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本论文,主要是讲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几个典型的执中作一概括性的描述,以期从实证的角度证明儒家中庸哲学思想在经济管理领域的普适性。摘要: 儒家中庸思想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作为儒家思想重要方法论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关键字: 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 允执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之道又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什么是中庸之道?孔子中庸思想的本意是:执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中庸》首篇既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中庸的解释为: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要求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使人的言行合于既定的道德标准。宋代朱熹在《中庸》的题解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作为中庸的最基本方法,即是孔夫子所说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允执其中,以反对过犹不及,倡导只有走不偏不倚的道路,才能治理好国家和管理好社会。纵观世界经济、管理的理论、实践的演进轨迹,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表现出不偏不倚,允执其中的发展趋势。
一、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执中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经济体制选择的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它们崇尚自由竞争,崇尚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完全排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仅仅定位为守夜人的角色,认为对经济干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演进,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得到充分显现:首先,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传递到产品生产有一定的时滞,并且,企业和个人掌握的信息不完备,决策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种市场信息的滞后性和市场竞争的盲目性,决定了市场调节必然是一种伴随着破坏性的调节,在市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如企业破产、改变投资方向时产生的大量沉没成本),使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其次,市场功能存在缺陷。市场机制在形成垄断的部门或行业中失去了作用;市场机制对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也无能为力;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必然会带来公共品提供的严重不足等等。最后,完全市场竞争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严重的两极分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的稳定,使市场机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下竞争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的组织性、计划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于是试图找到一种新的经济体制来取代存在缺陷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其继承者斯大林甚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然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形成的根源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完全问题。制定计划的依据是信息,计划制定部门要制定准确的计划,必须要及时掌握完备、准确的信息,而要获得制定庞大的国民经济计划所需要的完备信息,在当前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激励不兼容问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数量关系,失去了信息传递和经济激励的功能;在严格教条的计划下,各级经济部门和微观主体都只是机械地执行计划,失去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动力,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缺乏必要的经济激励。由此可见,自由市场经济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都走了两个极端,都处于过犹不及的状态。人们在长期探索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两个极端经济体制的弊端,世界各国都纷纷对其实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即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功能,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体现市场,同时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现计划(当然是指导性的),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儒家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属此列。
二、企业联盟――市场交易方式与企业组织方式的执中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企业之所以产生(替代市场)是因为市场交易存在交易费用。而将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环节纳入到一个企业的内部,用企业的权威,利用企业内部的计划(行政命令)统一协调各生产环节的行动,来取代原先在市场组织方式下各环节间的讨价还价行为,可以大大地节约交易费用,因此企业就应运而生。如果单从交易费用节约方面考虑,企业的规模应该是越大越好,甚至将整个国家的所有生产单位都一体化为一个企业,就能使交易费用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然而,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理论上存在一个合理的边界,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交易费用得到节约的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信息成本也在上升。当企业规模扩大到边际管理成本的上升抵消了边际交易费用的节约之后还有余时,就进入了规模不经济阶段。因此,边际管理成本上升与边际交易费用下降相当时的企业规模就成为企业最大规模的边界。但是,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以及企业家们始终对企业间存在的交易费用耿耿于怀,致力于寻找最大限度地节约交易费用的途径。于是,实践中企业联盟、供应链管理等执中的组织方式就应运而生。如果我们将企业和完全市场交易看作是生产组织方式(或劳动分工方式)的两个极端,那么企业联盟、供应链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与市场两个极端的执中。以供应链管理为例,供应链内的企业还是独立的企业,按照各自的分工独立完成各自的生产、销售业务,企业间还是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完成供应关系,体现出市场组织方式的特征。但它又不同于完全的市场交易方式,因为在供应链内的企业之间往往要达成具有较强制约力的协议,确保企业间形成较紧密的相互协作关系,整条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领导下,从整体利益出发,统一行动,协调一致,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完全市场交易方式下的讨价还价以及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交易费用得到节约,因此,整条供应链又体现出企业组织方式的特征。从供应链所体现出的以上两个特征来看,供应链确实可以看作是企业与市场两种生产组织方式的执中,走了一条扬各家所长、避各家之短的中庸之道。企业间形成战略联盟的实质也与此相仿。经济管理实践中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