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阅读
关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调研
我们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模式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及实现途径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部分乡镇、村屯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农村社会实际出发,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为切
入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农村社会。下面就我们组的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主席和常委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市农村和谐的主要因素
我市农村经过1982年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和1998年土地延续承包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开创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村固定资产达到2亿多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与整个社会一样,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时期。计划经济的旧体制正在逐渐消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制度正在创建之中。在这样一个体制转型时期,不和谐的出现就有其必然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影响农村和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级负债和财政缺口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隐忧。我国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以来,财力出现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过小,县、乡财政困难。不谈国家的转移支付情况,就我市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乡级负债仍有5000万元左右。由于自然资源占有不同,乡镇财力有较大差别,最好的乡镇财政收入几百万元,差的仅仅为几万元,穷乡镇和富乡镇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负债运营的乡镇财政仍占较大比例。村级债务虽经努力化解了一些,但是仍有4700余万元无法处理。目前农村税费虽然取消了,如果乡级政府机关没有精简机构和撤并、上级转移支付不到位或到位不足的情况下,乡村级官员的唯一出路还是向农民身上“打主意”。
2、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我国涉农法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的相继颁布,但距农村和谐社会仍有很大差距。例如,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严重滞后于发展,造成土地征用补偿安置费偏低,而且常常不能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国家强制性征地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农民在得到一定补偿后,便永久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失地农民因失地而丧失虽然低微但相对稳定的基本的生活来源,再就业又困难重重,更因没有社会保障而使生活前景充满风险。我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城郊各村,大部分三轮车夫、装修工都是
3、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本来拥有居住地、土地、山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收益与保护的权力。但是,我们通过行政的力量,将其收归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农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审批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我们找不到农民利益的影子,而农民还要承担破坏资源的责任和危害。就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小石场近400家,把生态环境搞的千疮百孔,人人皆知,无以再生和恢复,资源消耗与税收那么不成比例,暂且不说,就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道路看,大岭、红星、交界、玉泉等主要通乡公路及村路破坏严重,严重影响农民出行,却要由农民出义务修;水泥厂等以矿产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厂家污染农田,牺牲的是永远农民的利益,国家的税收又给了他们什么。农民不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承担环境破坏和污染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农民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农民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简单说,农民从前集资修了学校,教育部门不是也代表国家无偿收去了吗,更有甚者还想把从前农民为学校无偿提供的劳动基地,不但不给钱还要据为己有。
4、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排除在外。现行的农村生活保障,人们寄托在土地承包权上,许多专家也把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有的还高声赞美土地是农民进城打工赚不着钱后回到农村的“保险”。但是,根据《土地承包法》,那些丧失了土地的农民除了不多的土地出让金外,并没有其他社会保障,而且在人口逐年增多情况下,那些新增人口将可能永远分不到土地,以土地作为农民的社会保障将失去基础。具体讲就是,从1982年土地承包后,18岁以下农民没有分给土地,到1998年二轮土地展包时,采取延续政策,有地的给补上了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农民没有分到土地,这部分人到2028年都没有土地,相当于一辈子没有地种,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也就是目前形成的城市边缘弱势人口,到处受到歧视的“农民工”。农村医疗方面,目前中央出台了“中央财政、农村集体 12全文查看和农民”各出10元的合作体制。但是农村集体经济早已成为“空壳”,拿不出合作医疗金,使这一体制丧失了重要支撑,我市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加上各地区控制不住的“医”和“药”的虚价高价,城里人纷纷喊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更何况农村了。因此,农村因病致贫、返贫比例居高不下。
5、教育制度成了抽取农村和农民人力资源的“抽水机”。现
行的以高考为标准的教育制度,在教育产业化、商业化的指引下,农民为了供子女读书,使用了全部血本,甚至负债供读,压上了他们未来的希望,农民不惜返贫,以高昂的学费代价供养自己的子女,学成后毫无例外地在城市找工作。再加上现在引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农村劳动力采取培训等方式促进转移,在教育指挥棒之外,又把农村的优秀人才再次向城市转移,留下了“3
8、60人员”维系农村工作。但是,我们的那些偏向城市的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就业制度等,却没有保证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建设的导向,从而出现了不断把农村农民的资源往城市抽,也就是说农村是为城市供养、培养与输送人才的。我在一次调研上曾经提过这一问题,农民的素质大幅度下降,与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6、就业制度至今没有包括农民。直到目前,我国的就业制度指的仅仅是城里人,仍然没有包括农民,即使是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也未包括。《劳动法》保护的是城里人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政府的再就业工程,指的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一部分城里失业工人;财政税收、证券市场融资等,重点照顾的是能够吸纳城里下岗职工的企业。当然,考虑到城里人不愿意干那些脏活、苦活和累活,政策允许农民进城从事这些行业,但是政策上不允许农民进城做工就变成了城里居民,户口成了最有效的手段,至今没有松动,而是由带有歧视性、违犯宪法的“暂住证”代替;称呼上则冠以“农民工”,以和有城市户口的城里工人相区别;舆论上,总是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低、不适应城市生活,全是歧视性语言,即使那些在城市像其他人一样的投资,但政策仍然不松动,经营不给办土地使用证,建筑的房屋不给办房产证,如此等等。
二、建设我市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议
1、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执行,为我市“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市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全市工作主题,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各个乡镇在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处的环境和本身经济状况的同时,把发展作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待发展问题,需要反思,要摒弃不合时宜、不求创新、不讲文明的发展观,要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的目标要有新的定位,发展的方式要有新的转变。二是在经济领域上要做好投资的文章。资金问题是经济领域的核心,资金是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把抓项目、促发展作为建设协调乡镇的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开放为动力,咬定发展抓项目,认准引资抓招商,利用资源优势,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这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挑战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样也催生了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们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当务之急,只有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乡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战略选择,因此,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在发展农业上要建立灵敏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素质,向知识化、综合化和实用化转变,拓宽服务领域,向产前拓宽,向产后延伸,为产前产后产中提供系列化服务,引导科研、教育单位与企业“联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集成化的服务。五是在小城镇建设上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镇品位。跳出农业才能抓好农业,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推进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此,要高度重视提高小城镇的规划质量,根据工农结合、镇村相融、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进行建设。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纳企业、个人及外商等民间资金,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为进一步繁荣小城镇的经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六是牢固树立农村经济新观念,正确认识劳务经济。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方式。同时,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熟悉了市场,转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推进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由村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公开,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活动半径大大扩展,公共需求日益增加,从目前看,应加快乡村民主建设步伐。例如: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与民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农民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出售,单个的农民很难与城市销售商平等谈判,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良种等生产资料,几乎年年都遭遇厂商、销售商的层层盘剥,加之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几乎全被他们吞噬等等。显然,村民委员会并不能保障并维护农民在这方面的权利和民主地位,因此,在有些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前,村民委员会要承担起维护农民权益的职责,提高带领农民提高收入能力,完善农村贫困救助、“五保”、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办法,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解决村建设问题。要建设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各类经济协会组织和维护农村各方面利益的民主组织。
3、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长期以来,我们受“人定胜天”说法的影响,对环境进行了掠夺式的利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恶果。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表层土壤污染、耕层变薄的问题已经突显,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也受到极大破坏,有的村屯破败不堪,美好的田园风光逐渐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通过依法行政,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我市山区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和开发。通过生态化即绿化,优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严格执行《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理》保护耕地,使现有的耕地质量不在下降;通过“一事一议”和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村屯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晚搞不如早搞。因为,我市有2/3人口在乡镇,无论是相对贫困,还是绝对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农村,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农化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农村居民收入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传统农业经济活动收入在整个经济收入中比重在逐步下降,农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生活风险。城乡差别以及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很容易波及到城市,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稳定农村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使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利益,想方设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合理引入市场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合理分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加强对农村教育多层次开发和投入。关于农村教育情况以及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关系问题有另一个组完成了调研工作,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仅提三条建议。一是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标准。明确政府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的下限,规定教育财政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研究制定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规定政府教育投入必须保证中小学的基本生均公用经费,切断中小学乱收费的基础。加大农村学生的缀控力度,保证义务教育覆盖面。二是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以城市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确定农村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保证教育财政资源的城乡分配的均衡化。拓宽财政支持范围,设立财政专项基金,关注和资助弱势群体,对于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及来自外地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在学费、补助书本费和优秀学生奖励方面给予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保证教育财政资源公平分配。三是在农村中学中适当开设实用技术课程,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12全文查看关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调研
我们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模式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特征、基本框架及实现途径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对部分乡镇、村屯进行了走访和调研,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农村社会实际出发,以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为切
入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农村社会。下面就我们组的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主席和常委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市农村和谐的主要因素
我市农村经过1982年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和1998年土地延续承包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开创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村固定资产达到2亿多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与整个社会一样,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时期。计划经济的旧体制正在逐渐消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制度正在创建之中。在这样一个体制转型时期,不和谐的出现就有其必然性。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影响农村和谐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级负债和财政缺口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隐忧。我国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以来,财力出现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过小,县、乡财政困难。不谈国家的转移支付情况,就我市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乡级负债仍有5000万元左右。由于自然资源占有不同,乡镇财力有较大差别,最好的乡镇财政收入几百万元,差的仅仅为几万元,穷乡镇和富乡镇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负债运营的乡镇财政仍占较大比例。村级债务虽经努力化解了一些,但是仍有4700余万元无法处理。目前农村税费虽然取消了,如果乡级政府机关没有精简机构和撤并、上级转移支付不到位或到位不足的情况下,乡村级官员的唯一出路还是向农民身上“打主意”。
2、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我国涉农法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村民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的相继颁布,但距农村和谐社会仍有很大差距。例如,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严重滞后于发展,造成土地征用补偿安置费偏低,而且常常不能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国家强制性征地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农民在得到一定补偿后,便永久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失地农民因失地而丧失虽然低微但相对稳定的基本的生活来源,再就业又困难重重,更因没有社会保障而使生活前景充满风险。我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城郊各村,大部分三轮车夫、装修工都是
3、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本来拥有居住地、土地、山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收益与保护的权力。但是,我们通过行政的力量,将其收归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农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审批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我们找不到农民利益的影子,而农民还要承担破坏资源的责任和危害。就我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小石场近400家,把生态环境搞的千疮百孔,人人皆知,无以再生和恢复,资源消耗与税收那么不成比例,暂且不说,就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道路看,大岭、红星、交界、玉泉等主要通乡公路及村路破坏严重,严重影响农民出行,却要由农民出义务修;水泥厂等以矿产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厂家污染农田,牺牲的是永远农民的利益,国家的税收又给了他们什么。农民不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要承担环境破坏和污染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农民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农民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简单说,农民从前集资修了学校,教育部门不是也代表国家无偿收去了吗,更有甚者还想把从前农民为学校无偿提供的劳动基地,不但不给钱还要据为己有。
4、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排除在外。现行的农村生活保障,人们寄托在土地承包权上,许多专家也把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有的还高声赞美土地是农民进城打工赚不着钱后回到农村的“保险”。但是,根据《土地承包法》,那些丧失了土地的农民除了不多的土地出让金外,并没有其他社会保障,而且在人口逐年增多情况下,那些新增人口将可能永远分不到土地,以土地作为农民的社会保障将失去基础。具体讲就是,从1982年土地承包后,18岁以下农民没有分给土地,到1998年二轮土地展包时,采取延续政策,有地的给补上了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农民没有分到土地,这部分人到2028年都没有土地,相当于一辈子没有地种,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到外面打工,也就是目前形成的城市边缘弱势人口,到处受到歧视的“农民工”。农村医疗方面,目前中央出台了“中央财政、农村集体[]和农民”各出10元的合作体制。但是农村集体经济早已成为“空壳”,拿不出合作医疗金,使这一体制丧失了重要支撑,我市这项政策刚刚开始。加上各地区控制不住的“医”和“药”的虚价高价,城里人纷纷喊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更何况农村了。因此,农村因病致贫、返贫比例居高不下。
5、教育制度成了抽取农村和农民人力资源的“抽水机”。现
行的以高考为标准的教育制度,在教育产业化、商业化的指引下,农民为了供子女读书,使用了全部血本,甚至负债供读,压上了他们未来的希望,农民不惜返贫,以高昂的学费代价供养自己的子女,学成后毫无例外地在城市找工作。再加上现在引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农村劳动力采取培训等方式促进转移,在教育指挥棒之外,又把农村的优秀人才再次向城市转移,留下了“3
8、60人员”维系农村工作。但是,我们的那些偏向城市的教育制度、人才制度、就业制度等,却没有保证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建设的导向,从而出现了不断把农村农民的资源往城市抽,也就是说农村是为城市供养、培养与输送人才的。我在一次调研上曾经提过这一问题,农民的素质大幅度下降,与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6、就业制度至今没有包括农民。直到目前,我国的就业制度指的仅仅是城里人,仍然没有包括农民,即使是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也未包括。《劳动法》保护的是城里人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政府的再就业工程,指的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及一部分城里失业工人;财政税收、证券市场融资等,重点照顾的是能够吸纳城里下岗职工的企业。当然,考虑到城里人不愿意干那些脏活、苦活和累活,政策允许农民进城从事这些行业,但是政策上不允许农民进城做工就变成了城里居民,户口成了最有效的手段,至今没有松动,而是由带有歧视性、违犯宪法的“暂住证”代替;称呼上则冠以“农民工”,以和有城市户口的城里工人相区别;舆论上,总是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低、不适应城市生活,全是歧视性语言,即使那些在城市像其他人一样的投资,但政策仍然不松动,经营不给办土地使用证,建筑的房屋不给办房产证,如此等等。
二、建设我市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议
1、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执行,为我市“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市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明确的全市工作主题,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各个乡镇在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所处的环境和本身经济状况的同时,把发展作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待发展问题,需要反思,要摒弃不合时宜、不求创新、不讲文明的发展观,要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的目标要有新的定位,发展的方式要有新的转变。二是在经济领域上要做好投资的文章。资金问题是经济领域的核心,资金是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把抓项目、促发展作为建设协调乡镇的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开放为动力,咬定发展抓项目,认准引资抓招商,利用资源优势,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这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和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挑战带来了竞争压力,同样也催生了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形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我们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当务之急,只有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乡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战略选择,因此,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在发展农业上要建立灵敏高效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素质,向知识化、综合化和实用化转变,拓宽服务领域,向产前拓宽,向产后延伸,为产前产后产中提供系列化服务,引导科研、教育单位与企业“联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集成化的服务。五是在小城镇建设上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镇品位。跳出农业才能抓好农业,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推进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此,要高度重视提高小城镇的规划质量,根据工农结合、镇村相融、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进行建设。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吸纳企业、个人及外商等民间资金,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为进一步繁荣小城镇的经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六是牢固树立农村经济新观念,正确认识劳务经济。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方式。同时,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熟悉了市场,转变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推进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由村民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公开,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经逐步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活动半径大大扩展,公共需求日益增加,从目前看,应加快乡村民主建设步伐。例如: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也需要有相应的组织与民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农民的产品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出售,单个的农民很难与城市销售商平等谈判,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良种等生产资料,几乎年年都遭遇厂商、销售商的层层盘剥,加之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几乎全被他们吞噬等等。显然,村民委员会并不能保障并维护农民在这方面的权利和民主地位,因此,在有些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前,村民委员会要承担起维护农民权益的职责,提高带领农民提高收入能力,完善农村贫困救助、“五保”、农村医疗等社会保障办法,组织农民开展“一事一议”
延伸阅读:
关于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衡阳市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市,全市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1571万亩,现有农业户数152.53万户,农业人口600.02万人。辖195个乡镇,4902个行政村,55591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449.71...
关于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及稳定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市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寻求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当前我市农村社会稳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群众,与基层派...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
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调研(一)、返乡农民工反映强烈的几个诉求 一是社保诉求。返乡农民工反映最多的是社会保险 问题,这是他们最大的顾虑。大部分农民工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务工多年,所在务工单位基...
科技局党建调研工作自查报告我局党支部在县政府机关工委和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
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调研分析论文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调研分析论文 摘要: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业化的机构受业主和使用人的委托,依照合同或契约,以经营方式统一管理物业,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使物业...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调研》开题报告《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调研》开题报告 背景分析: 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各自都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双方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幼儿成...
县调研党建工作时的讲话今天,我和市委组织部、市委先教办、市人事局、市编办的同志到XX,主要就党的建设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一些考察和调研。上午,我们到了向义镇大冲村。刚才,张勇同志代表县委作了一个很...
大学生选课情况调研报告大学生选课情况调研报告 (一)现在的高校都以网上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程,除必修课外,选修课的自由选择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了个人的特产。让学生在自由选择的同时也达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