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调研对策

07月29日 编辑 fanwen51.com

[气象局灾害防治工作汇报]2012年1月以来,我市出现了持续凝冻、持续干旱、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全市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警,落实“三个叫应”,充分发挥了气象预警信息“消息树”、“发令枪”、“指挥棒...+阅读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关注。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并取得明显效果。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础组成部分,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

用的总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发生缓慢的或突发性的对人类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近年来,我市在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规范。加之我市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夜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一、我市当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现状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不断扩大

我市位于罗霄山脉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在风化强烈的浅变质岩、花岗岩及红层分布的中低山及丘岗区,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据统计,我市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或威胁)的各类地质灾害611处。其中滑坡464处、崩塌69处、泥石流25处、岩溶地面塌陷30处、采空区地面塌陷23处。因地质灾害已造成67人死亡、毁房1734间、毁田2302.2亩,潜在威胁人口22659人,房屋22003间,田土9605亩,潜在经济损失47086.16亿元。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由于采矿活动的深度、广度日益扩大,不合理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影响。我市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的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及由于矿渣不合理堆放形成的矿渣泥石流等灾害。如茶陵县境内的湘东铁矿开采因抽取矿井内积水,造成附近农田漏水和泉水干枯等。

3、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状况日夜加剧。

地壳表面的剥蚀、侵蚀营力是地形地貌演变的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它的作用方向就是不断将山地、丘陵逐渐切割、夷平,由于它的作用,必然将大量的土石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宏夏桥花岗闪长岩体分布区和白垩系红层残坡积物发育区,由于流水冲刷,地表土层无植被覆盖,形成众多细沟,支离破碎,受冲刷泥沙堆积于农田河港中,造成河道淤塞。虽然总的水土流失不大,但其危害确相当严重。

二、我市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我市近年来加强了对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从基础做起,近十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地质环境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体系。

我市1996年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地质灾害防止领导小组。目前,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有些县(市、区)还把这种组织形式推广到乡镇。近年来,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主体已基本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基本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多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建设、水利、铁路、交通以及气象等部门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紧抓住汛期部署、制度实施、督促检查、监测预警、应急调查等主要环节,努力预防和处置地质灾害。

周密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灾工作。每年汛期前,召开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编制发布年度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县、乡层层签订防灾责任状,落实防灾责任。

认真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对地质灾害严重多发区进行防灾工作巡查,对监测预警措施落实及重点治理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灾措施到位。

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主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了县、乡、村(点)三级监测避灾责任人,共明确了监测责任人1800多人,义务监测单位80多个;并形成了有200多名信息联络员及400名群众监测员的群测群防网络,通过完整的群测群防,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成了灵活机动、快速高效反应能力。该网络在汛期启动运行,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得以加强。

2003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与省国土资源厅和市气象台密切合作,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成功预报多起群发性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呈年下降,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成效显著。

4、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我市已完成3个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一方面基本查明了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另一方面通过逐村走访,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为地方政府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5、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地质灾害性评估制度规范化。

一是严格资质审查,建立诚信评估体系;二是严格成果审查,对于**市评审的报告建立了由国土、建设、交通、铁路、水利、煤炭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报告成果审查专家库,保证了地质环境类报告的质量;三是组织培训,对资质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这些工作确保了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作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质量。

6、扎实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1996年以来,向部、省争取专项治理资金和补贴,实施了湘东铁矿、炎帝陵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7、地质遗迹保护得到了有效保护

我市攸县酒埠江境内发现岩溶地质遗迹,区内溶洞密集成群(已发现156个),多层发育,规模宏大,景观丰富,造型奇特,是湖南乃至全国位置最东、规模最大的溶洞群,也是我国小区域内岩溶地貌体系最完整的地点之一,堪称我国的“溶洞世界”和“洞穴博物馆”。2002年申报建立了酒埠江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又获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全市只完成了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3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醴陵市在进行中,还有**县和市区范围内尚未进行调查与区划工作,全市交通干线、铁路、大中型水利枢纽、大中小学校、主要城市也未开展专项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潜在经济损失等情况尚未全面系统性基础资料,亟待进一步查清。

2、防治资金严重不足

在我市已经查明的611处地质灾害体中,得到有效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的只有17处,不足3%。主要原因是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主体不确定,来源渠道未落实,防止经费严重不足。地质灾害防治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和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

3、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

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尚未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无专项资金来源,缺乏基层专业人员。群测群防基础工作开展难度大,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待加强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起步于近几年,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极为缺乏,国土资源、建设、水利、铁路、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置突发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综合能力仍然较低。

5、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不清

现在的矿山环境的管理职能部门由多个部门承担,环保、国土资源、水流、林业等部门从各自职能的角度进行管理,管理难以到位。

6、古生物化石管理和地质遗迹保护法律仍是一个空白点。目前只有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保护立法步伐,国家将古生物和地质遗迹保护立法列入议事日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二)、摸清底子,掌握全市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充分利用驻我市地质勘察队伍的技术优势,对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开展系统的大规模调查与建档,为防灾减灾提高基础依据。

(三)、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及群去、全球地位技术等,建立全市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及监控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信息系统、危险性分析评价系统和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并通过网络传输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全社会服务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防治工作牵涉部门多,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的放在体系。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工作职责制度,通过立法规范防灾治灾工作,应劲、应尽快结束当前临灾随机安排状态,实现以法防灾,以法治灾。

(六)、我市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比其他灾害多,造成的损失比其他灾害大,防治经费却比其他灾害少,这种强烈的反差必须改变。应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公益性、公共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同时对人为的地质灾害必须实行“谁破坏,谁治理;谁收益,谁治理”的方针,千方百计地增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

(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为此必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及按行政区划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一支技术高,设备精良,素质高的地质灾害监测队伍。落实灾区乡、村、组、户四级群众性监测网络,走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路子。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特殊工作制度,把握重点、险点,千方百计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的要及时排危排险,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确保社会稳定。要改变当前只重救灾,不重防灾的局面,变事后救灾为事前防灾,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

(八)、要重视并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经济损益评估工作,通过防灾效益的评估,体现防灾工作的价值,逐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到位。

延伸阅读:

关于灾害应急资源管理问题调查报告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

关于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会议纪要4月29日,国土资源局长主持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局长李兴凯、陈金银、唐军党组成员马义俊,县国土资源局股室负责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了会议。现将会...

关于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初,农经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带领下,对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

山洪灾害总结评估报告山洪灾害总结评估报告【1】 一、20XX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20XX年我国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城镇受灾重,重复受灾、贫困地区受灾比例高,农业损失...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报告山西是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长期以来,煤矿多...

民政推进山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调研思考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差别很大,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发生频率各不相同,因此,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上,我们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有所侧重...

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情况报告区人民政府: 按照市防汛指挥部《关于转发国家防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5月4—17日,由区国土资源局牵头,区级相关部门组成的防汛...

全县2018年“防灾减灾日”地质灾害宣传活动总结按照xx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xx减电〔2018〕号要求,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主题为“行动...

某县农业生产受雪凝灾害影响情况的报告2008年1月中旬以来,我县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雪凝天气灾害。此次灾害降温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受灾损失之重极其罕见,农作物全面遭受冻害,面积广,涉及农户多,极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