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敬爱的党组织: 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党*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共产党*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马克思政党建设的规律告诉...+阅读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镇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一、基本情况及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 ***位于临翔曲中部、北纬23°29′,东经99°49′—100°26′,北连**,东接马台乡,西南与***接壤,西北与章驮想毗连,平均海拔1440米,全镇国土面积182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0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81个
自然村、257个村民小组,有24个党总支支部,共有党员1486人。2003年末,有总户数25645户,总人口79646人,其中农业人口8218户,33405人,居住着汉、傣、彝、拉祜等十三个少数民族,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森林覆盖率41.7。辖区内共有企业1201个,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8个,私营企业34个,个体工商户1149个。我镇“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一大优势(中心城镇)。抓住两大机遇(西部大开发、市政建设),打牢三个基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实施四大战略(特色经济、结构调整、科教兴镇、可持续发展),主攻五大产业(经济林果业、商饮旅游服务业、建筑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狠抓六大重点(临沧县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昔本酱菜专业市场建设、新村集贸市场建设、灵山寺旅游景点建设、莲花塘旅游景点建设、南汀河开发建设),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使我镇成为产业结构合理,个私经济兴旺,商贸旅游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实现小康的边陲重镇。
二、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凤凤翔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励精图治,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2004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322.5万元,比2003年增1068.3万元,增幅为7。其中:第一产业收入达3832.4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3.5,比2003年49.4万元,增幅为14.7;第二产业收入达8367.3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51.2,比2003年增228.6万元,增幅为2.8;第三产业收入达4122.8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5.3,比2003年增158.3万元,增幅为4.2。粮食总产量774.6万公斤,比上年减48万公斤。农民人均吃粮237公斤,比2003年减10公斤,减幅为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7元,比2003年增163元,增幅为7.6,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贫困人口有799户,2661人。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4502万元,增幅为17.9。完成财税211.3万元。通过盘活存量固定资产,加大历史债务的偿还力度,有计划地减轻负债,年内共偿还银行贷款520万元,其中:农行220万元,工行300万元;支付机关职工宿舍等工程欠款73万元。
(一)明析思路,打牢基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
1、有了一条符合镇情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我镇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城区为一体的综合乡镇,经济基础参差不齐,发展条件各有不同。结合实际,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方针,确定全镇围绕发展以山区、近郊、城区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的总体思路。在山区充分发挥地域宽广、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以粮食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生产,推广粮食生产新技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带动研制业的发展,同时开发土地资源,大力种植经济林果,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近郊农业,紧紧围绕菜篮子工程作文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在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向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迈进;城区抓住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努力使我镇形成山区多抓粮,坝区多抓钱,山区远抓林果,近抓畜牧,第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实践证明,这条经济发展思路是符合我镇镇情的。
2、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历年来,借冬春水利建设之机,多渠道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对全镇416件水利工程进行整复修,及时对受祥临路建设影响无法耕种的土地、需要修复的沟渠、复垦田地等问题进行协调,妥善的解决,投资86.8万元建设了文华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二是积极做好防汛工作,调购坝桩800棵,编织袋9300只,竹子370棵,对南汀河、文华小河、西河险段进行加固,对文华坝排涝沟进行了全面清障;四是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1万元,修建五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380人、16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投入建设资金85万元改善新村、昔本、中山、竹蓬人畜饮水条件;五是沼气推广利用进一步深入,全镇建有沼气池950口;六是投入资金32.5万元对南信
、南本、中山、五村、新村、竹篷、文华7个村委会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3、蓄牧养殖业有了新的突破。一是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促进养殖业的规模化进程,投入资金3.5万元,扶持养殖大户11户,积极向上争取扶贫政策信贷资金110万元扶持南信桥、昔本、新村、石房四个村46户养殖大户,全镇发展养殖业重点户56户,其中饲养肉牛30头以上的5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1户,养猪100头以上的10户;二是加大种草养畜推广力度,引进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其中多花黑麦草600亩,鲁梅克斯200亩,皇竹草150亩,绿肥草50亩;三是配合市畜牧兽医中心投资480万元完成了养殖规模300头的奶牛小区建设;四是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得到有效加强。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突破,第一产业中畜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比2003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生猪存栏达24094头,比2003年增761头,增幅为3,出栏26817头,比上年增2367头,增幅为9.7,生猪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大牲畜存栏3315头,比上年同期增48头,增幅为1.5;山羊存栏3638只,比上年增1478只,增幅为68;家禽存栏61919只,出栏79542只。肉类总产量达1358吨,禽蛋产量达3.12吨,奶产量达326.8吨。由于肉价回升加之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养殖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养殖业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4、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完成优质小麦推广1504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1.5,推广优质啤饲大麦544亩,推广优质油菜642亩,推广平衡施肥6500亩,规范化栽培2600亩,推广大春优质良种16400亩,占大春粮豆播种面积的66.1,推广“两杂”6000亩,其中:水稻优质良种4000亩,玉米优质良种2000亩,推广地膜覆盖玉米500亩,推广稻田养鱼80亩;农业示范基地初见成效,全镇计划实施的1000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已在南信桥成功实施200亩,平均亩产值达7000元;农机具进一步得到推广,镇政府制定每购买一台微耕机给予500元的补助政策,共推广微耕机20台。
(二)“着力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推进“三村”工程,带动群众农业,农村经济迈出了新步伐。
我镇的“三村”工程建设总投入资金14417.38万元。其中上级407.7万元。自筹1009.68万元。围绕“六大工程”、“十四项指标”,一是认真作好依托中心城市发展这篇文章,围绕城镇消费群体的生活消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南信桥以蔬菜种植、石房村以养殖业、昔本村以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共投入扶持贷款资金355万元,投入大棚蔬菜及咸菜加工大户补助资金5万元,根据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养猪协会、经济林果协会,咸菜加工协会。目前,三个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502亩,大牲畜存栏达662头,山羊存栏达689只,生猪存栏达7847头,禽类18650只。南信桥种植大棚蔬菜200亩产值达140万元,昔本咸菜加工产值超过150万元;三是沼气、硬板路、特色民居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以沼气建设为主的能源建设546户,其中沼气池425口,投资210.02万元完成硬板路建设15.82公里,其中上级补助45.85万元。完成特色民居房建设149户;四是村容村貌、卫生条件切实改善,文明村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石房村投资15万元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环境,各个村都建成了卫生室和畜牧兽医室,方便了广大群众;五是多方筹集资金,创新运作机制,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昔本村吸引民营资金30万元,以原昔本文化站为基础建成了昔本文园,昔本村文华组投资10.8万元建成了全区一流的村组级文化活动室,石房村依托三棵百年古树,修建了群众文化广场;六是协会、党员、文化、妇联、民兵等各类活动阵地健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三)以退耕还林为重点,“青山绿水”工程迈出了新步伐。
全镇共实施退耕还林7690.6亩,荒山造林2119亩,其中:2002年实施3031.5亩,(种植种苗552993株);2003年退耕还林3314.9亩,荒山造林1500亩;2004年实施退耕还林1344.2亩,荒山造林619亩,历年补植补种苗木603547株,其中:杉木524500株,旱冬瓜76400株,核桃3847株。我镇的退耕还林工作,一是注重和强化造林质量,在全面完成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历年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和补植补造工作。经检查“四率”情况较好,面积核实率为100,成活率为91,保存率为91,合格率达100。二是注重整体效益,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入原县生态公司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在新村建设高优生态茶园1000亩;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机遇遇推广种植核桃亩。三是规范退耕还林林权,认真组织开展退耕还林林权证核发工作,完成退耕还林现地核实及林权登记工作。四是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兑现退耕还林粮款兑现率达100;五是在后续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退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办法,加强森林火灾监控和扑救,加大森林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各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管理,目前,80的退耕还林地由于自然条件较好,管理得当,长势喜人。
(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招商引资工作了迈出新步伐,。
围绕中心农贸市场改造以及文华片区开发,引进了黔东南中博房地产公司开发中心农贸市场,预计投资9000万元;引进正茂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南汀河加油站建设项目;引投资1000万元的临沧市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2004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00万元。通过投资开发拉动经济增长,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入莲花园等)
(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社会事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一是投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83万元,解决了中山、南本小学工程债务16.2万元;投入4万元改造双桥小学,投资6300元修缮南本小学教师宿舍。2004年全镇中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6,高中入学率达41.1。投资20万元建盖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竹蓬村完小,工程于4月1日开工,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投资7万元扩建石房村小学。对中山里白水小学学校、五村学校校舍进行修缮、对南信桥小学饮水工程给予投入。
二是全面推广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办理独生子女光荣证399户,兑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一次性奖金和保健费67.83万元;2004年计划生育长效节育率85.1,综合节育率91.1,计划生育率9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
三是民政及劳动保障工作扎实有效。仅2004年共发放救济粮45000公斤,救济款187339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878户22902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38720元;办理残疾证71人次。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工作,办理上报再就业优惠证申请表628份;加大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力度,2004年共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911人,其中省外142人。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得到推广,参保累计达977人。
四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镇9个宗教场所宗教活动依法开展
五是本着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原则,加大土地执法力度,查处土地违法案件7件,解决土地纠纷13起;走以地生财的路子,出让土地20宗5.5亩。
六是加大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和亮化工程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背街小巷道路质量,通过集资和镇上补助,投入资金83万元,改造建设道路3.3公里,其中:圈掌社区投入资金46万元,修缮道路2.1公里;南屏社区投资34万元改造石匠村道路0.6公里;菜园社区投资3万元修缮道路0.6公里。
七是重点村扶贫开发和安居房改造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投入资金57.35万元,在南本村实施重点村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了南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推广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全镇共完成安居房改造200户。
二、着力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领导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党组织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出核心领导作用,使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一是以忙角社区、南信桥村委会为示范,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十项制度”,探索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社会事务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无职党员有位有为,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党员和党组织的工作方向更加明朗,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尊重,使党员队伍在经济建设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二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党员队伍中先进模范事迹不断涌现,0
3、04连续两年镇党委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8个党组织,144名优秀共产党员,6名优秀村(社区)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是按照“十个一”标准从改善社区(村)办公环境入手,镇党委、政府从不同渠道争取并投入资金55.3万元,对各社区、各村委会的建设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极大地改善了部分村、社区支部,总支的办公条件;
四是实施“信息工程”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投资30余万元,在全区89个乡镇中率先为村委会及社区配备了电脑,并完成了全镇干部职工的电脑操作培训,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五是按照“云岭先锋”工程“三培养”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在全镇范围内选取了56户有知识、有能力、敢拼搏的种养殖大户,以协会的形式,构成一支由党员和非党员组成的经济建设骨干队伍,2004年,在“三村”建设扶持贷款355万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选择了11户,投入资金6万元,作为典型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为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贴息贷款方式激励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勤劳致富。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下,石房村的党支部书记王玉升,昔本村的党员杨家柏等一批种养殖大户先后涌现出来。在典型的带动下,不少人感慨地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六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大力度发展党员,发展的党员数从2000年的每年十多个增加到2004年的61个,农村中优秀青年和致富带头人不断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七是加大力度培训党的基础知识和科技知识。2004年镇党委投入资金8万元,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了党建知识竞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举办了电脑操作培训班等,全年共培训8000多人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二元经济结构表现突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2003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5254.23万元,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为21.9:53.4:24.7;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22.5万元,
一、
二、三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3.5:51.2:25.3。从村,社区统计数字上看,城乡二元经济突出,城乡差距较大。2004年,17个村、社区居委会现有户数21352户,73999人,其中农业户8264户,33562人。10个村委会的经济总收入,2004年为4174.5万元,只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25.6,而7个社区的经济总收入占了全镇的74.4,占总人口45的农民经济总收入只占比重25.5,而占总人口55的社区占经济总收入的75。而在
一、
二、三产业从两年的情况上看,第二产业达50以上,且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的收入占39.8。从经济结构上看,一是第三产业在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只占24.25),这个比例与我镇位于市、区府所在地拥有近2万户、7万城市人口的优势不相协调。从我镇据有社区、又有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中,应该是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一产业,这才符合实际。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太小也不符合我们拥有10个村委会的镇情。
(二)村、社区中的农民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2004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97元,比上年增163元,增7.6。这隐盖一个问题,平均数高,是不是全镇的整体水平?这不是全面的水平,只是局部的收入情况。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有7个村、社区,村上就是南信桥村委会(2045元),在7个社区中还有一个社区达不到2000元以上;收不到900元的两个村委会。收入到2000元以上的村、社区(农业人口)占47,且这些人口除南信桥外,都是集中在社区中原有的村民。所以说有9个村、1个社区的纯收入是达不到2000元的。同处于临翔区的原村民再与城市民可支配收入相比,又相距甚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000元(2004年),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城乡差距较大。再从收入渠道上看,村级收入中
(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多
一是历年土地被征,失地农民逐渐增多,由于利益分配的调整、热点、难点问题多。1999年至2004年,被征土地涉及7个社区、6个村委会,被征用地3669亩,土地全部被征用的组有42人,失地农民万余人。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及给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在分配上,由于部分村组在执行政策上不一致,没有正确界定土地承包的主体及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关系,导致分配政策不一致,引发了热点、难点及群体性事件增多。
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由于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加之观念落后的因素,失地农民不愿走出去,失地农民就业途径单一,大部分“农民失地即失业”的状况严重,无事可做(白天三匹麻将,晚上电影录像),导致吃老本(安置补助费),老本吃完,生活无法保障,又造成一大社会问题。
(四)由于凤翔镇所处的特殊位置,事权、财权不明确,导致工作难度大。
政府秘书网网址:6636.bak有两大资源----土地。税收,凤翔镇所征土地最多,但作为镇政府在土地上基本没有什么收益,税收无法控制。再一辖区中有中央、省、地、县单位,事权不明确,有时真的搞不清我们究竟要管什么?如安全检查,事、责任是凤翔镇,但你有什么权利去管,所以这些问题给开燕尾服工作带来难,也不过我们工作的一个环境。
(五)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政府负债依然沉重。
县上考核数211万元,实际上下拨也就211万元,但发工资数248万元,缺口弥补难度大。现负债537万元的利息支出仍是困扰我们经济运行的一大问题。。
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镇党委和社区内一些党组织、行政组织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够,在工作中难以协调好与社区单位之间的矛盾。
延伸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绩效考评自查报告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载体,以健康持续发展...
2011年3月思想汇报《脚踏实地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敬爱的党组织: ***人把实现****作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同时又制定出为实现****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具体阶段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马克思政党建设的规律告诉我们只有...
关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首都进入小汽车主导的机动化时代,小汽车在推动现代城市经济腾飞和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引发了拥堵、能耗、环境、安全、社会公平性等诸多城市问题。不断膨胀...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今年是我市全面小康建设年,为了组织实施好全面小康建设工作,2月17日至18日,市有关负责人赴,调研考察三地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一、三地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我们考察的三个...
建设局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得实践和思考今年是我们完成“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第一个“率先”目标的决胜之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格局,准确把握××城市建设的发展态势,是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
街道社区狠抓基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调研报告年是街道不平凡的一年,因河西“奥体”中心和新城建设,沙洲街道面临整体拆迁、规划,拆迁任务繁重,规模空前,矛盾突出。非典疫情的防范控制,“三小车”集中整治兑换,双创(争创国家卫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调研报告针对小康推进的程度,有重点、有时点地开展宣传,把握好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全面建设小...
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指的是财产丰富、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本文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小康社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宣讲团总结按照县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宣讲团的安排,我局负责金厂峪村的一号文件宣讲工作。我们宣讲组立足实际,精心组织,积极向群众宣讲“三农”问题,把党中央的声音带到千家万户,在全村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