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展开及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阅读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残疾人状况和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2009年4月中旬,由教育就业科承担“两个体系建设”的调研,康复科协助。我科按照党组会议要求就市区乡镇残疾人有关问
题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
一、市区残疾人状况及贫困的原因
**市位于宁夏中部,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等丰富多彩的美誉。截止2008年,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8.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其中:肢体残疾2.93万人,视力残疾1.43万人,听力残疾1.69万人,言语残疾0.18万人,智力残疾0.71万人,精神残疾0.52万人,多重残疾1.43万人,分别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3%、16%、19%、2%、8 %、6%和1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8.9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增长12.8%。预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可比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增长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0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8.5。但在宁夏处于富裕地区的贫困群体,正如大海中的孤岛,显得尤为弱势,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指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获取收入能力受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软弱无力、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收入能力丧失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可见,导致社区弱势群体贫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1、转型时期企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下降,下岗残疾职工增多。一是由于我市正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十五”期间新增劳动力平均每年为1万多人。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市支柱产业——**材料实验机厂,原来的技术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企业改制后,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三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相对而言,农业劳动力有着廉价、吃苦的优势,给我市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四是体制性原因,国企改革进行结构性调整,必然要修改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大量富余人员;五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下降。后两种为主要原因。
2 、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根据**市相关资料,1993年开始实行基本养老保险、1998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初期,普及率不高,伴随着企业转制,问题不断暴露。而企业补充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普及率更低。有些残疾人农民工或土地工更是连医疗保险都没有。
3、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缺乏专门技能、年龄较大、缺乏自立精神的人员往往会落入贫困人口的行列。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下,没有技术专长,多数为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另外,年龄偏大,一般在40—50岁之间。贫困户家庭人口多,就业少。根据对社区贫困人口的调查,10%的低收入户平均残疾人为3.6人。农村残疾人家庭的人口比正常人家庭的人口较多,就业者负担人数较多的家庭往往都是人均收入较低、人均消费支出较少且食品消费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户,特别是残疾人是最低收入户,城乡贫困人口也就产生于他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残致贫,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二、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对策
1、政府主导
近年来,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贫困问题,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印发<**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随着形势的发展,2006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对低保边缘人群实施救助的通知》,对符合“年满18周岁且无劳动能力,父母已到退休年龄,且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下的重症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和其他重症病人(患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条件的人员,建立低保边缘人群救助。2004年市政府批转事残联《关于贯彻〈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八项爱心工程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实施以来,使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出资配置社区公共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供给。这已为国家社会福利政策最基本的部分,以确保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
2、社会共建
解决贫困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主要做了:
一是“百人帮千人”活动。2006年继续实施第二轮“百人帮千人”活动,重点解决城镇人均年收入3600元以下的贫困户,由市机关中
层正职以上公务员每人扶持1户、联系2户,共有 725 名机关干部结对扶持户 725 户、联系户1450户,确保各户年增收500元,对扶持户重点是保障基本生活、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因贫困而失学就学、介绍就业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联系户重点是了解检查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二是特困职工扶贫救助制度。2007年,制订完善全市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机制实施意见,使特困职工享有与低保户同等的廉租房、大病医疗救助、水、电、暖等多方面优惠。
三是扶贫助残活动。实施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2003--2008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260户完成计划任务的100%。为金积镇、高闸镇、马莲渠乡和郭家桥乡70户残疾人补助32400元,扶持他们发展种养植。2008年依托宁夏**金元方虫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支持资金10万元,完成了虫子鸡特色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可研,督导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扶持10户残疾人从事黄粉虫和虫子鸡养殖。扶助残疾人杨晶岚开发建设清真速冻食品项目,资助了一台价值1.68万元的包饺机,完成了年产618吨清真速冻食品项目可研,在争取无偿资金扶持和新厂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将17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措资金10万元,对全市230名残疾人给予了困难救助或慰问。
四是全社会帮困助学活动。配合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设高中阶段(含普高和中职)特殊教育班和智障青少年班。协调市人大、广电局、统战部、民政局、教育局、慈善总会等单位,为市特殊教育学校捐赠了价值4.15万元的财物,用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落实资金10万元,对36名(市区21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残疾学生和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了一次性补助。争取国家“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资金8.05万元,资助180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筛选推荐了99名(市区10名)残疾青少年学生纳入“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每人将获得1000元的资助。对市区8至14岁周岁三残儿童(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进行了调查摸底,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残助学项目创造了条件。团市委认真实施“希望工程”,每个基层团支部都结对助学2-3名贫困学生,“希望工程”专户共动用资金60000元,资助残疾人贫困大学生20 人次,各基层团组织“一助一”结对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 3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 人次。市妇联大力推进“春蕾助学”资助贫困残疾学生 100人次,累计结对动用20000 元。工商联“光彩事业”共筹集资金 50000 元,动用资20000元,资助残疾学生100人次。
五是劳动就业的突破。建立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青铜峡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举办了宁夏残疾人电焊工培训班(**班)、**市残疾人刺绣第
一、二期培训班、基层康复员培训班(青铜峡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自治区残联和中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指导各乡镇举办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含残疾人工作者培训)212人,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792人,分别完成计划任务的212%和281%。新增盲人按摩机构3家,全市累计达到17家。制发了《**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从残疾人保障金中安排10万元,扶持残疾人首次创业和解决残疾人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是实施各类康复项目。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特点,我市实施了“爱心永恒. 启明行动”先后为774名白内障患者实行了康复手术。特别是在2007年开展实施了“光明行动”为101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反响强烈;做好康复治疗和用品用具的配发使用工作,为名34肢残者进行训练康复,为22人做了矫治手术,为97名肢残人装配假肢和矫形器,为520余名残疾人无偿提供了轮椅,提供盲杖30人次,免费配备助听器70例,助视器30例,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2007年开展了“百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救助活动”,落实和配套了经费,按照申报、审核等程序确定了1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两个月发放一次药品。推动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扎实开展。
3、部门落实
市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残联等部门作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管单位,积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职能作用,实现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每个季度对社区的低保家庭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单位了解等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掌握低保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收入,并上报市民政局进行审批,从而让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困难家庭享受保障待遇,实现了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过去的相对静态管理变为相对动态管理。
二是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各乡镇、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档案,把低保对象按享受金额分为全额享受对象、差额享受对象,按年龄段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对象,对可能找到工作、可能已经领取社保费、可能已经自然减员的对象分别进行分类建档,并进行追踪管理。
三是各社区对低保对象张榜公示。按季度向社会公布一次辖区内的低保人数、人员名单、家庭情况、补助金额等内容,做到低保的保障政策公开、保障资金公开、保障对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低保资金的发放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截止2008年底,全市确定残疾人低保、低救对象58000 人,共发放低保金870 万元,确定边缘对象3200 人,发放边缘资金32万元。
可以说,目前,我市的反贫困机制已经形成。新一轮就业政策得到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养老待遇等政策措施。推行全民医保工程,实施合作医疗全覆盖,全市残疾人参保达到100%。我市现行反贫困机制的形成,对缓解和消除残疾人贫困现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项制度措施尚处于探索建立和规范完善阶段,相互配套衔接不够紧密,因而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问题:残疾人贫困人口急需救助,政策落实仍有问题;现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起到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屏障”的作用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两个体系建设。
延伸阅读:
关于某区农村残疾人生存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区农村残疾人生存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区地处浙东沿海,属**市主城区,2004年职工年人均工资16784元,农民人均收入6130元。但在这福裕和小康的主流后面,还生活着一个有着特殊困...
以质监工作助推特色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战略,2004年,江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蜂产品、新型电光源、轻...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困难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给予特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援助现状 我区总人口40.5万...
关于我县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关爱、扶助、保障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构建...
残疾人救助金申请书残疾人有生活困难的,可以向政府申请救助补贴,写申请书申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残疾人救助金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残疾人救助金申请书范文篇一 尊敬的民政...
对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规定文件出台后,为残疾人更好地就业提供了平台,同时更好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些许不足,亟待逐...
质监分局助推质量与品牌建设调研报告2009年是开发区建区17周年和省政府批准我区为省级开发区12周年,更是开发区实现“十一五”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可以说,开发区的发展历经17载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进入了...
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你们知道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残疾人需求分析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根据XX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领导...
强化节能减排助推交通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州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和局党组的安排,2009年4月20日—23日,州交通局第3调研组就“做好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上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