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调研报告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02月16日 编辑 fanwen51.com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调查报告]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年,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人口...+阅读

展开全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内涵十分丰富。结合荆州农业实际,我们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期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问题,并就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对策措施,努力推动荆州农业再上新台阶,为荆州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充分肯定成绩,认真分析问题 “十一五”期以来,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十一五”期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时期,实现了“五大明显进步”: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取得明显进步。全市上下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稻产业提升工程、畜牧业振兴工程、水产业壮大工程等农业“三大工程”建设,主要农产品产量连年增产,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提前2-3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特别是粮食、油菜、水产品产量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2005年以来全市粮食总产跨过70亿斤关口,2009年达到74.1亿斤、比2005年增加9.6亿斤,年均递增3.6%;油料产量先后突破900万担、1000万担大关,2009年达到1080.2万担、比2005年增加170.2万担,年均递增4.4%;水产品产量先后突破70万吨、80万吨大关,2009年直跃100万吨、比2005年增加35万吨,年均递增15.2%。第二,农民增收取得明显进步。2005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5000元两个关口,2009年达到5464元、比2005年增加2356元,年均递增15.2%。年均递增率高出全省1.4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2.98个百分点;比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率高4.7个百分点。第三,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规模化发展迅速,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农用地面积的10.3%,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50%、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家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水产业板块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化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78家、比2005年增加8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0家,两年新增400多家。精品名牌创建力度加大,全市有效使用“三品”标志农产品达到344个、比2005年增加209个,农产品现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机械化发展步入快车道,2009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160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5%、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第四,农业科技服务取得明显进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通过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市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建立,2009年全市8个县市区种植业全部实行了“县级主管部门派出制”模式。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先后选育、引种各类新品种50多项(个),其中近10个优质水稻品种和10多个优质棉花品种先后通过省级审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全市每年重点推广10大类多项实用技术,累计制定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化操作规程40多个。科技培训成效明显,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市每年培训农民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第五,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扩大到43个乡镇,涉及1305个村、233万农村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通村公路里程达到1万多公里,97%的行政村通达油路、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达客车,基本实现了农村交通路、站、运一体化。农村社会事业大发展,2009年,全市近50%的行政村有了农家书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89万人,参合率达到94.2%;农村低保扩大到16.2万人;共建沼气池38.2万口、占到农户总数的36%。虽然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不适应。特别是现有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全市内垸沿湖、沿河骨干排灌渠道的病险涵闸达40%,排涝泵站及机电设施老化坏损率达70%,尤其是小型农水和末端渠系不畅,农业抗灾能力与提高农业产能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农业内部中畜牧、水产养殖业所占比重不高,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三是组织经营方式不适应。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农民专合社发展滞后,生产经营规模小、标准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四是农业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融资、担保、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五是农民增收机制不适应。主要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加,缺乏产业支撑,缺少增收门路,缺少体制机制创新,急需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转变...

延伸阅读: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xx市农业局 (二0xx年六月十八日) 建设现代农业,是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论述的一个...

乡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关于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查报告关于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得到发展,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日益增多。2004年-2008年间,我市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累计投入...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途径和方式的调查报告为深入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现状,探讨发挥作用的有利途径和方式方法,着力推动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整体发挥,县就全县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这一课题,于8月5日至...

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调研报告今年,市政协围绕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各调研组深入各县区、走进田间地头,摸实情、察民意、汇民智,全面了解了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和查找了存在问题...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报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

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调查报告政府介入推动土地流转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其配置方式从根本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市场行为,一是政府行为。一般认为市场行为的效...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区推进农业现代化调研报告根据区政府《关于开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调研活动方案》的文件精神,区农业局成立专题调研组...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如果你要写正式的严格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格式(注:这是社会科学类作调查研究的方法,其中一些步骤如果觉得麻烦可以省略,根据你们学校和老师的要求作适当取舍) 1 提出命题: 就像数学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