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阅读
关于财政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探讨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中央对省市县、省对市县财政体制,保护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现行政府体制架构下财政体制设计和调整是否合理是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对保证中央政府财力的汲取、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举世瞩目的作用。但毋庸讳言,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异等,加上分税制财政体制固有的不足或矛盾,这一体制的实施和运行,加剧了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不利于缓解全国区域分配不公,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深化,致使全国性的县乡财政困难有扩大的趋势,凸现出“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困扰。
建议:一应取消分税制财政体制中的老体制上交,实现真正的财政体制并轨运行;二应在现行税制框架内,调减增值税中各级政府的分成比例;三应确立中央、省、县各级政府(财政)中的主体税种;四应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税收立法权和发债权,将地方税收征收机关隶属于各级财政管理,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尤其是税收征收管理成本。 强县虚乡,推广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初期实行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市管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化发展的一种范式。人为地拼凑经济区域、行政式扩大城市规模的后果是相互掣肘,阻碍了我国广大县域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和有区域、民族特色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建议:一应在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逐步推广“某省特色”的省直管县模式;二应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在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因地制宜地对乡镇财政实行分类管理,有条件的可开展某省省的“乡财县管”体制试点。
按照社会公平发展原则,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广大农村、小城镇(县域)工业化道路选择和实现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伴随我国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完成。或者说,“三农”问题的解决或出路在工业化,而绝不是在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源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根治的办法只能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适应广大县域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面对加入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结合一些省市区的实际,建议:一是按照事权与财权对等原则,中央财政应承担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等职责,以确保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农村区域人民分享全国经济发展成果;二是整合中央和省市支农资源,建立专项支农预算和国土与环境保护基金 ,重点支持农田牧区建设、农村水土保持、环境维护与治污等,以确保我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中央和省级财政应进一步规范一般性(均等化)转移支付方式和制度,确保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建立起新型的县乡行政体制。
改革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和调整其结构,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加大中央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分税制实施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快速上升,而省以下、尤其是县乡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县乡财政的困难与目前县乡政府自有财力太弱有直接关系;县乡自有财力弱小虽然与其经济发展不够有直接关系,但不能不说与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和中央转移支付规模过小有其现实的关联。可见,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尤其是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其规模是现实选择。 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快构建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借鉴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均等化转移支付指标设计与方式,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指标体系与方式。
二是提高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降低非均等化转移支付比重,尤其是要逐步减少专项类转移支付,以便调动地方政府尤其是调动县乡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为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均衡问题和促进中西部发展,应尽快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在中央加大对省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省市级政府要按照“缺口上移、财力下移”的原则,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要重点支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降低财政供养系数,做强做实县级财政,以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 尽快修订《预算法》,增加有关转移支付的条款,赋予财政转移支付相应的法律地位;制定有关转移支付的单行法规 ,对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资金来源、核算标准、分配程序、分配公式等做出具体的、权威的统一规定,确保公共财政下的转移支付有法可依。
我想要一份关于县经济环境的汇报材料其中要包括产业结构经济体制
县经济环境的汇报材料 县委政法委: 我局在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用法制建设推进环境建设, 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转变部门和行业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改善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 健全领导组织 为使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长、司法所所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组织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县委政法委及市司法局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下发了我局的实施方案。局长史玉林同志进行了动员讲话,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抓好改善经济法制环境工作的自觉性,并把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发挥职能 营造法制环境 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加大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服务优质高效,确保“四五”普法、依法治县顺利实施,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积极调处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做好释解人员的接收、安置、帮教各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犯罪率。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等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以《黑龙江省依法治理纲要》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力争到“四五”普法结束时,全县有30%行政村,40%企业,50%学校达到县级法制化管理示范单位标准。大力加强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加强法学理论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对立法、司法和执法的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整顿力度,保证全县法律服务业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规范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立健全律师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和执业中利益冲突审查制度,规范执业行为。进一步完善公证赔偿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扩大要素式公证书的使用范围。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评查活动,进一步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和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严厉查处、取缔社会上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净化法律服务市场,创建优良的法律服务环境。二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广泛组织指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工作,积极介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围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进—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尽心竭力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解决基层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
(三)加大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我局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司法行政系统行风和政风建设。 一是抓好法律服务领域的行风建设。按照“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总体要,开展律师队伍的教育整顿活动,严格规范律师与法官交往关系,严格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律师个人的执业行为;进一步推进律师诚信档案建设和律师诚信信息体系建设,强化律师自我约束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律师监督和惩戒的机制.认真开展现场监督公证工作专项整顿活动,严肃查处作假证等损害人民群众和国家利益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服务诚信制度建设,提高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监督机制,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抓好司法行政机关政风建设。结合“两风”建设和“双评”工作,按照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机关的要,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政风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坚决纠正超越职权执法行为,坚决制止对群众“冷、横、硬、冲”,以真务实之风取信于民。
二、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的改善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法律援助人员经费不足,提供援助的社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因得不到相应的补助而怠于提供援助,或提供援助不尽责致使援助案件质量不高;二是个别法律服务从业人员通过高承诺“包打官司”等方式争揽案源。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认...
关于县域经济及发展论述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举足轻重。只有国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94%,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3%的县域得到了充分发展,我们才具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行政为调控主体,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的内涵
从县域经济的概念去理解和拓展,其内涵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地理空间:县域经济有一处特定的地理空间,即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限非常明确。
2.地域特色:县域经济的特色与其行政区划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有着血脉关系,其特色决不能游离于繁殖他的土地和历史之外。
3.功能完备:县域经济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它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但和国民经济又有区别,就是县域经济绝不能追“小而全”,而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4.对象明确: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
5.开放性强:县域经济形成的基础是县域行政区划,但它与纯粹的“行政区划”有着质的区别,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一定要充分开放才能得到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才能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当然这些又都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之下。
6.独立性和能动性:县域经济具有单独的市场调控主体,即县级政府,同时有独立的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具备了相应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坚持绿色发展
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相对于大城市,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转型成为这部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
(二)突出特色发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明显的县域而言,其经济发展应该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化、本地资源优化作为这部分县域产业选择发展的标准,优先发展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本地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经济。
(三)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随着大城市空间载体不断饱和与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大城市周边区县因区位和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分担大城市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部分县域的发展需要通过与大城市主城区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上统筹分配,实现“产”与“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
延伸阅读: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XX县位于XX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06年底,有常耕地11_3万亩(...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政策相对宽松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经济与金融双促进、双发展,是当前保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
关于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调研对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作用日益突出,但存在的障碍因素不容忽视。加大支持力度,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是目前必须加以解决的重点课题。 一、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障碍...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建议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一...
对某县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县位于**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06年底,有常耕地11...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对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现状,为着力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关于县域经济及发展论述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举足轻重。只有国土面...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坚持绿色发展部分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相对于大城市,县域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贯穿生态绿色、集约发展的理念,促进工业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