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工程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而推出的行政性工程。 从历史角度看,这在当时有积极意义: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投入建设少数学校,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差距。 但是,随着985、211工程的推进,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985、211成为了学校的身份标签,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限制了学校间的平等竞争,也制造了更严重的学历歧视,并加剧我国基础教育的“名校情结”和教育焦虑。
近年来的考研、大学生就业,都会传出学历歧视的丑闻,而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7。5%,可高考焦虑相比2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根源,都在于985、211工程的存在。 有人反对废除985、211工程,认为这些高校的存在,为底层学生实现“身份转变”“向上流动”提供了途径——通过努力奋斗考上985、211院校,是底层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通道,要是没有985、211工程,底层孩子连读书的价值也看不到。
这一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 试问,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前,我国高校没有985、211工程,底层孩子是靠什么改变命运的? 废除985、211工程,废除的只是行政部门给高校贴的标签,以及与之对应的教育特权、学历特权,带来的是各高校平等竞争、学生更广阔的出路。 换言之,985、211工程的存在,只能给少数人某种教育特权,而没有了985、211工程,所有大学靠自己的办学质量获得社会认可,任何类型、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办成高水平的学校,这不是给学生提供更广的选择,更多实现自身梦想的机会吗? 如今,985、211工程学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50万人左右,占高考升学人数的八分之一不到,如果唯985、211高校是尊,非985、211高校的学生的前途在哪里? 我国于2014年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推动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行职业教育,我以为985、211院校面前,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都低人一等。
其实,为推进高校平等竞争,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我国于2014年颁布的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已明确提到要减少高考录取批次,随后,上海和浙江宣布,分别于2016年、2017年取消批次,不再有一本、二本这样的批次划分。 高考按批次录取这一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比985、211工程要长得多,但已经被国家坚定地决定要取消了。 这表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把学校分等级的弊端。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彻底取消把学校分等级的做法。 在取消一本、二本等录取批次之后,如果还保留985、211工程,会进一步强化学校的985、211身份,要让取消批次的改革取得成效,985、211工程也必须加快废除。 眼下,废除985、211的阻力,主要来自行政部门和跻身工程的高校。 对于行政部门而言,废除985、211也就废除了对高校的行政审批、行政计划,而对于具体高校来说,也就失去身份标签和特权。
国家排除这些阻力,废除985、211工程的过程,也就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新的高等教育竞争秩序的过程。 而且,在废除985、211工程时,可同步一刀切取消掉这些高校的行政级别,这就把废除985、211工程作为撬动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进入全新的2016年,我希望,国家应该认真对待985、211工程存废这一问题,早一点废除985、211工程,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消除社会学历歧视和整体教育焦虑都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