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奉献忠诚]汶川大地震演讲稿:携手共进奉献忠诚古老的东方,有片生神圣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用她那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华夏儿女。 然而,灾难却不期而至。 天崩地裂,只在一瞬...+阅读
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该说些什么?怎样说?空洞的理论或者高调的老生常谈,我不想说,大家也不喜欢听,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展示给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先给大家展示一些从学校到教师的变化,感受这几年来我们区取得的一些成就:
在几乎还是那批教师,学生不再是那样的学生,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全区升入一中的人数年年
翻新;
各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稳扎稳打,取得了可以感受到的进步。四十九中学的头脑风暴,给老师们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行动,必须行动,成为教师们成长的助推器;育才中学、四十九中学、四十六中学等学校的读书论坛,成为老师们成长的又一有力武器。
教师们的研究水平普遍提高,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正在初步形成。2005年度获国家级论奖励296人次,其中有42篇文章编辑到《新课程学与教策略集粹》一书中。2006年获国家级论文奖励294人次,其中有200篇文章编辑到《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基于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历时2年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在新学习方式骨干教师培训研讨会中共做课1721节,其中33人次获国家级成果课,146人次获区级成果课。
在培训过程中,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们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同伴互助中不断提高。教师们编写的个人反思专辑、论文专辑、教学设计专辑、教育叙事专辑、教学感悟专辑等达到784份。这些专辑不仅记录下来教师们成长的经历,而且还对促进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就历史学科来说:四十九中学的周彩秀老师、吴丽老师、高媛老师、育才中学的郭淑稳老师、樊宝辉老师等坚持写教学反思和随笔,他们的文字也见诸于中国教师报、中学历史快递、人教社的《师教通讯》、现代教育报、福建教育等刊物……
依托科研注重人本的培训模式运行两年来,使开平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截止到现在,荣获省、市级论文奖励1743人次,获省、市级成果课990人次。获得先进个人、嘉奖等各种奖励的教师已达到1347人次。教研群体在促进着学校乃至全区各学科的发展:育才中学和十八中学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的政治教研组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校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等教研组合力推进教师成长,在省市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教师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意味着: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当今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上乘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优化,才能超前适应教育的动态拓展和日新月异。才可以避免从事终身职业的教师陷入“重复的生存”,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国家督学成尚荣曾经做过一个恰当的比喻:“野兔满足于沿着自己走过的脚印前行往返,却难免跌入猎人的陷阱。”那么,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合作共进才不至于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和无效劳动呢?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思索着、改进着并且再实践着。刚才我所说到的我们区这些成绩的取得,就与教师的成长进步密不可分。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多个方面,比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比如外界的各种教师教育的支持,这里的外界支持,有学校的,家庭的,还有教育教研部门的。在这里,我对主观的不做过多阐述,只想讲一下,我们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合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一: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所担负的共同任务,进修学校侧重于教师的培训,而教研室则侧重于教学的研究,两者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促使教师队伍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进修学校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持续提高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带动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新学习方式下学与教策略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改变教师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行动中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研究问12全文查看题。在专家和教研部门以及进校的大力协助下,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课堂教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国性质的几次研讨会议上,我们开平区派出的教师代表所讲的课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研员在充分准备资料,为教师们或者讲座或者评课的时候,不能真正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教育教学中
发现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深入到一线基层中充分调研,征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而研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教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共同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例如九年级面临中考,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面向全区的公共邮箱,广大教师或者教研员有问题或者有最新的信息,及时发送到那里,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了最新的信息,为中考备战作了很好的铺垫;再比如针对近年来公开课、研讨课当中虚假现象,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度反感,为此,我们和一线教师对话,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引导教师们苦练内功,认真揣摩和反思每一节课,将功夫下在平时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讲虚假现象降低到最少;再比如针对各级各类的考试,教研员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经常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周密思考,与时俱进,让试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另外,进修学校也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及时进行了教师培训。比如,针对教师们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情况下作文教学的培训,对一节好课如何评价的培训,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与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又是紧密配合的,我们就是在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共同追求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中。
第二:搭建平台,深水作业,进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的专业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区的专业引领平台主要从专家引领、教研部门引领、骨干引领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在下面的问题中专题介绍,在这里暂略.关于教研部门的引领,几年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对骨干教师,全体教师,中层领导,校长等分批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骨干教师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育才中学和18中学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骨干教师得上示范课,听新教师的课,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教研制度,都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另外,在专业引领上,我区教研部门改变过去传统的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注入式”的教研工作方式,尝试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比如,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校的亮点,并积极给与评价,推广,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让校校都能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时,我区针对教研员角色的转换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提出教研员要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策划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必须深入研读新课程理念,高屋建瓴,指点迷津。为此,教研员坚持“自我研读与进修学校交流相结合”、“上网浏览与咨询专家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学习了系课程资料包和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力争在宽广的认知背景下理出课改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
另外,我们利用自身的纽带作用,坚持“走下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中,倾听基层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原则,和他们一起摆脱束缚,走出迷茫,力争在教育教学上突飞猛进;教研员还牵线搭桥,把几个学校联系在一起,本着一个教研专题,校校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教研氛围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
第三:聆听窗外的声音,在互动中快速成长。
学习,是动力之源。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利用各种机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让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走出去,把全国各地的专家请进来,聆听专家的讲座与示范课,更新观念,冲击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思考的品位。两年来,已经聘请到了专家学者33人次来我区进行辅导讲座,听讲教师一共达到15579人次,相当于全区教师平均听讲6次。在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们走进北京的16中学,广渠门中学,石家庄28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理性运用。
我们还坚持“拿出来”的方针,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在推销与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高媛老师的课,拿到全国教师面前评价;周彩秀老师的“让学生评课”,在人教社论坛、新思考网站、教育在线,引起了强大反响;将广大教师的文章介绍到各报刊杂志。)。
我们还寻求到了一种简捷高效的专业引领途径,那就是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主要是看名师的录像课,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研究他们的教学特色,感悟他们的成长历程等),我们抓住一切学习机遇,与专家、学者沟通和联系,借“他山之石”“雕玉”,找到专业发展的支点,在这样的互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我们本着营造氛围,改变思想,服务教学的原则;本着真实、规范、创新、有效的品质,在实践中,在思考中促进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说,我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管理队伍的影响,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网络队伍,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发展态势,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成长的队伍当中来,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虽然我区在管理体制上,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是分开的,但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是紧密协作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种协作,为实现我区的科教强区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12全文查看
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该说些什么?怎样说?空洞的理论或者高调的老生常谈,我不想说,大家也不喜欢听,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展示给大家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先给大家展示一些从学校到教师的变化,感受这几年来我们区取得的一些成就:
在几乎还是那批教师,学生不再是那样的学生,生源严重流失的情况下,全区升入一中的人数年年
翻新;
各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稳扎稳打,取得了可以感受到的进步。四十九中学的头脑风暴,给老师们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行动,必须行动,成为教师们成长的助推器;育才中学、四十九中学、四十六中学等学校的读书论坛,成为老师们成长的又一有力武器。
教师们的研究水平普遍提高,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正在初步形成。2005年度获国家级论奖励296人次,其中有42篇文章编辑到《新课程学与教策略集粹》一书中。2006年获国家级论文奖励294人次,其中有200篇文章编辑到《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基于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的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历时2年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在新学习方式骨干教师培训研讨会中共做课1721节,其中33人次获国家级成果课,146人次获区级成果课。
在培训过程中,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促使教师们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同伴互助中不断提高。教师们编写的个人反思专辑、论文专辑、教学设计专辑、教育叙事专辑、教学感悟专辑等达到784份。这些专辑不仅记录下来教师们成长的经历,而且还对促进教师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仅就历史学科来说:四十九中学的周彩秀老师、吴丽老师、高媛老师、育才中学的郭淑稳老师、樊宝辉老师等坚持写教学反思和随笔,他们的文字也见诸于中国教师报、中学历史快递、人教社的《师教通讯》、现代教育报、福建教育等刊物……
依托科研注重人本的培训模式运行两年来,使开平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截止到现在,荣获省、市级论文奖励1743人次,获省、市级成果课990人次。获得先进个人、嘉奖等各种奖励的教师已达到1347人次。教研群体在促进着学校乃至全区各学科的发展:育才中学和十八中学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的政治教研组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校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历史等教研组合力推进教师成长,在省市各项比赛中都取得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曾经满含深情地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教师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就意味着: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当今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上乘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优化,才能超前适应教育的动态拓展和日新月异。才可以避免从事终身职业的教师陷入“重复的生存”,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国家督学成尚荣曾经做过一个恰当的比喻:“野兔满足于沿着自己走过的脚印前行往返,却难免跌入猎人的陷阱。”那么,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成长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样合作共进才不至于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和无效劳动呢?我们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思索着、改进着并且再实践着。刚才我所说到的我们区这些成绩的取得,就与教师的成长进步密不可分。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多个方面,比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比如外界的各种教师教育的支持,这里的外界支持,有学校的,家庭的,还有教育教研部门的。在这里,我对主观的不做过多阐述,只想讲一下,我们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合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一: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所担负的共同任务,进修学校侧重于教师的培训,而教研室则侧重于教学的研究,两者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促使教师队伍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进修学校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持续提高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学体系,带动教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新学习方式下学与教策略应用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合作式、探究式、体验式、交互式等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改变教师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行动中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研究问[]题。在专家和教研部门以及进校的大力协助下,很多教师在这样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课堂教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国性质的几次研讨会议上,我们开平区派出的教师代表所讲的课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研员在充分准备资料,为教师们或者讲座或者评课的时候,不能真正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教育教学中
发现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深入到一线基层中充分调研,征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而研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研究教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共同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例如九年级面临中考,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面向全区的公共邮箱,广大教师或者教研员有问题或者有最新的信息,及时发送到那里,教师们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了最新的信息,为中考备战作了很好的铺垫;再比如针对近年来公开课、研讨课当中虚假现象,引起广大教师的极度反感,为此,我们和一线教师对话,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引导教师们苦练内功,认真揣摩和反思每一节课,将功夫下在平时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讲虚假现象降低到最少;再比如针对各级各类的考试,教研员为了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现象出现,经常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周密思考,与时俱进,让试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普遍适用性。另外,进修学校也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及时进行了教师培训。比如,针对教师们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培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情况下作文教学的培训,对一节好课如何评价的培训,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等等。这些培训与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又是紧密配合的,我们就是在这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探索,共同追求的过程中,把我们的教师队伍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中。
第二:搭建平台,深水作业,进行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教师的专业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区的专业引领平台主要从专家引领、教研部门引领、骨干引领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在下面的问题中专题介绍,在这里暂略.关于教研部门的引领,几年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对骨干教师,全体教师,中层领导,校长等分批进行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骨干教师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育才中学和18中学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四十九中学骨干教师得上示范课,听新教师的课,帮助新教师成长的教研制度,都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另外,在专业引领上,我区教研部门改变过去传统的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注入式”的教研工作方式,尝试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比如,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学校的亮点,并积极给与评价,推广,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亮点,让校校都能够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同时,我区针对教研员角色的转换和工作职能的转变,提出教研员要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策划组织等方面下功夫,必须深入研读新课程理念,高屋建瓴,指点迷津。为此,教研员坚持“自我研读与进修学校交流相结合”、“上网浏览与咨询专家相结合”等方式深入学习了系课程资料包和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力争在宽广的认知背景下理出课改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
另外,我们利用自身的纽带作用,坚持“走下去”,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中,倾听基层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困难和需求,本着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原则,和他们一起摆脱束缚,走出迷茫,力争在教育教学上突飞猛进;教研员还牵线搭桥,把几个学校联系在一起,本着一个教研专题,校校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教研氛围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架桥。
第三:聆听窗外的声音,在互动中快速成长。
学习,是动力之源。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利用各种机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让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走出去,把全国各地的专家请进来,聆听专家的讲座与示范课,更新观念,冲击思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思考的品位。两年来,已经聘请到了专家学者33人次来我区进行辅导讲座,听讲教师一共达到15579人次,相当于全区教师平均听讲6次。在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们走进北京的16中学,广渠门中学,石家庄28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理性运用。
我们还坚持“拿出来”的方针,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在推销与展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高媛老师的课,拿到全国教师面前评价;周彩秀老师的“让学生评课”,在人教社论坛、新思考网站、教育在线,引起了强大反响;将广大教师的文章介绍到各报刊杂志。)。
我们还寻求到了一种简捷高效的专业引领途径,那就是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主要是看名师的录像课,听他们的学术报告,研究他们的教学特色,感悟他们的成长历程等),我们抓住一切学习机遇,与专家、学者沟通和联系,借“他山之石”“雕玉”,找到专业发展的支点,在这样的互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我们本着营造氛围,改变思想,服务教学的原则;本着真实、规范、创新、有效的品质,在实践中,在思考中促进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说,我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进修学校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管理队伍的影响,已经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网络队伍,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发展态势,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成长的队伍当中来,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虽然我区在管理体制上,教研室和进修学校是分开的,但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是紧密协作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种协作,为实现我区的科教强区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延伸阅读:
知荣辱树新风与企共进演讲稿文章标题:知荣辱树新风与企共进演讲稿 《知荣辱、树新风、我与企业共奋进》 大家好,我叫**,来自成品车间液化气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荣辱、树新风、我与企业共奋进》。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