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教师读书笔记]有关心理教师读书笔记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读书笔记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阅读
这个不错,你可以找原书来读一下。读《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有感看了波利•扬-艾森卓《性别与欲望——不受诅咒的潘多拉》这本书之后很受启发,明白现代女性很多女性拒绝饮食、强制自己呕吐、滥用泻药、过渡锻炼、把自己折磨得皮包骨,她们渴望身体细瘦苗条,在他们的意识中这样才是最美的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同样,还有一些女性能够不断的进行整形外科手术、隆胸术、强迫性的购物需求,她们都在无意识的满足她们所谓的漂亮,那么她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疯狂的行为?是什么思想支持她们这种行为的蔓延呢?下面我将阐述一下波利•扬艾森卓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欲望的对象扬•艾森卓博士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对欲望进行了解释。她引用了拉康的理论,拉康认为,欲望是对某种已知的可以带来愉悦或满足的事物的渴求。欲望是对某种存在物的缺位的认识,即确认某种是令人舒适、愉快、激动、满意的,而这一存在物现在是缺乏的,于是便导致追求这一事物的动机。欲望本身包含着对某种对象的缺乏感。
这些女性他们把自己认同于永无止境的欲望,因此并不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与欲望的区别。她认为如果人们受到欲望的驱使而不能分辨欲望的本性,这些人就变成了一群恶鬼——她们的生命就会变得飘忽不定,缺乏根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人总是内心空虚,总是向外追求。这些人无意识的变成了自己的欲望的俘虏。如果那些女性对自己的欲望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把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试图控制他人以便满足自己的需要,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自己欲望的俘虏。
意识不到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甚至于不知道自己有所需求,你就会执迷于成为他人欲望的对象,即迷恋于占有别人的欲望。于是,这些女性再也不会觉得她是自己的欲望的主体即行为和感受的主人,而是感到自己受着别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控制。这些女性的欲望(通常是无意识的、隐蔽的)是要别人对你产生欲求、表示认可和赞扬。这种奇怪的状态是怎么出现的呢?荣格认为人类心灵中自我与非我的根本分裂;而主体性既体现于自我,也体现于非我。
带有“非我”性质的人格成分常常被无意识地或长久或暂时地投射到别人身上。在婴儿期和幼年期,这种投射必然会出现,而且反复不断,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从婴幼期到成年期的发展轨道上的某一阶段,个人可能会感到自己在别人身上的印象很重要,激动人心,而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对于自己的自主意志或主体的体验有可能显得暗淡无光、可有可无。
于是,个人就可能无意识的逐渐缩小自我情结的范围,倾向于只是按照父母或同龄伙伴等重要的他人的愿望来行动,并从他人的肯定的印象中得到满足。这样一来,个人只是一味的按别人的意愿来生活,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不能形成并发展健康的自主意识。自我情结变得越来越狭小,到最后连自由意志的意识都会消失得踪影全无。
个人会相信自己是被他人的信念、欲望和需求所控制的,而不会相信每个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在女性的性别认同和女性自我发展过程中这种结局出现的机会是很多的,个人会把自己看作是欲望的对象,而非欲望的主体。诚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人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这种目标本身是很健康的,只要它能导致与人对等的——既接受又付出——爱的能力的发展:爱最初的抚育照料人,此后爱同伴和朋友,最终爱伴侣和自己的孩子。
从根本上讲,扬-艾森卓博士认为,人想成为欲望对象的动机,即从他人那得到肯定性映像的动机,起源于一种原初性的需要:付出爱,并感到自己的爱就是善。由于多种原因,这种正常的需求有可能变成一种强迫倾向,即希望在别人眼里显得是个可爱有趣有价值或诱人的孩子。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上述转变在女孩子或成年女性的发展过程中是相当普遍的。
上面说到,青年女性有时会丧失对自己的欲望(特别是竞争性或性冲动的欲望)的感受能力,而一味追求成为别人欲望的对象。本来要成为别人欲望对象的是她自己的,但是由于这一事实完全被忽视和压抑了,她会觉得自己是完全被动的关在牢笼中,只能服从他人的愿望和需求。自己做人处事一举一动似乎都是被人牵着走,而不再是自主的个人经验。
事实上,此时处于控制地位的是主观的非我,只是由于投射作用才显得好像是某个他人在进行操控或牵制。由于放弃了对自己行为、欲求、需要的自主权,这种人显得好像缺乏自我情结。其实,自我还是有的,只不过完全消耗在一种虚幻而又有力的欲望之中:即想要在别人那里找到自我的映像。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欲望缺乏意识,那么欲望对她的控制就是无意识的在起着作用。
早期环境对于促进自我情结的最初形成是足够好的,儿童仍然有可能遇到自我发展的难题,原因在于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正常欲望变得过于强烈而阻碍了自主意识的发展。由于自我意识混乱,许多无意识的信念和意向被投射给他人,要做他人欲望对象的追求反倒成了自我的唯一目标。那么女性究竟是怎样变成欲望的对象,其实是渗透在我们的文化现实之中的潘多拉神话在发挥着规范性的作用,扬•艾森...
延伸阅读: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快乐心理学》片断摘录 1、 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的投入并且吧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 2、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
《正确引导孩子的自私心理》读书笔记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全家上下都会把他捧在手心里。因此很多孩子就成了掌上明珠,小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助长他的自私心理,什么都得听他的,要什么买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还...
《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色彩心理学的实用性强,在生活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红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人们胃口大开;广告牌大多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宣传单上的重要信息用暖色高彩度的颜色突出;化妆中,可以制...
《学与教的心理探秘》读书笔记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好书《学与教的心理探秘》,作者:徐卓娅,本书由三个篇章组成,空间de奥秘、千姿百态de音乐、娓娓道来体态语等;这本书是在美国受到Rosalie A.Haritun 编写的《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一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 心理学研...
《教育心理学》教师读书笔记假期里,我阅读了与自己工作中相关的书籍《教育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吸收和思考: 我在书中没有找到作者对教育心理学...
女性创业读书笔记《女性创业》的五位作者都在女性创业学研究方面具有15年以上的经验。她们在创业型企业中工作过,并向女企业家咨询有关问题。她们一起参与狄安娜项目的研究,该项目致力于支持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