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槽外泥沙的回淤作用,航道的边坡一般较浅。下面就长江口航道为例谈一谈我对浅边坡的施工方法的体会。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典型的双向航道,实行分道通航制。自10m水深通航以来,更多的大船往来于此,通航密度变大。长江口深水航道同向的浮筒一般的间距在2海里,相对的浮筒错开的间距一般在0、7海里左右。施工船舶和来往的航船都把浮筒看作一个航
行的参考。浮标受海流和潮汐的影响,其实际位置以锚碇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当落潮时候,风流的作用一般从北边作用于施工船舶。这样,在顶流施工时候我们可以紧贴北边线,遇绿浮筒而从其偏下游安全通过,这样几乎不可能使得下面水中的耙与浮筒的锚链发生关系。既保证了船舶安全也使得施工中的耙头可以很好的到位。为了增加装舱量,也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像航浚4003轮这样的较小舱容的挖泥船,它们在长江口施工一般都要来回往返作业。当它掉过头顺流施工时,我认为要想把边坡挖足,一般紧贴绿浮筒反向施工较为有利。这样做虽然要与进口船舶绿灯交会,但我认为只要值班驾驶员通过vhf与之加强联系,这样的问题不会是真正的问题。反之,涨潮时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流向的变化和风向的变化都是不确定的,风流合力的变化更是不确定的。要在施工过程中仔细观察风流合力的作用方向,把船舶置于浮筒的下游通过。
我们还可以分析利弊来讨论一下:第一,安全这点我们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不需要重复再叙了。第二,定位它关系到对施工要求的满足情况。由于船舶在浮筒的下游航行,就单单从驾驶员的心理上讲,他就可以大胆的把船位放到最边线,即便是船艏向超出了浮筒连线,因为他知道只要一个小小的舵角就可以在风流的“配合”下很轻松的转过浮筒。但是,如果船舶在浮筒的上游施工,那么驾驶员一般都要为自己船舶的安全留有余地,因为有时候船艏的微小变化(理论上陀螺航向可以保持一定,但是在实际中是不可能的)随时都可能给风流以可乘之机。特别是在大风浪天,明明船在自己的航道上施工,却让对驶的来船看着我们的绿灯,好象我们是反航道施工一样。第三,让船在这样繁忙的水道施工的挖泥船,让船几乎是时时刻刻的事情。让船,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位置处于一个有利的情况,这样才好让别人。要不就是要别人让了。紧贴浮筒下游可以最大限度的将船身置于航道边线,留出最大的横向距离给对面驶来的船舶,较容易驶过让清。
上述是几点都说明无论是顺水还是逆水,要想安全、到位的做好边坡的施工目的。在大多的情况下,处于浮筒的下游航行是比较有利的。长江口工程如此,黄骅等其他工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