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民办学校所得税的问题]文章标题:讨论关于民办学校所得税的问题 近几年来,民办教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陆续在各地涌现,成为现代教育产业的重要补充,但在税收管理上却一度是一个盲区,随着《财政部国家税务...+阅读
税源分类管理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在税收工作中的体现,科学的税源分类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国家税务总局指出:“各地区要在按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纳税户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性质、行业、经营特点、企业存续时间和纳税信用等级等要素以及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围绕这一课题,今年以来,泰
兴市局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企业所得税税源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企业所得税既涉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核算复杂,又涉及计税收入的确定,还要对资产、成本、费用加强控管,同时涉及不同种类、地域的业务和税法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最复杂、管理最困难的税种。在传统属地化管户制管理模式下,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源税基监控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突出表现在: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精细”。原有混合管理模式,即机构设置完全按地域划块,不区分纳税人税种、性质、行业、规模大小,不考虑责任人特长、学历、能力、能级,日常管理内容一般只停留在政策事项层面,表对表、文字对文字的案头工作较多,各税种、各部门巡查、调查、核查、调研、服务、统计和临时性任务又令人应接不暇,结果是,重点税源户分散在各个责任区,管理员对大、中、小户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均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集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和比对分析,导致精细化管理不深不透,多重点变成无重点,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管理同样不到位,制约了管理效率,税收风险未能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所得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专业化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汇缴相关政策、申报操作、申报审核、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备案审批纳税评估等方面比较欠缺,征管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县(市)级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目前全省各县级税务机关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隶属于税政科,设一到两人兼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管户的大量增加、比重的不断提升,加之新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已明显地适应不了扎口管理、监控考核、业务培训、督查评估、上传下达、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和基层工作指导的需要。基层分局的绝大部分也未能从机构设置、责任区设立、人员职责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管理保障。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所得税管理比较薄弱,长亏不倒、长期微利、低贡献率甚至于长期零申报企业大量存在,与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
二、实施企业税得税分类管理的主要思路与作法
所谓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指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属地管理基础上,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类别特点,合理配置征管力量,突出类别管理重点,实施类别专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所得税质效。
(一)科学分类、明确管理范围、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
科学的分类是实现企业所得税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主要途径。纳税人遵从税法上的差异性是分类管理的前提。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关键就是分类的标准或者口径。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按照“科学分类、重点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的原则,在深入调查、逐户摸清纳税人经营规模、行业性质、财务状况、设立时间、纳税信用等级、所得税缴纳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辖纳税人数量、类型、行业、地域分布等特征,根据纳税人税源规模、行业特点、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征收方式、纳税方式等的不同,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四类。
其次,明确四种类型的各自范围:
1.重点税源企业:包括按计统口径确认的省、市级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市确认的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应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
2.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除重点纳税人、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之外的一般查账征收企业。
3.特殊类型企业:新办企业、地税纯所得税户、减免税企业、上年度亏损企业、零盈利企业、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成员企业、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4.核定征收企业:对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业务不稳定、财务核算水平低、难以查账征收的企业,按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实行核定征收。
再次12全文查看,按照分类管理要求设置税源管理机构。以分局为单位,按照以上税源类型设立专门的企业所得税责任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管理员既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以及相关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更掌握业务政策。责任区主岗必须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较高政治素质、从事税收管理或税收稽查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高
级考试资格,从而为管好所得税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保障。
(二)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
“对症下药”和“辩证施治”是税收管理的基本要求,分类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抛弃过去机械切割方法的分区划片管理,或者简单按照类型、行业、大小进行划分,不考虑税务人员能力大小,不关注税收流失风险的“一刀切”混合管理模式,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风险类型、不同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程度的纳税人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以更好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减少管理消耗,降低执法风险。
重点税源户的管理:(1)对重点税源户应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强化税源的监控分析,突出管理深度,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税务机关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加强对纳税人具体税收业务的指导,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纳税人的权益。(2)以税源监控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挖掘税源潜力。(3)通过管户抓税源,通过管事抓税基。在预缴和汇缴环节,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规范税前扣除两个环节。前者是要明确对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不予征税收入的范围界定。后者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真实性审核,规范税前扣除的项目体系;对必要性扣除项目,明确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对特定性扣除项目,要明确条件、规范程序、简化手续、严格审批,从而提高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1)针对其户数多,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行业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的方式,逐步建立分行业的征管模型,不断总结行业税收管理经验,抓住薄弱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2)要结合预警纠错系统,通过数据发布平台建立相关行业指标体系及其值域范围,筛选出的异常信息,发送给税收管理员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异常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3)结合责任区管理,对长期严重偏离指标参数、值域范围的企业,重点行业、特色行业、行业税负异常较大的企业、实行重点评估或日常检查,以评估检查促管理。需立案的,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
特殊类型户的管理:(1)加强对新办企业的管理。对新办企业要及时跟踪管理,加强巡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督促辅导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2)强化纯所得税户的税收管理。与地税部门形成协作制度,每季进行营业税收入比对,根据异常信息组织对纯所得税户检查,提高申报准确率,把信息比对制度化。对重点行业如房地产、建筑等,结合解读日活动,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定期与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沟通,摸清了项目开发情况。内部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台账、房地产行业开发产品备查表、房地产企业销售成本计算表等,及时掌握税源动态情况。把好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审核关,对重点税源户和申报审核中存疑的,实施走访查看。实地查看其开发位置、面积、套型、地价、配套设施等,核查每个搂盘的可售面积、可售总收入、施工进度、预售收入、是否已投入使用等,同时督促房地产企业建立房源登记簿,详细记载预售情况和最终结算情况,实现以房源控管税源。(3)对处于减免税优惠期间的纳税人,税收管理员应下户核查纳税人减免税条件的真实、合法性。超过一年以上减免税的纳税人,必须按规定实施年检。税收管理员应实地调查其减免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对检查不合格的企业,要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同时对此类企业还应特别关注关联方交易,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利润。(4)对亏损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和申报结果与行业较好情况不一致的亏损企业,要了解其产生亏损的真实原因,加强对相关项目、数据和指标的评估审核,查明其是否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等避税手段造成亏损,或者通过做账形成亏损。对零申报户一比对二实地检查三合力控管或劝其注销。(5)加强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税收管理,定期了解总分机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及变化情况,督促成员企业按规定报送分配表及相关财务报表等资料,对分支机构着重审核财产损失等税前扣除项目。(6)加强对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所得税管理。与民政等部门联系,做好登记与办证的核对工作,督促辖区内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通知未办证户限期办证,消除漏征漏管。辅导、督促企业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尤其是要加强当期没有应税收入或处于减免税期间的申报管理,规范企业申报行为。对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核,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情况。
核定征收户的管理:(1)针对其收入规模较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着重加强计税依据的管理,强化收入总额与增值税、营业税申报的收入总额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差错,防止纳税申报的随意性。(2)对实行按销售收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除应按规定准确核定其应税所得率外,还应按照纳税人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其应税所得率防止高利润纳税人利用征收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对会计利润大大高于核定所得额的行业、企业,不得批准其核定征收。(3)征收方式每年鉴定一次,对规模较小、长亏不倒、长期微利、财务核算又不健全的小型企业进行征收方式的重新认定,实行核定征收,在保证收入的同时,降低执法风险。与此同时,与地税沟通协作,统一核定征收范围、条件、标准的把握,避免出现同一行业、同一规模、同一核算水平的纳税人征收方式鉴定的不统一。(4)对规模较大的核定征收企业要规范其财务核算,限期整改,跟踪管理,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
外资企业管理:由于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所执行的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要改变原有外资企业征管模式,将外资企业由原来的集中管理调整为属地管理,划分到各管理分局。由于税收管理员业务能力和企业财务人员对新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一方面要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可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的过渡办法,或者直接根据上述分类实行归并类别管理;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内和对外的培训辅导,使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尽快与内资企业税收管理、分类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早日接轨。
总之,企业所得税管理要以税源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全面提升征管质效为主线,以实施分类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两个重点,做好税源和管理分类、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风险监控和纳税评估三项工作,达到四个目标:建立管理目标细分、管理内容全面、管理方法有效、管理手段先进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机制;通过管事制与管户制相结合,突出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管理、风险事项的预测和监控管理,增强税源监控能力;优化纳税服务,有效降低税收管理成本,全面提高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预缴申报率、贡献率、亏损面、查账征收面、零申报面、收入比重管理等管理指标全面优化达标。12全文查看税源分类管理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在税收工作中的体现,科学的税源分类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国家税务总局指出:“各地区要在按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纳税户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性质、行业、经营特点、企业存续时间和纳税信用等级等要素以及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围绕这一课题,今年以来,泰
兴市局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企业所得税税源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企业所得税既涉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核算复杂,又涉及计税收入的确定,还要对资产、成本、费用加强控管,同时涉及不同种类、地域的业务和税法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最复杂、管理最困难的税种。在传统属地化管户制管理模式下,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源税基监控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突出表现在: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精细”。原有混合管理模式,即机构设置完全按地域划块,不区分纳税人税种、性质、行业、规模大小,不考虑责任人特长、学历、能力、能级,日常管理内容一般只停留在政策事项层面,表对表、文字对文字的案头工作较多,各税种、各部门巡查、调查、核查、调研、服务、统计和临时性任务又令人应接不暇,结果是,重点税源户分散在各个责任区,管理员对大、中、小户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均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集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和比对分析,导致精细化管理不深不透,多重点变成无重点,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管理同样不到位,制约了管理效率,税收风险未能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所得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专业化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汇缴相关政策、申报操作、申报审核、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备案审批纳税评估等方面比较欠缺,征管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县(市)级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目前全省各县级税务机关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隶属于税政科,设一到两人兼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管户的大量增加、比重的不断提升,加之新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已明显地适应不了扎口管理、监控考核、业务培训、督查评估、上传下达、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和基层工作指导的需要。基层分局的绝大部分也未能从机构设置、责任区设立、人员职责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管理保障。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所得税管理比较薄弱,长亏不倒、长期微利、低贡献率甚至于长期零申报企业大量存在,与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
二、实施企业税得税分类管理的主要思路与作法
所谓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指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属地管理基础上,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类别特点,合理配置征管力量,突出类别管理重点,实施类别专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所得税质效。
(一)科学分类、明确管理范围、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
科学的分类是实现企业所得税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主要途径。纳税人遵从税法上的差异性是分类管理的前提。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关键就是分类的标准或者口径。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按照“科学分类、重点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的原则,在深入调查、逐户摸清纳税人经营规模、行业性质、财务状况、设立时间、纳税信用等级、所得税缴纳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辖纳税人数量、类型、行业、地域分布等特征,根据纳税人税源规模、行业特点、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征收方式、纳税方式等的不同,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四类。
其次,明确四种类型的各自范围:
1.重点税源企业:包括按计统口径确认的省、市级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市确认的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应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
2.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除重点纳税人、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之外的一般查账征收企业。
3.特殊类型企业:新办企业、地税纯所得税户、减免税企业、上年度亏损企业、零盈利企业、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成员企业、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4.核定征收企业:对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业务不稳定、财务核算水平低、难以查账征收的企业,按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实行核定征收。
再次[],按照分类管理要求设置税源管理机构。以分局为单位,按照以上税源类型设立专门的企业所得税责任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管理员既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以及相关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更掌握业务政策。责任区主岗必须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较高政治素质、从事税收管理或税收稽查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高
级考试资格,从而为管好所得税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保障。
(二)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
“对症下药”和“辩证施治”是税收管理的基本要求,分类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抛弃过去机械切割方法的分区划片管理,或者简单按照类型、行业、大小进行划分,不考虑税务人员能力大小,不关注税收流失风险的“一刀切”混合管理模式,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风险类型、不同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程度的纳税人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以更好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减少管理消耗,降低执法风险。
重点税源户的管理:(1)对重点税源户应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强化税源的监控分析,突出管理深度,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税务机关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加强对纳税人具体税收业务的指导,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纳税人的权益。(2)以税源监控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挖掘税源潜力。(3)通过管户抓税源,通过管事抓税基。在预缴和汇缴环节,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规范税前扣除两个环节。前者是要明确对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不予征税收入的范围界定。后者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真实性审核,规范税前扣除的项目体系;对必要性扣除项目,明确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对特定性扣除项目,要明确条件、规范程序、简化手续、严格审批,从而提高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1)针对其户数多,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行业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的方式,逐步建立分行业的征管模型,不断总结行业税收管理经验,抓住薄弱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2)要结合预警纠错系统,通过数据发布平台建立相关行业指标体系及其值域范围,筛选出的异常信息,发送给税收管理员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异常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3)结合责任区管理,对长期严重偏离指标参数、值域范围的企业,重点行业、特色行业、行业税负异常较大的企业、实行重点评估或日常检查,以评估检查促管理。需立案的,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
特殊类型户的管理:(1)加强对新办企业的管理。对新办企业要及时跟踪管理,加强巡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督促辅导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2)强化纯所得税户的税收管理。与地税部门形成协作制度,每季进行营业税收入比对,根据异常信息组织对纯所得税户检查,提高申报准确率,把信息比对制度化。对重点行业如房地产、建筑等,结合解读日活动,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定期与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沟通,摸清了项目开发情况。内部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台账、房地产行业开发产品备查表、房地产企业销售成本计算表等,及时掌握税源动态情况。把好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审核关,对重点税源户和申报审核中存疑的,实施走访查看。实地查看其开发位置、面积、套型、地价、配套设施等,核查每个搂盘的可售面积、可售总收入、施工进度、预售收入、是否已投入使用等,同时督促房地产企业建立房源登记簿,详细记载预售情况和最终结算情况,实现以房源控管税源。(3)对处于减免税优惠期间的纳税人,税收管理员应下户核查纳税人减免税条件的真实、合法性。超过一年以上减免税的纳税人,必须按规定实施年检。税收管理员应实地调查其减免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对检查不合格的企业,要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同时对此类企业还应特别关注关联方交易,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利润。(4)对亏损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和申报结果与行业较好情况不一致的亏损企业,要了解其产生亏损的真实原因,加强对相关项目、数据和指标的评估审核,查明其是否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等避税手段造成亏损,或者通过做账形成亏损。对零申报户一比对二实地检查三合力控管或劝其注销。(5)加强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税收管理,定期了解总分机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及变化情况,督促成员企业按规定报送分配表及相关财务报表等资料,对分支机构着重审核财产损失等税前扣除项目。(6)加强对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所得税管理。与民政等部门联系,做好登记与办证的核对工作,督促辖区内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通知未办证户限期办证,消除漏征漏管。辅导、督促企业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尤其是要加强当期没有应税收入或处于减免税期间的申报管理,规范企业申报行为。对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核,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情况。
核定征收户的管理:(1)针对其收入规模较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着重加强计税依据的管理,强化收入总额与增值税、营业税申报的收入总额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差错,防止纳税申报的随意性。(2)对实行按销售收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除应按规定准确核定其应税所得率外,还应按照纳税人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其应税所得率防止高利润纳税人利用征收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对会计利润大大高于核定所得额的行业、企业,不得批准其核定征收。(3)征收方式每年鉴定一次,对规模较小、长亏不倒、长期微利、财务核算又不健全的小型企业进行征收方式的重新认定,实行核定征收,在保证收入的同时,降低执法风险。与此同时,与地税沟通协作,统一核定征收范围、条件、标准的把握,避免出现同一行业、同一规模、同一核算水平的纳税人征收方式鉴定的不统一。(4)对规模较大的核定征收企业要规范其财务核算,限期整改,跟踪管理,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
外资企业管理:由于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所执行的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要改变原有外资企业征管模式,将外资企业由原来的集中管理调整为属地管理,划分到各管理分局。由于税收管理员业务能力和企业财务人员对新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一方面要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可实行相对集中管理的过渡办法,或者直接根据上述分类实行归并类别管理;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内和对外的培训辅导,使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尽快与内资企业税收管理、分类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早日接轨。
总之,企业所得税管理要以税源精细化管理、风险管理、全面提升征管质效为主线,以实施分类管理和风险管理为两个重点,做好税源和管理分类、日常管理
延伸阅读:
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初探文章标题: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初探 根据国税发[2006]129号文和苏国税发[2006]198号文关于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精神,我省各地国税机关都积极实施了企业所得税的分类管理,如何在开...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解析一、企业所得税分立模式下的弊端我国以往企业所得税实行区分内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分别征收的税制,即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
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企业所得税是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家的组织收入、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发挥着很大作用。尽管近年来企业所得税在总税源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是,当前国税机关...
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必要性税源分类管理是社会专业化分工在税收工作中的体现,科学的税源分类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国家税务总局指出:“各地区要在按行政区划实行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对...
浅谈新所得税体制下的分类管理自2006年度下发《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129号)以来,各地纷纷探讨了许多分类管理的措施,一些省份也都制订“所得税管理的分类管理办法”,...
加强和规范所得税管理的措施今年是新企业所得税法贯彻实施的第一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24字企业所得税工作方针,针对当前企业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