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课程游戏化得特点

04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教案]章节:B>课程 第一节B>课程的概念 第二节B>课程的要素教学任务: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的结构,掌握B>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重点及难点:...+阅读

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课程游戏化得特点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一、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 在一次有关邮局的半日活动中,教师带全班30多个孩子到附近邮局参观。邮局并不宽敞的大厅里堆放着不少纸盒,门外停着运送邮包的车子。门厅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邮件的顾客,邮局工作人员正在用电子秤称各种邮件。教师只带着孩子看了一下门厅上方的邮局标志以及大厅里的一个邮箱,在邮局转了一圈就匆匆结束了参观活动。回到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教师问:“你在邮局看到了什么?”在几个幼儿简单回应后,教师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邮局标志图及用纸盒制作的小邮箱,说:“我们出来开个邮局吧。

”于是,教师把“邮箱”粘贴到活动室的一个架子上。接着,教师请每个孩子把从家中带来的一个信封、一张邮票放在桌上,并让幼儿把事先画好的一幅画塞进信封,然后教师为每人提供一张打印好幼儿园所在地地址的纸条,让幼儿粘贴在信封上,再贴上邮票。中午散步时,教师再带幼儿到邮局把信投进邮箱中。 通过与带班教师交谈,我了解到,为了体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组织这次活动。①“充分”利用社区的邮局、家长的参与等周围的资源;②在参观活动中生成了“邮局”游戏;③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④将教学、生活、游戏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反思一下整个教育过程,就可以找出不少问题:参观邮局时还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参观内容还可以深入挖掘吗?开展邮局游戏时,孩子还能做些什么事,例如可以参与哪些筹备工作?如何拓展游戏内容?让孩子体验寄信过程有否更好的组织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寄一封类似的信,是否考虑过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否无端地被增加了?组织这样的活动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周围资源? 也许我们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生活、游戏、教学的综合,《纲要》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也并不是要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简单地联系在一起。

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发现、选择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幼儿园课程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①关于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幼儿园的、家庭的、社区的生活等,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由于生活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就越能体现幼儿园课程有机综合的特点。②关于游戏。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③关于综合。综合就是要使不同学科内容产生有机联系,使它们不再处于割裂、分离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产生教育影响的整体。并非有联系就是综合,综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班游戏化课程与幼小衔接的有效整合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2.5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幼小衔接中突出的矛盾。如何化解矛盾,使幼小衔接真正成为让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阶段,以下一些做法可供参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能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可以用“加法”或“减法”培养好习惯。比如培养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可以用“加法”,针对大班幼儿在阅读中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可以逐渐增加幼儿有意阅读的时间,从10分钟过渡到15分钟、20分钟,逐步培养幼儿阅读的专注性,将阅读与学习相联系;又如,有的幼儿上课时喜欢随便说话,为了让幼儿能改掉这个坏习惯,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课堂表现提出要求,逐周减少幼儿每节课说话的次数,如果幼儿能够做到,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一般一两个月后,幼儿就能改掉课上随便说话的坏习惯,这便是运用“减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快乐、自信地应对小学课程,让他们在过渡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红黄蓝教育携手众多教育专家专门打造了入学准备课程——《红黄蓝快乐入学必看》、《红黄蓝快乐入学必做》,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学习准备。如其中的《汉字描红本》,在培养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同时,从全部描红到部分描红再到独立书写的描写设计,用小步递进的方式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社会能力,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经验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应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合理安排一日作息时间,主动饮水、入厕等。就拿饮水来说,幼儿刚刚升入小学,在没有教师提醒的情况下常常不能主动饮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大班下学期末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生活习惯。又如,小学每节课的时间安排在35~40分钟,课堂上一般不允许喝水、上厕所,对于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逐渐减少幼儿每节课喝水与上厕所的次数,最终使幼儿适应小学课堂的时间安排。增强责任感。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责任与义务的内涵,培养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的好习惯,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为每名幼儿安排自己的值日岗位,通过对值日生岗位的实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建立规则意识。幼儿进入小学后,规则与约束会逐渐增多,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不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会导致幼儿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小学的纪律要求。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制定活动规则,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规则,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益处及不遵守规则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各区人数不宜过多,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定每个区域的进区人数。培养适...

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游戏化范文

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幼儿园应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 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 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 形式”。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的重要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游戏化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在 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知性灌输,而是对 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性是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 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时间又是多渠道 的可供幼儿选择的。无论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的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敏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幼儿 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这 一特征突出的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和技术的运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的多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 其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

杜威指出:“并不是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

1.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

延伸阅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

《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读书笔记仔细研读了《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中的序、概述和目标等内容,使我对建构式课程有了更全面科学的了解。 在序中明确指出,从课程内容讲,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要将幼儿的直接...

课程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

如何评价培训课程培训评估的目的在于:1.培训是否起到作用了。 无论对培训的组织部门还是业务部门经理,投资培训的决策层都应该明确回答这个问题。 否则,就会产生盲目投资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幼儿园带孩子外出课程的总结一、幼儿教学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语言教学中首先让幼儿参与集体游戏,将整个故事情节在适当的背景下表演一遍,使幼儿了解图片内容,然后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排列图片顺序...

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思考当前,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新课标,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执行新课标,首先必须全面...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新的物理课程标准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238653330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素养、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管理课程月总结作文学生不经意间,一月已从我们身边划过,在短短的这一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在收获的喜庆中,我们不忘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吧! 一、行政人事工作 1、...

怎样理解互联网金融课程的考试怎样理解互联网金融课程的考试,互联网金融培训课程解决了那些问题:互联网金融就是把传统的金融行为互联网化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