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浅谈运用出口退税手段保外贸增长

11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出口退税征退联评的思考]近年来,**新区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涉及出口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税收日常征管部门和出口退税部门共同的工作对象不断扩大,原来的出口企业税收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要求。为此,**区国家...+阅读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存在很大变数。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以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相继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危机中也不能幸免。一些大的资源输出国受到初级产品价格暴跌的重创。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国家的经济也都陷入困难。国际货币基金对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在1月下旬已经下调至0.5%,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来最低增速。

世界贸易受损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经济。由于信心遭受严重打击,需求萎缩,汇率动荡,国际货物贸易量正在迅速减少。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大的经济体官方和民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正蠢蠢欲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的难度增加。世界银行2008年12月发表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这将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欧美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没有见底,金融机构问题还在暴露过程中。有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还有可能出现类似“次贷”的其他债务违约问题,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浪潮。现在还不能排除美、欧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经济衰退时间拉长,甚至拖累全球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

价格因素并非出口下滑的主因

中国出口商品很长时期以“物美价廉”著称。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大幅降低了出口商品退税率,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资源、能源价格也大幅上涨,迫使大部分企业提高了出口商品卖价。出口价格指数逐步升高。尽管如此,中国出口商品的性价比仍是好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对外贸易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2008年10月的广交会到会客商数量和进出口成交金额已经明显萎缩。2008年11月和12月当月进出口金额更是转为下降。今年1月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继续双双下跌。1月进出口总值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了43.1%。这样大的跌幅,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仅见。

决定当前外贸走势的主要不是价格因素,而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

从短期需求看,危机之前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价格也持续走高。因此,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库存大多比较充裕。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他们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随着库存调整结束,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市场上对消费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刚性,中国是消费类产品主要的生产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订单仍将纷至沓来。因此,2009年中国商品进出口可能是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

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金融危机将带来强制性的调整。

美国要重建美元的信用,就必须抑制过度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贸易逆差。就全球而言,由于美国的需求受到抑制,在一定时期内由美国吸收以及拉动的出口量(估计目前应占全球出口量50%以上)将下降或放慢增长。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又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因此,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都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一段低迷时期。在外需普遍低迷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负增长或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是不足为奇的。

慎用汇率和退税手段刺激出口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近几个月来国家已经4次在较大范围上调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对减少部分出口企业的困难,提振人们的信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前一些人希望国家将人民币贬值或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但是,这样做在短时期内可以提升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刺激出口,但是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第一,人民币贬值和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会给一些出口企业降价竞销提供空间。根据以往经验,在外部需求普遍疲软的形势下,对于那些我国已经占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商品,出口企业相互压价竞销只能是将部分利益输送给进口方,并不一定能扩大外部需求,实际上得不偿失。

第二,人民币贬值和频繁地大幅调整出口退税率可能引发更多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十分敏感,违背市场供求的贬值可能加剧货币市场动荡,遭至谴责和报复。调整出口退税虽然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如果某些商品退税率过高,出口企业打价格战,必然引来更多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投诉,使贸易环境更加不稳。

第三,人民币贬值和大幅增加出口退税将保护一部分本应收缩的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不利于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和非贸易部门12全文查看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和产品出现新的过剩。那样的话,我国外贸顺差可能再次迅速膨胀,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还将持续和扩大。

保增长更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尽管我们批评把金融危机原因归结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说法,但是必须承认,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在债权国(中国在其中名列前茅)一方,的确是长期的储蓄过剩,产出高于消费

,内需跟不上产出增长。这就像由两块拼版组成的一张拼图:美国这一块是长期以来币值高估、低储蓄、高消费、高赤字和高负债,而中国等债权国这一块是币值低估、高储蓄、低消费、高顺差和高对外净资产。2007年底,我国对外净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到约30%。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超过了8%。在一定时期,中美之间的这种安排强化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推动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但是,币值相对低估也抑制了中国内需和非贸易部门的成长。长时期看,这种失衡不仅难以持续,而且造成中国作为债权国对外净资产的缩水,以及造成在国民福利、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损失。

为了战胜金融危机,在强调美国等发达国家必须作出调整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减少对外需求,尤其是对发达市场的过度依赖。这对中国是一个极大考验。

当前,政府在帮助企业战胜金融危机方面应当突出以下一些着力点:一是继续努力保持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在遏制出口滑坡的同时防止进口大幅下滑。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互利共赢方针,稳定多边、区域和双边经贸环境,认真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发展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四是继续推进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并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内对外投资并重,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五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贸易,继续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品和低附加值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我国环境、生态质量的商品进口。

12全文查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存在很大变数。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以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已经相继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之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危机中也不能幸免。一些大的资源输出国受到初级产品价格暴跌的重创。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国家的经济也都陷入困难。国际货币基金对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在1月下旬已经下调至0.5%,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来最低增速。

世界贸易受损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经济。由于信心遭受严重打击,需求萎缩,汇率动荡,国际货物贸易量正在迅速减少。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大的经济体官方和民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正蠢蠢欲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的难度增加。世界银行2008年12月发表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2.1%,这将是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欧美房地产市场目前还没有见底,金融机构问题还在暴露过程中。有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还有可能出现类似“次贷”的其他债务违约问题,并导致更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浪潮。现在还不能排除美、欧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经济衰退时间拉长,甚至拖累全球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

价格因素并非出口下滑的主因

中国出口商品很长时期以“物美价廉”著称。2005年以来,由于国家大幅降低了出口商品退税率,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资源、能源价格也大幅上涨,迫使大部分企业提高了出口商品卖价。出口价格指数逐步升高。尽管如此,中国出口商品的性价比仍是好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对外贸易总体上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2008年10月的广交会到会客商数量和进出口成交金额已经明显萎缩。2008年11月和12月当月进出口金额更是转为下降。今年1月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继续双双下跌。1月进出口总值141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了43.1%。这样大的跌幅,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仅见。

决定当前外贸走势的主要不是价格因素,而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化。

从短期需求看,危机之前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价格也持续走高。因此,国内外进口商、出口商和生产厂家库存大多比较充裕。面对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市场预期急剧转向、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形势,他们不得不大规模调减和消化库存,签订新合同时也会比原来谨慎许多。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随着库存调整结束,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国际市场上对消费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刚性,中国是消费类产品主要的生产地。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订单仍将纷至沓来。因此,2009年中国商品进出口可能是一个前低后高的走势。

从中长期需求看,这场危机的深层背景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尤其是美国人长期寅吃卯粮,消费高于产出,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临界点上。金融危机将带来强制性的调整。

美国要重建美元的信用,就必须抑制过度消费,提高储蓄率,减少贸易逆差。就全球而言,由于美国的需求受到抑制,在一定时期内由美国吸收以及拉动的出口量(估计目前应占全球出口量50%以上)将下降或放慢增长。而美国以外国家和地区需求的增长短期内又难以填补美国造成的缺口。因此,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都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一段低迷时期。在外需普遍低迷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负增长或低于国内生产总值(dp)增长是不足为奇的。

慎用汇率和退税手段刺激出口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近几个月来国家已经4次在较大范围上调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和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对减少部分出口企业的困难,提振人们的信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前一些人希望国家将人民币贬值或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但是,这样做在短时期内可以提升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刺激出口,但是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第一,人民币贬值和大幅提高出口退税率会给一些出口企业降价竞销提供空间。根据以往经验,在外部需求普遍疲软的形势下,对于那些我国已经占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商品,出口企业相互压价竞销只能是将部分利益输送给进口方,并不一定能扩大外部需求,实际上得不偿失。

第二,人民币贬值和频繁地大幅调整出口退税率可能引发更多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十分敏感,违背市场供求的贬值可能加剧货币市场动荡,遭至谴责和报复。调整出口退税虽然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如果某些商品退税率过高,出口企业打价格战,必然引来更多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投诉,使贸易环境更加不稳。

第三,人民币贬值和大幅增加出口退税将保护一部分本应收缩的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不利于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和非贸易部门[]的发展,甚至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和产品出现新的过剩。那样的话,我国外贸顺差可能再次迅速膨胀,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还将持续和扩大。

保增长更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尽管我们批评把金融危机原因归结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说法,但是必须承认,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在债权国(中国在其中名列前茅)一方,的确是长期的储蓄过剩,产出高于消费

,内需跟不上产出增长。这就像由两块拼版组成的一张拼图:美国这一块是长期以来币值高估、低储蓄、高消费、高赤字和高负债,而中国等债权国这一块是币值低估、高储蓄、低消费、高顺差和高对外净资产。2007年底,我国对外净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占dp比重达到约30%。外贸顺差占dp的比重超过了8%。在一定时期,中美之间的这种安排强化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推动了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但是,币值相对低估也抑制了中国内需和非贸易部门的成长。长时期看,这种失衡不仅难以持续,而且造成中国作为债权国对外净资产的缩水,以及造成在国民福利、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损失。

为了战胜金融危机,在强调美国等发达国家必须作出调整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减少对外需求,尤其是对发达市场的过度依赖。这对中国是一个极大考验。

当前,政府在帮助企业战胜金融危机方面应当突出以下一些着力点:一是继续努力保持进出口大体平衡增长,在遏制出口滑坡的同时防止进口大幅下滑。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互利共赢方针,稳定多边、区域和双边经贸环境,认真应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发展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四是继续推进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方式并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对内对外投资并重,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五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贸易,继续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品和低附加值资源性产品出口,鼓励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我国环境、生态质量的商品进口。

延伸阅读:

浅谈优化征退税衔接工作服务出口经济发展随着贸易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税收征、退税部门共同管理等服务的对象不断扩大,原来的出口税收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要求,实现征退一体化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实现征退税一体化管...

对我国出口退税的税制竞争力的探讨我国政府自2008年至今,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宏观调控措施,以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其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国家相继5次调高出口退税率...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