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早期CT表现的法医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24 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 死模型,于梗死后 2、 3、 4、 6、 8、 12、24 h进行头颅ct冠状位...+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以昨室心肌梗死最常见,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骤,变化快,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心内科2010年3月到2010年11月共收治2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3-2010-11我科共救治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43-75岁不等。
2 临床表现
2.1 先兆症状:突然发生或出现较以往更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心绞痛持续时间较以往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严重心律失常或有血压较大波动等,都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如此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更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少数病人可无疼痛。
2.2 症状和综合征:①疼痛:是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为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的疼痛。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常发生于安静或清晨,程度严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病人常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还可伴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左侧肩部、手臂等部位的放射痛。约有15%-20%的心肌梗死病人不发生胸痛,称为无痛型心肌梗死。②全身症状:心肌梗死后24-48h出现发热,伴有心动过速,体温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过39°C,持续一周左右。③胃肠道症状:约有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与迷走神经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④心律失常:绝大部分的病人都有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尤其是24h内,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⑤心源性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80%。⑥心力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
3 发病原因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1-2支冠状动脉主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位斑块增大、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出现冠状动脉持续痉挛,使得管腔完全闭塞且侧支循环末未充分建立,心肌严重缺血,若超过1小时就能发生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闭塞需要经过6小时后才出现明显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的完全愈合需要6?D8周。
4 急救与护理
4.1 疼痛的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因此护士要认证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疼痛剧烈者,遵嘱医嘱给予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疼痛较轻者可给予可待因片口服或硝酸甘油0.3mg舌下合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的改变,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4.2 在药物的治疗同时做好心电监护:患者应在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1-2周。并酌情给予持续中流量氧气吸入,入院时应急查心肌酶谱,以后连查三天。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心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3综合症治疗的护理:①消除心律失常:发现异常心律应及时消除,以免演变成为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一旦发生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若病人出现心室颤动,应立即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肌注或静注阿托品0.5mg。发生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②抑制休克:心肌梗死时有心源性休克,也有血容量不足,周围血管舒缩障碍等因素存在,因此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采用升压药,血管扩张剂和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处理。如估计血容量不足或中心静脉压时,应补充血容量,右旋糖酐40或5%-10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心排血量正常时,提示周围血管张力不足可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此外,应给予留置导尿,每1到2个小时测量尿量和尿比重,若每小时尿量低于30ml或尿比重超过1.020则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③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应用利尿剂为主,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后负荷。心肌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不宜应用洋地黄制剂,病人应采取半卧位,可使横隔下降,促进肺扩张,也可减少回心血流量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4.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应密切观察患者胸痛发生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的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注意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的变化有无烦躁、焦虑,同时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及心率、心律,病人对活动时的感受,有无不适反应,如发生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准备好抢救的物品和抢救的器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
4.5 健康教育: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学会对心肌梗死的自我保健,随身携带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等,同时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告诉病人家属,病人病后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家人积极配合与支持,家人应给病人创造一个好的身心修养环境。教会病人定期检测脉搏和了解异常症状和体征,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疗效差时,应及时就医。指导病人应进食低热量、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可以防止便秘,并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要求戒烟、戒酒,避免饮用过量咖啡、浓茶、可乐等饮料。
5 总结
综合上述,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临床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为重病人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