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20周年感想]文章标题:公司成立 (二十)20周年感想 二十年前的岁首,在亚细亚版图上,一只雄鹰在昂首高唱; 二十年前的岁首,在天安门广场前,一个声音如春雷炸响—** 五千年厚重的中国历史呀,从此增...+阅读
文章标题: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
——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
陈独秀墓地变迁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口气阅读了《陈独秀最后十五年》一书,对陈独秀人生最后的十五年岁月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到来之际,现从中摘录陈独秀墓地变迁情况,以此对我党的主要创始人给予最好的纪念。
陈独秀,这位在
20世纪一二十年代驰骋中国政坛、文坛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几度风雨,几度辉煌,几度沧桑,生前备受争议,褒贬不一,死后又因历次政治运动而受到各种批判。如今,历史已成为如烟往事,瞬息间随风而逝。渐行渐远的陈独秀,留给人们的并非只有星星点点的零碎记忆,而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且会历久弥新,使人感叹、使人思索。
今天我们追忆陈独秀墓地的变迁,也许是有所裨益的。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属安庆市)广圩陈家破屋。当他走完了63个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后,于1942年5月27日因多病误食蚕豆花中毒去逝。
1942年6月1日,众亲朋为陈独秀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后,将装着他遗体的楠木棺材,安葬在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城大西门外鼎山山麓康庄的一块园地。这里背依青山,面临滔滔江水,遍地橘林,风景格外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他的墓前竖立着陈独秀生前同乡好友台静农教授用隶书体写的墓碑: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
陈独秀就这样静静地枕着青山、伴着绿水,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苦难、曾经的争议,转眼间变成了过眼烟云,化作一缕轻风缓缓地飘向远空。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7年5月底,遵照陈独秀的遗嘱,儿子陈松年将陈独秀和祖母谢氏的两副灵柩用木船先运往重庆,6月2日再运往安徽省安庆西门外古刹太平寺存放。同年陈松年一家将父亲的灵柩移至安庆北郊叶家冲(现属安庆市十里铺乡)与母亲高晓岚合冢,了却了母亲生前不能与父亲同寝、死后要合墓的遗愿。墓前立有以陈氏四兄弟之名镌刻的大理石碑:先考陈公甫之墓
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陈独秀一生四处奔波,四海为家,除了青少年时期呆在老家安庆外,青壮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有死后,陈独秀才得以魂归故里,长眠在这块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独秀被当作全国最大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而受到批判。陈独秀的墓地也没有逃脱厄运,那座孤零零的土坟任凭风吹雨打,墓碑华表被撬走垫路,后又成了垒猪圈的墙石,坟墓受到严重的损坏。埋葬了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陈独秀的地方,也成了被家乡人民乃至全国都遗忘的角落。
1979年,在陈独秀诞辰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年近70岁的陈独秀第三子陈松年经过多方寻找、辨认,才最终得以找到陈独秀原墓所在地。陈松年向安庆市人民政府反映了情况后,立即得到有关部门的200元资助。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陈松年用这200元,以陈氏四兄弟之名,对陈独秀与高晓岚合冢墓进行了简单的修整,并新重立了一块不足一米的石碑,碑文写道:陈公仲甫、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
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
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立碑那天,陈松年及其子女鸣放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向来寂静的山中,鞭炮声显得格外的脆响,附近乡邻男女老少及行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走上前来,一看碑文,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长眠在此的竟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1981年7月,邓小平在收到安庆市转来的陈独秀亲属的信上,亲笔批示道:“陈独秀墓作为文物单位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修墓,并望报中央。”
安徽省和安庆市接到邓小平的亲笔批示后,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拨出专款20000元人民币对荒草遍地的陈独秀墓进行修整。在原址上新修的墓,按照陈独秀江津原墓式样并仿照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进行扩建,建起了初具规模的陵园。与此同时,安庆市还将陈独秀墓作为市级文物单位加以保护。
重修后的陈独秀墓地,由长廊、石栏、供奉台、围栏和圆形坟墓等组成,均用白石料砌成。整个墓地呈正方形,约125平方米。地面长条白石块铺成,主墓呈圆形,墓高约1.8米,直径3.6米,四周用白石垒成,顶部的黄土微微隆起,长满了青草。整个墓地坐北朝南,四周茂林修竹环绕,清雅幽静。沿着48米石阶长廊拾级而上就是墓地的汉白玉石栏杆,左右两边各筑有“丁”字形石桌。墓碑上刻有安徽省著名书画家张建忠题写的“陈独秀之墓”5个遒劲的大字。在四周郁郁葱葱的松杉与挺拔修长的楠竹交相辉映下,整个墓地显得格外幽静12全文查看、肃穆。陈独秀墓已辟为“独秀公园”,供中外游人参观、瞻仰、凭吊。
一位学者在参观了陈独秀墓之后,曾即兴赋诗一首,以表达对陈独秀的敬仰之情:大龙山下叶家冲,霜草萋萋夕阳红。
姓家何须铭华表,墓前常献野花丛。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石破天惊功业在,休将成败论英雄。1989年
4月,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和陈独秀诞辰110周年,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县政协的议案,拨出专款修复陈独秀的原墓地。并立下墓碑一块,碑石背后刻有“陈独秀原墓址简介”,全文如下: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
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8年8月
流寓江津,1942年5月病逝,安葬于此,1942年6月,
其子松年,迁墓返乡,葬于安庆市北郊。现墓地,系按原墓样修复的。正因为如此,陈独秀的墓地现有两处,原墓址在位于长江头的江津,真墓址在位于长江中游的安庆。宋代一首著名的词曾这样写道: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陈独秀在九泉之下如有所知,也许会感到欣慰的。
《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
——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
陈独秀墓地变迁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口气阅读了《陈独秀最后十五年》一书,对陈独秀人生最后的十五年岁月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到来之际,现从中摘录陈独秀墓地变迁情况,以此对我党的主要创始人给予最好的纪念。
陈独秀,这位在
20世纪一二十年代驰骋中国政坛、文坛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几度风雨,几度辉煌,几度沧桑,生前备受争议,褒贬不一,死后又因历次政治运动而受到各种批判。如今,历史已成为如烟往事,瞬息间随风而逝。渐行渐远的陈独秀,留给人们的并非只有星星点点的零碎记忆,而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且会历久弥新,使人感叹、使人思索。
今天我们追忆陈独秀墓地的变迁,也许是有所裨益的。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属安庆市)广圩陈家破屋。当他走完了63个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人生旅程后,于1942年5月27日因多病误食蚕豆花中毒去逝。
1942年6月1日,众亲朋为陈独秀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后,将装着他遗体的楠木棺材,安葬在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城大西门外鼎山山麓康庄的一块园地。这里背依青山,面临滔滔江水,遍地橘林,风景格外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他的墓前竖立着陈独秀生前同乡好友台静农教授用隶书体写的墓碑:独秀陈先生之墓(1879-1942)。
陈独秀就这样静静地枕着青山、伴着绿水,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苦难、曾经的争议,转眼间变成了过眼烟云,化作一缕轻风缓缓地飘向远空。
抗日战争结束后,1947年5月底,遵照陈独秀的遗嘱,儿子陈松年将陈独秀和祖母谢氏的两副灵柩用木船先运往重庆,6月2日再运往安徽省安庆西门外古刹太平寺存放。同年陈松年一家将父亲的灵柩移至安庆北郊叶家冲(现属安庆市十里铺乡)与母亲高晓岚合冢,了却了母亲生前不能与父亲同寝、死后要合墓的遗愿。墓前立有以陈氏四兄弟之名镌刻的大理石碑:先考陈公甫之墓
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陈独秀一生四处奔波,四海为家,除了青少年时期呆在老家安庆外,青壮年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有死后,陈独秀才得以魂归故里,长眠在这块曾经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独秀被当作全国最大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而受到批判。陈独秀的墓地也没有逃脱厄运,那座孤零零的土坟任凭风吹雨打,墓碑华表被撬走垫路,后又成了垒猪圈的墙石,坟墓受到严重的损坏。埋葬了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陈独秀的地方,也成了被家乡人民乃至全国都遗忘的角落。
1979年,在陈独秀诞辰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年近70岁的陈独秀第三子陈松年经过多方寻找、辨认,才最终得以找到陈独秀原墓所在地。陈松年向安庆市人民政府反映了情况后,立即得到有关部门的200元资助。10月9日是陈独秀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陈松年用这200元,以陈氏四兄弟之名,对陈独秀与高晓岚合冢墓进行了简单的修整,并新重立了一块不足一米的石碑,碑文写道:陈公仲甫、母高太夫人合葬之墓
子延年、乔年、松年、鹤年泣立
公元一九七九年十月九日立碑那天,陈松年及其子女鸣放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向来寂静的山中,鞭炮声显得格外的脆响,附近乡邻男女老少及行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走上前来,一看碑文,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长眠在此的竟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1981年7月,邓小平在收到安庆市转来的陈独秀亲属的信上,亲笔批示道:“陈独秀墓作为文物单位保护,请安徽省考虑,可否从地方财政中拨款修墓,并望报中央。”
安徽省和安庆市接到邓小平的亲笔批示后,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拨出专款20000元人民币对荒草遍地的陈独秀墓进行修整。在原址上新修的墓,按照陈独秀江津原墓式样并仿照杭州西湖边的岳飞墓进行扩建,建起了初具规模的陵园。与此同时,安庆市还将陈独秀墓作为市级文物单位加以保护。
重修后的陈独秀墓地,由长廊、石栏、供奉台、围栏和圆形坟墓等组成,均用白石料砌成。整个墓地呈正方形,约125平方米。地面长条白石块铺成,主墓呈圆形,墓高约1.8米,直径3.6米,四周用白石垒成,顶部的黄土微微隆起,长满了青草。整个墓地坐北朝南,四周茂林修竹环绕,清雅幽静。沿着48米石阶长廊拾级而上就是墓地的汉白玉石栏杆,左右两边各筑有“丁”字形石桌。墓碑上刻有安徽省著名书画家张建忠题写的“陈独秀之墓”5个遒劲的大字。在四周郁郁葱葱的松杉与挺拔修长的楠竹交相辉映下,整个墓地显得格外幽静[]、肃穆。陈独秀墓已辟为“独秀公园”,供中外游人参观、瞻仰、凭吊。
一位学者在参观了陈独秀墓之后,曾即兴赋诗一首,以表达对陈独秀的敬仰之情:大龙山下叶家冲,霜草萋萋夕阳红。
姓家何须铭华表,墓前常献野花丛。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石破天惊功业在,休将成败论英雄。1989年
4月,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和陈独秀诞辰110周年,四川省江津县(现属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县政协的议案,拨出专款修复陈独秀的原墓地。并立下墓碑一块,碑石背后刻有“陈独秀原墓址简介”,全文如下: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
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8年8月
流寓江津,1942年5月病逝,安葬于此,1942年6月,
其子松年,迁墓返乡,葬于安庆市北郊。
现墓地,系按原墓样修复的。正因为如此,陈独秀的墓地现有两处,原墓址在位于长江头的江津,真墓址在位于长江中游的安庆。宋代一首著名的词曾这样写道: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陈独秀在九泉之下如有所知,也许会感到欣慰的。
《纪念建党86周年文章》
延伸阅读:
中国60周年阅兵观后感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这就是盛大的阅兵式,隆重而热烈,激动着每个观者的心。九象网14: .9xwang.岁月如歌,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国庆节日。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
小学生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典礼观后感小学生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典礼观后感 今天是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整整60周年了,我早早的起床,吃了早餐,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小红旗,一边挥舞着、一边唱着五星红旗,就和妈妈待...
谈改革开放30周年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实现的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同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紧密相联。 ● 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中...
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是由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这方面,首先要提到两个历史因素。一是中国在历史上是经济大国,在当代...
党校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了我国30年来...
2009国庆60周年阅兵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800字2009国庆60周年阅兵心得体会作文800字 今天,200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六十华诞,经历了一个甲子的风风雨雨,我们国家通过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六十年国庆阅兵”,向世...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4篇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1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念建党90周年影片《建党伟业》,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最深的是:此片内涵丰富,值得大家观看和深思。 影片《建党建业》是一部...
建党节感言体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建党节感言体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还有几周就是7月1日——党的生日了,也是建党90周年,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读了这方面的书,这本书的名字是《颂歌献给党》,里面有很多关于共产...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追寻金色理想岁月悄然流逝,可是长征精神却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隐埋,却有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