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文章标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阅读
第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好,内涵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实际上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中国历史上的“文景
之治”、“贞观之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和谐社会的象征。
赵晓:
八十年代有一个也差不多很和谐的短暂时期的,那时候也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汪玉凯:
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解,我认为这个概论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爱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而不能过度地掠夺资源、破坏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认为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指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主要包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化解机制。应该承认,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这个非常关键。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精神愉悦。
第三,是公共治理的和谐,就是政府公共治理。这中间至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的: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快速地配制各类社会资源,有本事的人就富,没本事的人就穷,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所以我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理配合。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是我对社会和谐基本内涵的基本理解。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
如果说我上面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能够成立的话,我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无疑扮演非着常重要的角色。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也是和公共治理的不和谐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
这三个方面是体现我们治理不和谐的因素。我认为都与政府公共治理本身有关。
就发展的结构的失衡来讲,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三大发展,我们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这三者之间我们高度关注了经济发展,这无疑是对的,而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发展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
就公共政策的偏颇来看。一个社会公共治理是不是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正 12全文查看义。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这些年在某些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比如说我们强调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没有在如何实现集体富裕的政策配套方面,采取更多的对策,由此导致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拉大,超过了目前中国社会所能够承载的程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昨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北京市的
收入差距,2003年是*.*:*,2004年发展到*:*,还在扩大。可见,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现在反思的话我认为还是有偏颇的。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弱势群体问题。我认为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问题是弱势群体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因为弱势群体不像强势群体能够凭借着他们读社会财富的占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弱势群体在争取公共政策方面能力的下降,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大家看到胡鞍钢发表了一个有关*G牌照问题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一个观点,是国家被俘掠,意思是说在发放电信方面的*C牌照中,由于某些大的利益集团左右着政府的公共政策,因此,使*G牌照的发放一直拖而不决。由此引发了另一场争论。可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各及其部门的行政化却越来越强化。这种看起来十分矛盾不可思议的问题,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频频出现,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还有权钱交易,权力行使的非理性,大量的腐败,我认为这些都是引发社会不和谐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我们的制度缺失、制度安排有关。这就足以说明,
在现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公共治理不和谐引起的。
三、加快政府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
如果说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现在大量的不和谐主要事因为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呢?我讲四个观点:
第一,在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突破单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我们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针对过去已阶级斗争为中心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口号。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这个中心的确立、坚持,是分不开的。经过**年发展,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反思地方。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朝着多元社会方向在发展,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发展战略,究竟是继续已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口号,值得认真研究。我的基本感觉是,政府发展战略如果继续提这个口号,容易忽视诸如社会发发展、公共服务等,所以我的观点是,可否用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定位政府的战略,可能更符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质上说,是不矛盾的,只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政府发展战略的某些差异,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应该及时做出的某些必要的调整。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真正地体现它的公正、公平和正义。这一点我想我不必要过多地阐述,这是政府诞生以来,必须坚持的属性,如果政府背离了公正、公平与正义,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表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抓手,以此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当前第1页/共2页]
12全文查看
第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好,内涵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实际上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中国历史上的“文景
之治”、“贞观之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和谐社会的象征。
赵晓:
八十年代有一个也差不多很和谐的短暂时期的,那时候也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汪玉凯:
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解,我认为这个概论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爱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而不能过度地掠夺资源、破坏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认为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指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主要包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化解机制。应该承认,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这个非常关键。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精神愉悦。
第三,是公共治理的和谐,就是政府公共治理。这中间至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的: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快速地配制各类社会资源,有本事的人就富,没本事的人就穷,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所以我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理配合。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是我对社会和谐基本内涵的基本理解。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
如果说我上面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能够成立的话,我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无疑扮演非着常重要的角色。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也是和公共治理的不和谐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
这三个方面是体现我们治理不和谐的因素。我认为都与政府公共治理本身有关。
就发展的结构的失衡来讲,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三大发展,我们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这三者之间我们高度关注了经济发展,这无疑是对的,而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发展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
就公共政策的偏颇来看。一个社会公共治理是不是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正[]义。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这些年在某些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比如说我们强调了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我们没有在如何实现集体富裕的政策配套方面,采取更多的对策,由此导致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拉大,超过了目前中国社会所能够承载的程度,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昨天我看到报纸上报道,北京市的
收入差距,2003年是*.*:*,2004年发展到*:*,还在扩大。可见,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现在反思的话我认为还是有偏颇的。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弱势群体问题。我认为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问题是弱势群体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因为弱势群体不像强势群体能够凭借着他们读社会财富的占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弱势群体在争取公共政策方面能力的下降,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大家看到胡鞍钢发表了一个有关*G牌照问题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一个观点,是国家被俘掠,意思是说在发放电信方面的*C牌照中,由于某些大的利益集团左右着政府的公共政策,因此,使*G牌照的发放一直拖而不决。由此引发了另一场争论。可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从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各及其部门的行政化却越来越强化。这种看起来十分矛盾不可思议的问题,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频频出现,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忧虑。
还有权钱交易,权力行使的非理性,大量的腐败,我认为这些都是引发社会不和谐非常关键的因素,而这些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与我们的制度缺失、制度安排有关。这就足以说明,
在现在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公共治理不和谐引起的。
三、加快政府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
如果说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现在大量的不和谐主要事因为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呢?我讲四个观点:
第一,在政府的发展战略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突破单一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我们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针对过去已阶级斗争为中心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口号。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这个中心的确立、坚持,是分不开的。经过**年发展,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反思地方。
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朝着多元社会方向在发展,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发展战略,究竟是继续已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需要重新审视这个口号,值得认真研究。我的基本感觉是,政府发展战略如果继续提这个口号,容易忽视诸如社会发发展、公共服务等,所以我的观点是,可否用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定位政府的战略,可能更符合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城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质上说,是不矛盾的,只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政府发展战略的某些差异,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应该及时做出的某些必要的调整。
第二,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真正地体现它的公正、公平和正义。这一点我想我不必要过多地阐述,这是政府诞生以来,必须坚持的属性,如果政府背离了公正、公平与正义,就是公共政策失败的表现。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应该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抓手,以此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当前第1页/共2页]
第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就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好,内涵也好,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第二,和谐社会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这两者缺一不可。
第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实际上我们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中国历史上的“文景
之治”、“贞观之治”,应该说是那个时代和谐社会的象征。
赵晓:
八十年代有一个也差不多很和谐的短暂时期的,那时候也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汪玉凯:
如果按照我这个理解,我认为这个概论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崇尚自然规律;爱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而不能过度地掠夺资源、破坏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认为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其次,是指人与社会的和谐。这里主要包括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化解机制。应该承认,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但是这个社会有没有化解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这个非常关键。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体自身的和谐,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的精神愉悦。
第三,是公共治理的和谐,就是政府公共治理。这中间至少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政府、市场、第三部门,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的: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比如,由企业作为主体的市场,在社会发展中,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快速地配制各类社会资源,有本事的人就富,没本事的人就穷,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市场注重的是效率,但解决不了公平,重视效率就可能制造很多社会的不和谐,引发冲突;但政府及其公共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则正好是要弥补市场的缺陷,通过公共财政、公共政策以及通过公正性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同样,作为民间组织的非营利系统,它既可以弥补市场的某些缺陷,也可以弥补政府的某些不足,是对政府、企业以及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所以我认为是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合理配合。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如果社会有没有正常的表达机制、表达的途径,公民有没有参与公共治理的机会,这个社会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这是现代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三是社会公平以及政府管理所必须体现出的正义。如果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公共治理的和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是我对社会和谐基本内涵的基本理解。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
如果说我上面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能够成立的话,我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而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无疑扮演非着常重要的角色。
反过来我们看,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我认为也是和公共治理的不和谐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主要是由公共治理的不和谐引起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展的结构失衡;公共政策的偏颇;政治制度安排的缺失。
这三个方面是体现我们治理不和谐的因素。我认为都与政府公共治理本身有关。
就发展的结构的失衡来讲,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结构是失衡的。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这三大发展,我们是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政治发展整体滞后,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这三者之间我们高度关注了经济发展,这无疑是对的,而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政治发展,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种发展结构的失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后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和谐。
就公共政策的偏颇来看。一个社会公共治理是不是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能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正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建设论文文章标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建设论文 □作者: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袁学武 内容摘要: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设计解决发展问题,而和谐制度需要和...
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文章标题: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始出发点。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建设...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文章标题:浅谈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的体会和感受 党的十六大将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文章标题: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找文章到 人事编制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离...
浅议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关系文章标题:浅议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和关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家庭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有三亿多母亲,然...
论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文章标题:论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
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文章标题: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书 全市非公有制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文章标题: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
试论道德信仰危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与对策文章标题:试论道德信仰危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突出表现,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