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后侧切口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体会]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们能否顺利毕业,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下面FANWEN51提供自考医学专业论文一篇,欢迎大家阅读思考...+阅读
【关键词】 医疗纠纷;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d919.4;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12—02
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某.34岁。于2003年6月16日因停经
56天、阴道不规则流血5天到a医院求诊.经检查诊
断胚胎停止发育。手术医师
将手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
进行告知.夫妇双方签字后给予行清官术。手术过程
顺利.术中宫缩好,检查吸出物为陈旧性血块及绒毛
组织。术毕5分钟出现阴道流血约400毫升,色新鲜.
立即给予催产素、静脉输液、手法按摩子宫等处理.阴
道流血迅速停止,观察8小时无异常回家,嘱其有异
常及时复诊(门诊病历记载)。2003年7月16日,因阴
道淋漓不断流血30天来院复查.患者孕3产1.1994
年行剖宫产术,1998年行人工流产术。体格检查:t 37
℃ ,p 7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 mg。妇科检查:子
宫平位,体积略大于正常,活动好,子宫前壁下段明显
凸起5 cm×5 cm×5 cm,压痛,右侧附件增厚。b超提
示:子宫前壁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血肿可能。人院诊
断:(1)滋养叶细胞肿瘤待排; (2)右侧附件炎。人院
后给予抗炎及进一步检查等处理。患者于2003年7
月19日又去b医院求诊.b医院以“子宫穿孔并感
染?不全流产?绒毛膜癌?”收人院。人院后3天在手
术室行诊断性刮宫.刮出机化的血块及胚胎组织约20
g.76%的复方泛影葡胺10 ml子宫造影.造影剂聚集
在子宫前壁下方的包块内.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子宫体大小正常.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下方1 cm
正中偏左有一突起约4 cm,子宫浆膜层完整。剪开膀
胱子宫反折腹膜,分离下推膀胱,见一约4 cm x 4 cm
×4 cm陈旧性血肿与周围组织有纤维素样粘连,切开
包块,取出机化血块约20 g,修剪切13周围机化的疤
痕组织行子宫修补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退变
坏死的绒毛组织及部分平滑肌组织。患者术后8天痊
愈出院。
鉴定情况
患者出院后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方认为,a
医院在行人工流产手术时造成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
并感染、子宫妊娠不全流产,b医院行子宫修补手术也
是由a医院造成,要求经济赔偿6.4万元。a医院认
为,本院在为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时严格执行诊疗护
理常规,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系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13部位妊娠所致.确属罕见病例.经
三次协商解决不成功.双方共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2003年11月7日市级医学会鉴定意见:不属于医
疗事故。患方不服.再次向省医学会提出申请.2004年
2月19日省医学会鉴定意见:本病属罕见病例,不属
于医疗事故。
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中一个新
发疾病,【 】其临床特点:(1)剖宫产或人工流产史;(2)
有停经史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3)人工流产时可出
现大出血;(4)b超示:子宫前壁下部有不均质包块;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退变坏死及绒毛组织。
该病的发生与剖宫产手术、多次官腔操作有关。[21
剖宫产及人工流产可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修复不全.
子宫切口疤痕处血运减少。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
剖宫产切口部位时. 由于子宫下段本身的解剖特点.
平滑肌组织、血管及弹力组织减少,加之手术疤痕的
形成,造成此处血液供应不足,受精卵为摄取营养,部分
绒毛组织伸展至疤痕处。吸宫时官腔内部分绒毛胚胎
组织可以被清除.但不能完全清除植入到疤痕周围至
子宫肌层的绒毛组织,而造成该部位出血而形成血
肿。 .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医学的特殊性、不可预见
性.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的理想状态。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实属罕见病,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才偶有报
道。本例患者由于胚胎着床于原剖宫产切口部位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改变,术后病理结果也已证实,为剖宫
产切13部位妊娠.与a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无直接关
系。且a医院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执
【作者简介l 吴庆华(1951一),女,山东莱州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莱州市负有保健院医务科主任。tel:+86-531—
2220201: iz—fybjy#l 63.
法 12全文查看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
行,病历记载清楚, a院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医疗
结果无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医疗事故。
经验体会
一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依法行医,预防医疗
事故的发生
本案中的a医院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
定,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手术医师
取得执
业医师资格,在指定的执业范围内进行执业活动.在
整个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
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为患者采用了子宫修补术,虽
属罕见病例,保留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医疗机构和医
务人员并没有医疗过失。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务人
员按照病历书写的有关规定,真实、客观、及时、准确、
全面地进行了记录。在两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a
医院采用积极主动举证,有理、有据、规范、合理地进
行了答辩,赢得了鉴定专家的认可。
通过对本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我们深刻地认识
到:落实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制定相应的防范、
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能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维法护法,维护医患双方利益,尽早提请医疗
事故技术鉴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越
来越强,医疗纠纷也日趋增加。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能够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
合法的维护。本起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坚持了尊重
科学、尊重实际的原则,对整个诊疗过程依法提请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经市、省两级医学会鉴定,患方终于
明白了自己病情的特殊性,理解了医方的种种努力,
经治医师也解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a医院通过
· 95 ·
反复病历讨论,使全院医生对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
娠这一罕见的病例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医院也避
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通过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使医患双方共同依法办事,维护了医院
正常医疗秩序,有利于社会进一步理解医疗服务的特
殊性和风险性,有利于医生吸取经验教训,这对妥善
解决医患矛盾,促进医学发展都十分有利。
三、以病人为中心。真正维护患者利益
患者是医疗纠纷中的弱者,是“医盲”。医生在为
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决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本案例由于a医院与b医院诊断上的不一致,致患者
误解,通过市、省两级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虽然患者讨回个明白,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失。笔者认为,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无论从基础理
论还是实践经验,无论是从疾病的诊断、处理决策以
及预后的判断,不仅要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
医务人员在目前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应保持
头脑清醒,谨慎行事,敢于坚持原则,特别对于一些比
较罕见的病例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既要维护
医务工作者的自主权,做出正确的诊断,更应考虑患
者的切身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维
护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翠芳,杨梅丽,上官雪军.子宫腔下部妊娠保守治疗8例临床分
析.中华妇产科杂志岍,2003,38(7):431-432
[2] 程春霞,薛敏,徐大宝.宫、腹腔镜联合治愈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
娠1例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1(8):373
(收稿:2004—08—30:修回:2004—12—28) 12全文查看【关键词】 医疗纠纷;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d919.4;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12—02
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某.34岁。于2003年6月16日因停经
56天、阴道不规则流血5天到医院求诊.经检查诊
断胚胎停止发育。手术医师
将手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
进行告知.夫妇双方签字后给予行清官术。手术过程
顺利.术中宫缩好,检查吸出物为陈旧性血块及绒毛
组织。术毕5分钟出现阴道流血约400毫升,色新鲜.
立即给予催产素、静脉输液、手法按摩子宫等处理.阴
道流血迅速停止,观察8小时无异常回家,嘱其有异
常及时复诊(门诊病历记载)。2003年7月16日,因阴
道淋漓不断流血30天来院复查.患者孕3产1.1994
年行剖宫产术,1998年行人工流产术。体格检查: 37
℃ ,p 7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 m。妇科检查:子
宫平位,体积略大于正常,活动好,子宫前壁下段明显
凸起5 cm×5 cm×5 cm,压痛,右侧附件增厚。b超提
示:子宫前壁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血肿可能。人院诊
断:(1)滋养叶细胞肿瘤待排; (2)右侧附件炎。人院
后给予抗炎及进一步检查等处理。患者于2003年7
月19日又去b医院求诊.b医院以“子宫穿孔并感
染?不全流产?绒毛膜癌?”收人院。人院后3天在手
术室行诊断性刮宫.刮出机化的血块及胚胎组织约20
.76%的复方泛影葡胺10 ml子宫造影.造影剂聚集
在子宫前壁下方的包块内.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子宫体大小正常.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下方1 cm
正中偏左有一突起约4 cm,子宫浆膜层完整。剪开膀
胱子宫反折腹膜,分离下推膀胱,见一约4 cm 4 cm
×4 cm陈旧性血肿与周围组织有纤维素样粘连,切开
包块,取出机化血块约20 ,修剪切13周围机化的疤
痕组织行子宫修补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退变
坏死的绒毛组织及部分平滑肌组织。患者术后8天痊
愈出院。
鉴定情况
患者出院后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方认为,
医院在行人工流产手术时造成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
并感染、子宫妊娠不全流产,b医院行子宫修补手术也
是由医院造成,要求经济赔偿6.4万元。医院认
为,本院在为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时严格执行诊疗护
理常规,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系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13部位妊娠所致.确属罕见病例.经
三次协商解决不成功.双方共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2003年11月7日市级医学会鉴定意见:不属于医
疗事故。患方不服.再次向省医学会提出申请.2004年
2月19日省医学会鉴定意见:本病属罕见病例,不属
于医疗事故。
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中一个新
发疾病,【 】其临床特点:(1)剖宫产或人工流产史;(2)
有停经史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3)人工流产时可出
现大出血;(4)b超示:子宫前壁下部有不均质包块;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退变坏死及绒毛组织。
该病的发生与剖宫产手术、多次官腔操作有关。[21
剖宫产及人工流产可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修复不全.
子宫切口疤痕处血运减少。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
剖宫产切口部位时. 由于子宫下段本身的解剖特点.
平滑肌组织、血管及弹力组织减少,加之手术疤痕的
形成,造成此处血液供应不足,受精卵为摄取营养,部分
绒毛组织伸展至疤痕处。吸宫时官腔内部分绒毛胚胎
组织可以被清除.但不能完全清除植入到疤痕周围至
子宫肌层的绒毛组织,而造成该部位出血而形成血
肿。 .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医学的特殊性、不可预见
性.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的理想状态。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实属罕见病,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才偶有报
道。本例患者由于胚胎着床于原剖宫产切口部位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改变,术后病理结果也已证实,为剖宫
产切13部位妊娠.与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无直接关
系。且医院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执
【作者简介l 吴庆华(1951一),女,山东莱州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莱州市负有保健院医务科主任。l:+86-531—
2220201: iz—fybjy#l 6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2期)
行,病历记载清楚, 院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医疗
结果无因果关系,因此不属于医疗事故。
经验体会
一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依法行医,预防医疗
事故的发生
本案中的医院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
定,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手术医师
取得执
业医师资格,在指定的执业范围内进行执业活动.在
整个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
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为患者采用了子宫修补术,虽
属罕见病例,保留了患者的生殖功能,医疗机构和医
务人员并没有医疗过失。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医务人
员按照病历书写的有关规定,真实、客观、及时、准确、
全面地进行了记录。在两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
医院采用积极主动举证,有理、有据、规范、合理地进
行了答辩,赢得了鉴定专家的认可。
通过对本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我们深刻地认识
到:落实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制定相应的防范、
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能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维法护法,维护医患双方利益,尽早提请医疗
事故技术鉴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越
来越强,医疗纠纷也日趋增加。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能够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
合法的维护。本起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坚持了尊重
科学、尊重实际的原则,对整个诊疗过程依法提请医
疗事故技术鉴定。经市、省两级医学会鉴定,患方终于
明白了自己病情的特殊性,理解了医方的种种努力,
经治医师也解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医院通过
· 95 ·
反复病历讨论,使全院医生对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
娠这一罕见的病例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医院也避
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通过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使医患双方共同依法办事,维护了医院
正常医疗秩序,有利于社会进一步理解医疗服务的特
殊性和风险性,有利于医生吸取经验教训,这对妥善
解决医患矛盾,促进医学发展都十分有利。
三、以病人为中心。真正维护患者利益
患者是医疗纠纷中的弱者,是“医盲”。医生在为
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决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本案例由于医院与b医院诊断上的不一致,致患者
误解,通过市、省两级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虽然患者讨回个明白,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
失。笔者认为,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无论从基础理
论还是实践经验,无论是从疾病的诊断、处理决策以
及预后的判断,不仅要靠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
医务人员在目前医患关系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应保持
头脑清醒,谨慎行事,敢于坚持原则,特别对于一些比
较罕见的病例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既要维护
医务工作者的自主权,做出正确的诊断,更应考虑患
者的切身权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维
护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翠芳,杨梅丽,上官雪军.子宫腔下部妊娠保守治疗8例临床分
析.中华妇产科杂志岍,2003,38(7):431-432
[2] 程春霞,薛敏,徐大宝.宫、腹腔镜联合治愈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
娠1例岍.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1(8):373
(收稿:2004—08—30:修回:2004—12—28)【关键词】 医疗纠纷;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d919.4;r7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2—0012—02
病例报告
患者王某某.34岁。于2003年6月16日因停经
56天、阴道不规则流血5天到a医院求诊.经检查诊
断胚胎停止发育。手术医师
将手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
进行告知.夫妇双方签字后给予行清官术。手术过程
顺利.术中宫缩好,检查吸出物为陈旧性血块及绒毛
组织。术毕5分钟出现阴道流血约400毫升,色新鲜.
立即给予催产素、静脉输液、手法按摩子宫等处理.阴
道流血迅速停止,观察8小时无异常回家,嘱其有异
常及时复诊(门诊病历记载)。2003年7月16日,因阴
道淋漓不断流血30天来院复查.患者孕3产1.1994
年行剖宫产术,1998年行人工流产术。体格检查:t 37
℃ ,p 76次/分,r 20次/分,bp 110/70 mg。妇科检查:子
宫平位,体积略大于正常,活动好,子宫前壁下段明显
凸起5 cm×5 cm×5 cm,压痛,右侧附件增厚。b超提
示:子宫前壁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血肿可能。人院诊
断:(1)滋养叶细胞肿瘤待排; (2)右侧附件炎。人院
后给予抗炎及进一步检查等处理。患者于2003年7
月19日又去b医院求诊.b医院以“子宫穿孔并感
染?不全流产?绒毛膜癌?”收人院。人院后3天在手
术室行诊断性刮宫.刮出机化的血块及胚胎组织约20
g.76%的复方泛影葡胺10 ml子宫造影.造影剂聚集
在子宫前壁下方的包块内.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子宫体大小正常.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下方1 cm
正中偏左有一突起约4 cm,子宫浆膜层完整。剪开膀
胱子宫反折腹膜,分离下推膀胱,见一约4 cm x 4 cm
×4 cm陈旧性血肿与周围组织有纤维素样粘连,切开
包块,取出机化血块约20 g,修剪切13周围机化的疤
痕组织行子宫修补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退变
坏死的绒毛组织及部分平滑肌组织。患者术后8天痊
愈出院。
鉴定情况
患者出院后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方认为,a
医院在行人工流产手术时造成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
并感染、子宫妊娠不全流产,b医院行子宫修补手术也
是由a医院造成,要求经济赔偿6.4万元。a医院认
为,本院在为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时严格执行诊疗护
理常规,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出现上述情况系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13部位妊娠所致.确属罕见病例.经
三次协商解决不成功.双方共同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2003年11月7日市级医学会鉴定意见:不属于医
疗事故。患方不服.再次向省医学会提出申请.2004年
2月19日省医学会鉴定意见:本病属罕见病例,不属
于医疗事故。
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是妇产科领域中一个新
发疾病,【 】其临床特点:(1)剖宫产或人工流产史;(2)
有停经史及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史;(3)人工流产时可出
现大出血;(4)b超示:子宫前壁下部有不均质包块;
(5)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退变坏死及绒毛组织。
该病的发生与剖宫产手术、多次官腔操作有关。[21
剖宫产及人工流产可致子宫内膜的损伤、修复不全.
子宫切口疤痕处血运减少。当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
剖宫产切口部位时. 由于子宫下段本身的解剖特点.
平滑肌组织、血管及弹力组织减少,加之手术疤痕的
形成,造成此处血液供应不足,受精卵为摄取营养,部分
绒毛组织伸展至疤痕处。吸宫时官腔内部分绒毛胚胎
组织可以被清除.但不能完全清除植入到疤痕周围至
子宫肌层的绒毛组织,而造成该部位出血而形成血
肿。 .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及医学的特殊性、不可预见
性.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的理想状态。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实属罕见病,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多,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才偶有报
道。本例患者由于胚胎着床于原剖宫产切口部位而引
起一系列病理改变,术后病理结果也已证实,为剖宫
产切13部位妊娠.与a医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无直接关
系。且a医院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执
【作者简介l 吴庆华(1951一),女,山东莱州市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莱州市负有保健院医务科主任。tel:+86-531—
2220201: iz—fybjy#l 63.
法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子宫切口裂开致子宫切除医疗纠纷1例【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切除 【中图分类号l 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2—0087—02 案例 一 、诊疗情况 患者晏某,女,23岁。因停经38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