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做这个调查是希望了解一下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结果发现孩子的烦恼都集中在了与家长的沟通上。”负责该调查的心理老师王瑾告诉记者,上周她发给学校六年级6个班的300多名学生每人一张小卡片,要求大家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写下自己目前最大的烦恼,结果让她有些意外。“由于正值期中考试,因此本以为学生都会诉说考试烦恼,但没想到他们心里的苦闷大多
却是围绕着与父母的沟通。”王瑾表示,自己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一学生比例大约占到了一半。“我在家长面前,没有说话的机会,想把想法告诉父母,但不知该怎么做”;“父母阻止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我不喜欢拉小提琴,父母却要我拉。”记者随意翻看了一些心情卡片,发现孩子所苦恼的不被理解主要还是因为父母总要求他们多做功课却不给玩的时间,对他们的课余生活限制太多,而与此同时,对于“专制”的父母,孩子又往往找不到沟通的有效渠道。对此王瑾认为,这正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的尴尬,一方面,家长的主观权威性使得他们爱把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容易有抵触情绪,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因此她建议双方都能换位思考一下,学生说不出口可以写信给父母,而家长则应多考虑一下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多理解孩子。(记者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