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电视网络发展]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1号文件的出台,打破了1999年国办发“82号”文件关于广电...+阅读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13919.4;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3)01—0013—03
案例
【例1】某男,1997年8月11日生。因孕30周” 、出生
体重1700 g,转新生儿科护理。检见哭声尚响亮、婉转,呼
吸
节律不均匀,面色红嫩,全身皮肤薄、嫩,无皮疹及出血
点,眼睑无浮肿,鼻道通畅,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
四肢活动自如,有吮吸动作,拥抱反射可引出。次日,儿母
诉患儿不会吃奶,有时面色发青。查:早产儿貌,阴囊轻度
水肿,双大腿硬肿,新生儿反射能引出。予保暖,试哺乳,必
要时鼻饲母乳,补充维生素k1和液量热卡,间断吸氧。第
5日间断吸氧下面色尚红润,双下肢硬肿逐步减轻,面部躯
干中度黄染,停吸氧。第6日家长诉患儿有时面色发青。
给开放式头罩吸氧,鼻饲退黄汤。第9日皮肤黄染轻度,家
长拒绝停吸氧气。第12日停吸氧。第13日起低流量、间
断、头罩下吸氧。共住院3周、吸氧20天。出院时吃奶好,
精神好,四肢活动自如,面色红润,无黄染,体重亦增加。出
生后2个半月“瞳孔一大一小”,cr示颅内未见异常,b超
示双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0个月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陈旧性虹膜炎。1年后b超双眼视网膜全脱。晶体轻混,
晶体后大片白色机化膜。
【例2】某男,1998年12月15日生。因孕30周 、出
生体重1500 g,于出生后1小时20分钟转至某儿童医院入
培育箱,检见明显缺氧指征(精神差,易激惹,呼吸稍促,口
周微青紫,轻度吸气三凹征),予头罩吸氧,2天后查血氧饱
① 参阅<条例>第49条第1款第1,2项。
和度96% ,后改氧帐吸氧24小时,累计吸氧时间93小时。
出生7个月发现眼睛有问题,检查确诊双眼视网膜病变。
【例3】某男,2000年8月25日生。因孕30周” 、出生
体重1500 g,转某儿童医院。出生之日起连续吸氧1周,暖
箱保温护理25天。病历记载,血氧分析示患儿有呼吸性碱
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低血糖,2周后仍有间断
吸氧情况。生后5个半月,检见患儿右眼角膜白色混浊,结
膜无明显充血,双眼球水平震颤,散瞳后查及双眼晶体混
浊,不能查及眼底,考虑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后经上海某医
院检查确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超声波提示双眼视网膜全
脱离光带4~6 1tiiti,双眼晶体后纤维增殖。行左眼开窗式
玻切手术,效果甚微。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医院赔礼
道歉,赔偿各项损失100万元。理由是医院使其吸氧过量、
氧中毒,未能及时检查、防治和告知,现双目失明不适,终将
致眼部停止发育、视神经萎缩、容貌毁损等极严重后果,严
重影响生活、学习等,被告的侵权行为已致使其身体、精神
损害,将造成终生痛苦,亲人遭受巨大痛苦折磨,希望被告
能建立早产儿慎重用氧、监测和检查制度,避免其他孩子遭
到不幸。
讨论
一
、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
称晶体后纤维增殖症,1942年由terry首先描述,1951年
campbell发现与患儿大量吸氧有关,1984年正式定名【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该病的所有阶段及其后遗症,而原
名只说明本病的晚期改变,不能较全面地概括疾病的实质。
引起rop和决定其后果的诸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
· 14 ·
是早产儿和婴儿出生时视网膜不成熟程度是主要因素。高
浓度吸氧也是主要因素,当然其他情况如呼吸窘迫、呼吸暂
停、心动过缓、心脏病、感染、缺氧、血内碳酸过多、酸中毒、
贫血及需要输血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出生时体
重越轻,婴儿越虚弱,发生rop的危险性越高_2j。rop多
见于产后10天内接受高浓度氧气治疗的早产儿,这主要是
视网膜血管新生过程受到扰乱的结果,双眼常同时受累,但
范围及程度可不相等_3 j。本病多发生在视网膜周边部,新
生血管形成,伴大量纤维组织增殖,视网膜、玻璃体可以有
出血,晶状体后全为纤维增殖,并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
继发青光眼,最终眼球萎缩。减少或间歇供氧,反复检查眼
底可及时发现或避免本病的发生。
二、关于吸氧与rop的因果关系及其鉴定
据国内文献报道,早产儿中rop患病率2.2% ,而有吸
氧史的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rop患病率为29.2%,临床观
察未发现正常体重的早产儿或无吸氧史的低体重出生儿发
生rop,说明低出生体重、吸氧与rop确有明显关系。早
产、低出生体重及给氧是发生rop的已知因素i4 j。目前国
内外观点较一致的是,一方面,通过对rop的多个危险因
素分析中发现只有早产低体
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
rop的严重程度与胎龄和出生体重成反比关系,说明早产
低体重是与rop密切相关的发病因素,因为早产低体重会
影响出生后视网膜的发育。有学者发现即使从未吸氧的早
产低体重儿也会发生rop。另一方面,早产低体重儿由于
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生后给予一定
量的氧气吸人才能提高血氧浓度,减少脑缺氧,维持生命。
大多数学者认为rop的发生与吸氧关系密切,氧气吸人能
否引起rop主要取决于吸氧浓度和吸氧时间。关于吸氧
浓度,有一种学说认为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极为
敏感,高浓度氧气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引起视网膜缺氧,由
于缺氧而产生血管新生因子,刺激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以
后纤维新生血管的增殖与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有人认
为高浓度氧可使视网膜的血管发生扩张、弯曲、渗出和出
血,最后形成瘢痕。由于瘢痕组织的收缩,推移晶体向前,
前房变浅,角膜浑浊,损害视力,严重者引起晶状体和视网
膜脱离,因此吸氧时必须严格限制氧气的浓度。关于吸氧
时间,目前教科书均把长时间吸氧作为引起rop的因素之
一
, 而对时间长短未作解释,但也有学者认为rop的产生
是与“相对缺氧”有关,即高浓度给氧后迅速停止应用氧气,
从而造成组织相对缺氧,而与吸氧时间无关,其毒理作用是
在相对缺氧状态下,氧自由基团和同期相应的氧化代谢产
物形成过快,而早产低体重儿的抗氧化系统存在缺陷,使得
组织内抗氧化防御机制无法同步解毒,从而造成组织损害,
引起rop。应当看到,尽管在现代化的婴儿室对高危婴儿
给予先进的技术和仔细的护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仍继续
发生。单就吸氧与本病而言,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必需的
致病因素,而且对于氧气的安全标准我国仍未确定。理论
上,过低的氧供应也可由于视网膜组织的缺氧而引起同样
的增殖性病变 j。所以,目前认为,rop的发生与多种因
素有关,但早产儿低体重是其根本原因,这一点已不容置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疑,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是最危险的诱发因素_5.6 j。
理论上讲,早产低体重与吸氧(持续血氧浓度过高)均
是导致rop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于早产低体重儿(小于37
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应当密切观察,认识到有发生视
网膜病变的可能。采取吸氧措施前,必须注意吸氧指征;采
取吸氧措施后应严密控制吸氧浓度,检测血氧饱和度,防止
血氧浓度过高,同时注意吸氧时间不能过长,指征消失后即
应停止吸氧,因为氧疗的并发症多见于高浓度吸氧者【7l。
注意早产儿的吸氧护理,发生青紫或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
供氧,氧浓度不超过40%i8 j,青紫等消失即停吸。如出现
面色青紫,可间歇给氧(鼻导管吸氧或玻璃头罩吸氧)。氧
浓度以30%-40%为宜,给氧流量不宜大,必要时可连续吸
氧,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哺乳时易发生青紫的早产儿,可
先给氧数分钟后再哺喂。因为氧中毒还可表现为中枢神经
系统损害,如表现为患儿抽搐和癫痫样发作,低出生体重儿
和部分足月儿可有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视网膜局部
缺血和失明。本文例1曾两次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市
级结论为二级技术事故,省级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例
2和例3的当事人双方,由于某种原因均未能申请医疗事
故技术鉴定。某司法鉴定机构认为例1患儿转科时存在缺
氧,有吸氧指征;有阵发性面色青紫,宜间歇给氧;供氧时应
避免血氧浓度过高及缺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保持于89%
- 93%(或氧分压60-70mmhg)。被告医院对其供氧期间
未行血氧浓度、血氧分压的监测,也未进行必要的眼底检
查,说明对本病未能充分认识和引起足够重视,故存在明显
不当。对于例2和例3,某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时认为,患儿
具有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属于视网膜病变的高发
人群。但作为已被确诊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被告医院未
能举证证明如何控制血氧浓度、如何确保吸氧时间不是过
长或吸氧指征消失即停止吸氧,故在吸氧出现一过性浓度
过高的情况下,存在易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笔者认为,早产低体重儿是否吸氧决定于其病情程度,
吸氧过程中的氧浓度应注意逐步过渡且能够得到有效的控
制,吸氧时间决定于其缺氧体征的严密观察和相关指标的
及时检测。医院方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必须有损害事实、
违法行为或技术上的失误、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必须
有因果关系及主观上存在过错。因果关系是一个哲学概
念,简单地说,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而由该现象
引起的某一现象则称为结果。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
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因果关系。理论上,因果关系很容
易被理解,然而在现实中因果关系并不只是“一因一果”或
“
一因多果”那么简单明确,在时却是“多因一果”或“多因多
果”,相当复杂。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多因一果”可以看成
数个“一因一果”,“多因多果”也可以看成数个“一因多果”
或数个“多因一果”的特殊形式。但在分析“多因”的因果关
系时,就应注意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
原因、原因和条件之不同。直接原因不需要与其他因素结
合就可以直接引起损害事实的发生;间接原因则只有在另
外的原因参与下才可能发生损害结果。直接原因也可能有
数个(即“多因”),这时就必须对多个原因分清主次,才能准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10卷(第1期)
确、公正、合情、合理地确定各自的责任。原因是结果得以
产生的内在动因,而条件只能对结果起到促进作用。原因
是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引起并足以使损害结果发生,条件则
是行为人的行为不足以引起而仅是可以促进损害结果的发
生。医疗纠纷中的过错,主要指医疗行为的过失(因为故意
造成损害后果的医疗行为不再属于狭义的医疗纠纷范畴。
而过失则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一般地,早产儿
10日以内吸高浓度氧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显
然,处理此类医疗纠纷的关键便浓缩为“如确实存在医疗过
失,则医疗过失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的参与度鉴定问题”。
此时,“多因”中的“早产”与“吸氧”谁主谁次,参与度又分别
是多少便成为争论焦点?当然,这应视具体情况不同而分
别予以评定。
三、关于伤残程度鉴定标准和鉴定时机、鉴定时效问题
本文3例患儿均为双目失明,但评残结果却有差异,例
1评为一级残,例2评为三级残。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是
两者适用标准不同,前者是gb/t1 6180—1996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后者是
某省高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
标准(试行)》。同一损害情形,如适用我国目前统一使用的
ga35—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
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1992年5月1日实施),则属于二级
残。换句话说,同一损伤后果,虽然标准的适用范围有所差
别,但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可以被评为不同的伤残等级。
显然,例1不属于工伤或职业病,也不属于交通事故,但苦
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评残标准;例2适用该省高级法院审判
委员会通过的评残标准,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范围局
限,尤其在涉外或跨地区案件审理中难于平衡。例3自事
件发生后1年以上,不足2年进行司法鉴定;例
1、例2均在
事件发生3年之后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时主要考虑患儿已
无治疗矫正的可能。但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公正与效
率”的两难选择,存在着鉴定时机与诉讼时效、鉴定时效的
衔接和争论,因此亟待研究和解决司法鉴定的时机和鉴定
时效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四、医疗过错责任及医疗风险的分担与预防
笔者认为,就本文而言,摆在医患双方面前的“两难”是
在保证早产儿生命及视力之前提下如何告知。早产儿吸氧
特征的监测、吸氧浓度的掌握、吸氧风险及告知义务等责任
如何在医患之间进行合理分担。显然.一般情况下,如果医
院方将其他气体当作氧气使用(有的误用一氧化氮)、吸氧
速度过快、氧气浓度过高、监测措施不力、吸氧体征掌握不
严等,均不能否定医院方可能存在直接的或主要的责任。
反之,患儿缺氧相对更为严重,而医院在有关措施中又不能
证明存在过错的,则很难认定为医院方的过错。司法实践
中,既不能肯定又不能否定、既不能排除又不能认定医院方
存在明确责任的情形相对较多,理论上随着“举证责任倒
置”的法律原则的确立,医院方的“难言”便少有说处,患方
有时总以“概率”虽小但却在自己身上发生而埋怨医院一
方。此时,政府的职能如何发挥,保险市场的规律性如何把
握和发挥良性作用【9 j似乎更有研究与探讨之价值。
· 15 ·
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有“两难”选
择的问题,如何分散风险、化解矛盾,值得管理者和广大社
会工作者们深入研究。但就本文而言,每一个婴儿必须接
受任何对于维持生命和神经机能所必需的方法进行治疗。
而目前对氧中毒患儿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因此关键在于预
防。原则上以预防早产和与早产相伴随的问题来解决。特
别是要认识其危害性。首先是正确控制给氧的浓度、压力
和时间。除非绝对必需,对早产儿尽量不用高浓度氧气进
行治疗;在任何情况下,氧气浓度以不超过30% ~40% 为
宜,要有效控制供氧浓度,且使用时间要短,浓度更替要
“缓”(笔者特别强调后者)。关键是密切注意早产儿给氧的
体征和注意吸氧的方式、方法,面色青紫伴呼吸困难严重的
应给予吸氧,吸氧方法可经气管插管加压呼吸吸氧,或用面
罩间歇吸氧l4j。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天,氧的浓度以
30%-40%为宜,以免给氧过多破坏红细胞而加重黄疸。
对于体重1000 g以下的早产儿,如给氧浓度高达50% ~
60%时则易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导致失明l11]。面罩
给氧法,儿科常用,但氧流量大,常需4-5升/分,患儿应保
持安静,如患儿烦躁不安,头部左右摇动时,效果常不满意。
氧帐或头罩给氧法,由于氧帐不便观察病情及护理病儿,已
不常应用。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儿可采用有机玻璃头罩,
缺点是消耗氧量大,不易正确掌握给氧浓度,但可用测氧仪
经常监测给氧浓度。为及早发现和处理肺性氧中毒,应对
患儿进行呼吸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进行血气监测。
吸氧治疗的早产儿是否应当进行眼底检查,早产儿早期(12
天内)服用维生素e等是否可减少或避免视网膜病变的发
生,临床对此尚有争论(前者涉及扩瞳、麻醉),本文不再赘
述。
参考文献
[1]李风鸣主编 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2
[2]【美】wald0 e.nelson等主编,张国成等主译.尼尔逊儿科学(下
册) 第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922~923
[3]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赵普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眼科新进展,1999,19(
6):416-417
[5]杨勇,赵刚.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的关系.新生
儿科杂志,2000,15(1):41-43
[6]杨勇,赵刚.早产儿视网膜病及其与早产低体重和吸氧的关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759~760
[7]耿正惠,卢爱妮主编.妇产科护理学(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材).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98
[8]杨志寅主编.执业助理医师手册.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758
[9]王平荣.医疗保险及其制度保障.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党建
理论卷).2002
[10]樊寻梅主编.实用儿科急诊医学.第1版.北京出版社,1993.
347——348
[11]陈淑坚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卫生部规范教材).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00
(收稿:2002—06—24,修回:2002—10—14)
延伸阅读: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认识与思考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着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尤其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别。一方面为了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电视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