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读后感

儿童的心智读后感

05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儿童折纸大全》读后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叫《儿童折纸大全》,这本书很厚,全书一共有570多页。这本书上面讲的全都是与折纸有关的内容,精彩极了。我每次一拿起来,就放不下。 记得有一次,我一边看着书,一边...+阅读

儿童的心智读后感

上周四晚上,全体教师在余园长的组织及带领下一起研读和学习了《蒙特梭利文集——儿童的心智》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觉得获益匪浅!这两章分别为成长期和新方向,都从生理及心理两个层面阐述了人的发展,接下来我将就这两个章节浅谈一下我的感想!

书中说到,人从出生到大学时代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四个时期,分别是0——6岁、6——12岁、12——18岁以及18——24岁,并且每个时期都有其显著的特点;

0——6岁作为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此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成长的高峰期,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更细的阶段,即0——1(婴儿期),1——3(幼儿期),3——6(学龄前期),每一个小的阶段又有其特殊之处,这也让我更深刻透彻地了解到生命个体的神奇之处,特别是对于从事蒙氏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清晰0——6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书中所说:“发展是一系列出生”有些许夸张,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我们经常感叹:哇,孩子长得太快了!尤其是每次长假过来,作为老师的我们都会惊叹:孩子们的变化可真大呀!这些都是可见的,因此给我们的冲击会比较大,也引导着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观察和等待孩子,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一不小心我们就错过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强调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敏感期,在某一特定的敏感期里我们会发现儿童某方面的能力或兴趣发展十分明显,当然这种敏感期体现在很多方面,好好把握这IE敏感期将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有助力。

但是尽管人一生的敏感期有许多,却基本上都出现在0——6岁这一年龄阶段,这也就是我说0——6岁年龄段至关重要的原因,这一年龄段可以说是一生的基础,所以也才会有古语“三岁看老”一说,这也时刻提醒着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蒙氏老师的我们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神圣与专业,作为每个生命个体成长路上的引路者,我们必须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耐心等待每位孩子的蜕变!就如同我园的办园理念“遵循自然,静待成长”一样,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属于他(她)自己的灿烂!

而第二个阶段即6——12岁相对而言则较为平和与稳定,此阶段又可以称为成长期,在此阶段的生命个体的身体及精神都具有稳定性!此阶段为孩子上小学的年龄段,在0——6岁阶段打好基础的情况下,这一阶段的孩子会较平静,没有太大起伏。

然而接下来的一阶段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波动,也就是12——18岁,也可以说是少年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人身体变化明显,开始发育成熟,而且这一阶段的人心理变化也较大,不会像第二阶段一样平静、轻松,反而表现出性格不稳定,不守纪律或反抗的倾向,因此这一阶段孩子的关注重点应放在心理层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自己在青春期也有过一些明显的特征表现出来,比如爱发脾气,喜怒无常等等,因此现在的我更深刻地知道这一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社会成人的我们也应该多关注这一阶段的孩子,用爱和包容及理解去温暖他们,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他们!

相比较而言接下来的第四阶段又归于平静,这一时期的创造性可谓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生命体也成为了独立的成人,不论在生理、心理还是法律范围和道德层面,这一阶段的人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也需要为自己的一切思想及行为负责,也可以说这一阶段的人即为社会的主体,因此各方面都会更趋于成熟,但是不管如何发展,前面几个阶段(尤其是第一阶段)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就好比平常我们所说的砌房子一样,必须逐层垒叠,缺一不可,而第一阶段就是其中的地基,尤为关键,只有把握好前面几个阶段的基础,青年期的生活才会如鱼得水般自在与精彩!

当然这两章所讲述的内容远不止这一一些,但是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触的便是这几个阶段,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我都经历过,虽然因为各方原因以前的成人不会过多的去关注或分析这些,但它们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包括我的性格,我的思维等方面都表现比较明显,现在从事了幼儿教育工作,也在有意或无意中会更多关注此类信息,只希望自己的所学所感与所经历能够更多的用于实践中帮助每一个生命个体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捕捉儿童敏感期全新增订第2版

随着我对蒙特梭利教育了解的深入,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作者对蒙特梭利教育的认识有局限性。因此,想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人,还是请大家去阅读蒙特梭利本人的著作,尤其是《童年的秘密》和《吸收性心智》两本

对于刚刚接触孩子、或者刚刚接受蒙氏理念的许多老师来说,要时时刻刻都理解孩子,要时时刻刻都明白孩子处于某种敏感期中,也是颇为困难的。尤其是当孩子呈现出打人、推人、咬人、把你是大坏蛋这样的语言挂在嘴边时,尤其是经过了几个星期孩子仍然有咬人的行为发生时,老师的心底也不免生出一些困惑,到底这种现象会持续多久?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是怎样做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样一本书,大约就是因着这种目的出现的,它和《爱与自由》都被搁置在书架上唾手可得的地方,方便我在疑惑时拿来随手翻看、查阅。

这样一本罗列现象、类似于词典的书,一口气读完总不会有太大的印象。我觉得它更适合在遇到困难时翻阅,或者不仅仅是遇到困难时,而是在过了三两个月后再拿来从头至尾快快地扫一遍,于是发现身边孩子新出现的行径原来早就记录与此,原来自己早已读过又早已遗忘,于是发现孩子的行为原来如此,而相信孙氏蒙特梭利教育的人接着便可由此找到可效仿的榜样,可以更加安心地等待孩子的敏感期慢慢过去。

我就是一个相信孙氏蒙特梭利教育的人,当我再一次翻阅2岁-3岁年龄段孩子敏感期的表现时,我的确在书中找到了与我的孩子们相似的行为。

例如,3岁的棒棒工作起来非常专注,但他在情感上很依附周洲,几乎成了周洲的‘尾巴’。这情形,不就是我这些天一直不断地讲给同事们听的轩轩与洲洲的故事吗,甚至连被依附对象名字的发音都是相同的!因为轩轩是女孩,洲洲是男孩,这些天我一直在以笑话的形式向其它老师描述这件事情,可是描述的背后却隐藏着我的担心,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突然地依附他人、不知道这和她这些天再次出现的来园大哭现象密切相关,不知道她的依附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也担心她会不会一直都成为别人的小尾巴,当我把她的依附现象描述给别人停的时候,潜意识当中,我希望着有人能够告诉我她这是为什么?也许有人可以告诉我一些可以积极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吧,聊天很多时候都能聊出很好的主意来。可是我要的答案看起来似乎就在这本书里,让我懊恼的是,因为这个案例的特殊性,我还在这页的下脚折起了一个小三角,而此前我的记忆力却一点点都找不到这个案例的影子。对于这种现象,棒棒的老师说,一年前的棒棒想小便都不知道上厕所,那时他正走向身体的独立。现在,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已达到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正常水平,而不受干扰的工作又使棒棒开始构建意志的独立。他目前在情感上依附周洲,是在具备了以上两种独立以后,通往人格独立的又一过程,根据她的观察,一个月以后棒棒果然不再尾随周洲了。这几天我一直将轩轩来园的大哭、对周洲的依附单纯地解释为对环境感到不安,书上的这段记录与解释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点:一直生活在外婆和妈妈的安排下,轩轩进了幼儿园才第一次有机会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吧,面对这种突然到来的自由,她一定非常不适应、一定会不知所措、会想要赖在外婆和妈妈的身边,让她们来帮她做出决定,外婆妈妈不在的时候,洲洲便成了她的依附对象。随着她对自由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习惯,她也会像棒棒一样独立起来!

班级当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敏感期现象,例如小老外Luky,这两天老是重复着这两句话你是大笨蛋、你是捣蛋鬼,这两句不知谁说他的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看着谁不顺眼就冲他喊两声。好在我们班宝宝都还小,还没有发展到和他对喊的程度,大多数的反应是不知所云地瞧瞧他、然后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你是大笨蛋、你是捣蛋鬼说着这样的话语,我觉得Luky心里对其他人的排斥在逐渐减弱――以前他可是会冲上去掐人脖子的!当他说着这样的话语的时候,我同时看到了他主动分享棉花糖的情形。没有人要求他,他只是看到了别的孩子期待的眼神,听到了我教那些孩子说:可以给我一个吗,然后他就把口袋里的棉花糖慢慢地、一个个地分享给别人,直到最后一个,还是放进了别人的手里。

儿童也不例外。在生命最初的某一个阶段,儿童会只热衷于某一件事情(例如垒高、画画),并不断重复操作这件事,仿佛这件事以外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吸引他的吸引力,蒙特梭利博士认为这就是人类生命敏感期。敏感期的出现有一个大前提:孩子听从生命本能(精神胚胎)的支配,而不是成人的指挥,在这种状况下,敏感期才可能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棒棒的依附只能算是从压抑状态中解脱出来以后,自然而然的生命反应。大多数的孩子都在成人的指挥下生活着,当这些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时,多少会有些不适应、有些手足无措吧?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个被囚禁了20年突然获释的老黑人一样。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的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让儿童在爱和自由中飞翔 ——《爱和自由》读后感 由于职业性质的关系,对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也自然特别上心,读大学时看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书中鲜明的例子帮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言行举止的含义,而今又看了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同样深有感触。孙瑞雪老师是国内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200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作为全国幼教领域唯一的大会发言人,孙老师做了“爱和自由”的主题演讲;仅在2003年期间,孙老师就作了数十场育儿讲座,这些讲座改变了千万个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千万个孩子的人生。《爱和自由》来源于一部演讲稿,最初有学员们根据录音整理出来,在家长中、在网上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整理,2000年8月出了第一版。

正如书名所写,本书致力于诠释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的理论和大量实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而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的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期待的品质,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书中的每一章讲解了一个观念,并辅以生动的例子,这些思想和观念引领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爱、自由和规则。我懂得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为儿童所需要的,儿童渴望的是一个自由的环境,而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自由和规则并不相矛盾,而是互相依存的。关于爱: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最大的真理就是爱。

如果问:你爱孩子吗?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马上给出坚决而肯定的回答。但如果问:你会爱孩子吗?也许就需要我们认真想一下了。我们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行。但这是主观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世界,就无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所做的只是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我们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但是那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需要什么我们真的明白吗?当这些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真的感到很可怕,原来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我们认为的爱,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爱孩子。对于爱的理解,书中提到应涉及这几个方面:爱的语言、爱的行为、爱的心理和爱的关系。

言行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对于儿童来说这也是主要的爱的表达方式。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呢?这从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可以看出。一次在英语活动中,我们班的均均因为没有被老师请到就大哭起来,在一旁的我便走过去请他耐心等一会,老师待会会请到他的,然而均均还是大哭不止。这时,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被请到,但是我们要学会等待。”非爱的行为是站着并批评他,而真正的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应该是用包容的心理解儿童的心情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爱的心理是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你不应该过多得拿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比较,你只需要坚信,你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好了。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正如爱因斯坦的成功源于他母亲的坚强信念。

从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得出:横向比较是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主要方式。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画画怎么样,某某小朋友画得怎么样;某某小朋友皮球拍得这么好,我家孩子却只会拍几个等等,这样的话是我们随处听得见的,甚至有些幼儿教师也经常这样评价孩子。横向评价是需要的,但并不是主要的,我们也应该重视纵向评价,把孩子的表现和他自身的过去做比较。人的独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并且坚信每个儿童都是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完整的爱还必须给儿童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成人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绝对不会去欺负别人。芯芯一家四口是甜美和睦的一家,无论是平常所见还是从幼儿成长档案中看到,芯芯一家都是充满幽默、欢笑的。

在幼儿园里芯芯也向一个小姐姐一样处处关心小朋友、关心集体,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关心大家为大家做好事的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也就是说家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爱不是妥协、爱不是纵容,同样,爱也不是束缚。爱是为儿童建立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爱是当儿童需要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关怀。关于自由:爱,就要给儿童自由,自由是爱的核心。自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指儿童的身体、情绪、感觉、认知、心理、精神、心灵不受外力支配和压迫。人们总是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到了过多的爱和自由,他就不再拥有走向社会的心理力量,他就自然成为一个弱者。关于自由这部分,一开始孙瑞雪老师就告诉我们:孩子是来自天堂的,在他的内心,与生俱来有一个神性的精神胚胎,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这个精神胚胎会通过孩子的身体、感觉、情绪、认知、...

延伸阅读: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我又拜读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孙老师还针对每个案例进行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文/周松亭 皮亚杰强调顺应生物自身的脑力发展水平,鼓励顺势而上,教育者所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启蒙,他相信孩子在脑部神经系统发展日益成熟的同时,孩子能在教...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一) 今天终于把心理学经典实验书系之《儿童心理学》读完了,这是我寒假给自己定得一个任务,在寒假快要结束时完成了,心理很高兴。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缘于自己对儿...

儿童教育读后感儿童教育读后感 蒙田,在他的《自画像》中是这样描述的:“身材矮小粗壮,面部丰满而不臃肿。性情嘛,半开朗,半忧郁,合乎多血质与激动之间。”他的外貌普通,不能够引起人们对他的留恋,...

儿童文学读后感儿童文学读后感 (一) 望着书架上那一本本整齐罗列着的儿童文学,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 暑假中,晚上我睡不着,我就想起了哥哥的《儿童文学》。起...

儿童故事读后感儿童故事读后感 20世纪末,研究儿童心理的专业人员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着手把故事素材系统地应用在治疗儿童心灵的伤痛上面。以“说故事”的方式,借助精神分析的架构,找到通往...

读儿童文学成长的旅行读后感《罗伯特·罗素作品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作品)(插图版)(套装共8册)》是将文图均出自罗伯特之手的作品进行首次集合,总共包括八本作品。内容幽默生动、睿智风趣、想象奇特,是儿童成长...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350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350,求史记3000字左右读后感最好是自己写的诶实在写不出来了谢谢:《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读后感]读了《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这本书,我的读后感是:历史...

4篇关于儿童文学的读后感4篇关于儿童文学的读后感,儿童文学读后感:1.读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人不禁回顾现代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外表丑的并非心里丑陋,如塔上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的相貌是那样的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