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阅读
论语周而不比读后感
读《论语》感于“君子周而不比”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简言之就是“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这可以作为我们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准。
君子和小人有道德高下之分,是显然的,但如何区别却是一个古今中外都很难解开的题目。孔子的“周”和“比”就是为这一问题给出的一个关键的评判标准。
“周”的意思是:亲和、调合。也就是说在一群人中,君子可以亲和地对每个人。反之,“比”虽然也有“亲近”的意思,不过以具体作比,就是说,在一群人中,小人只与喜好相近的亲近,对喜好不同的则施以打击。
我觉得小人爱亲近喜好相近的,本来不算错误。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身的个性、爱好,遇到兴趣相投合的人,乐意与之相交,是人之常情。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因与黄庭坚、秦观等人兴趣相投,故诗文相酬,互相交好,你能就此说苏轼是小人吗?肯定不能。
相反,纵观苏轼一生的事迹,他非常符合孔子对于“君子”的评定标准。他的一生中,朋友有很多,相熟的更多,而且各个阶层的都有,有和尚、道人、底层百姓、商人、普通官员等。他们对他都很好,他被贬海南的途中,有一位经商的朋友不远千里一路护送。他在海南的时候,日常生活条件级差,但当地的百姓都对他非常照顾,领近的农户还教他如何种田。这无疑也可以说明苏轼待人也很亲和,也能得到众多人的爱护。这就是“周”。
小人的错,就在于“比”,在于他勾结一批人的同时必然打击另一批人。而他对喜好不同者的打击批评不是公正、合理的,也不是以纠正对方的缺点错误或完善某件共同参与的事件为目的的,而是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以满足自己的情绪、爱好和物资享受的。在这一点上,苏轼正可以作为反例。他一生没有私敌,即使在公事上,他也对事不对人,有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良心准则。他的两次贬谪,一次是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结果被贬至黄州;一次是不同意司马光的保守,结果被贬海南。他第二次被贬是在司马光重新掌权,认为他既然遭到王派的打击,必然是反对变法的,故招他回京,希望他能作为反对派的骨干的情势下,可是他并没有因为王派对他的政治打击,就全盘否定新法的作用,所以惹恼了当权者。可见,他是“不比”的。
他“周而不比”,是“君子”的典型代表。这与他的心态有关。他迁谪杭州时,写了一首诗,说“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当然,可能打钟道人与他并无交情,但是他的心态很乐观,将任何人任何事都作善意的解释。可见,作为“周而不比“的君子,首先要以善意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是做到真正“周而不比”的关键。
自己写的,合适就用吧~
-------------
(原创,请勿转载!)
-------------
论语的读后感
读《论语》有感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态度积极、和亲人朋友、同事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读完,行人处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内心的坦荡,自信,泰然而自内向外油然而生的从容、宽容。但这种宽容变有尺度,并非毫无原则的谦让、宽恕,而是以真报怨,以德报德。其实面对自己过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当时有过许许多多的情绪,可是走过来回头再看的时候觉得其实也没什么,不管是帮助爱护自己的,还是曾经嘲弄甚至伤害过自己的,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经历而已,处世为人,除了要感谢帮助爱护自己的人,同样也要感谢那些嘲讽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只有他们的嘲讽才更让人感觉至深,才更人觉醒与自强。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在与人相处的分寸把握上应“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纯净与清彻。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通篇读完综合发现,书中频频出现的一些词语定、坦荡、温暖、从容、朴素、和谐~~其实,这些就是本书所要告知我们的为人处世的真谛。夜以继日里,我终于读完了它,合上书的刹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开心灵枷锁的钥匙。这些枷锁是虚妄之想的枷锁,庸人自扰的枷锁、面对不顺、不公、不义、不礼而只知一味或愤慨、或忧郁、或礼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极避之的枷锁。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处世、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种种,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间与遐想的余地。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论语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
我自己写的,不知道有没有一千字,应该差不多少。
班级:*年*班
姓名:***
指导教师:***
《论语》读后感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为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论语》讲学:
《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学习。
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蛮不讲理、一无是处的话,那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学习,首先要学会培养兴趣;其次是需要恰当的方法;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持之以恒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习。
《论语》讲孝:
孝道,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这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著作之中,也毫无疑问地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论语》讲友:
人存世上,什么是最重要的?朋友。什么是最不可缺少的?还是朋友。这一点《论语》中讲述了许多。“交友儒雅,友人高尚。”这是一种激励自己向上的办法。交的朋友要比自己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奋发向上,成为人上人。
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更加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延伸阅读:
《论语通译》读后感【字体:大中小】【导航】【论坛】【打印】【关闭】作者:赵蓉蓉 《论语通译》是把《论语》一书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方便我们中学生阅读的书。通过它,我对《论语》的了解又加深了...
论语读后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
论语读后感之一论语读后感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九象网13: .9xwang.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
《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九象网13: .9xwang.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孔子论语读后感一篇读后感范文,本站小编搜集整理,请参考; 孔夫子的《论语》语言艰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只知道《论语》是一本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它的一概不知。即使人们常说:半部《论语...
论语心得读后感读书笔记于丹论语心得阅读于丹论语心得一读书笔记——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
女生不比男生差作文300字的从古到今,人们都有一种重男轻女的想法,认为男孩比女孩强,男生处处都是对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女生并非比男生差,女生也可以优于男生,比如说:南丁格尔创办了护士学校,居里夫人提...
论语读后感怎么写论语人则孝读后感怎么写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
国学经典品品读论语亲近孔子论语的摘抄和读后感读国学经典树优良家凡的征文怎么写:论语.里仁篇之读后感 仁是世间一种无比的境界,是亘古至今的道德典范。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备有如此的珍贵品德。仁充满了人从出生至死得一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