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后感作文评语]《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这是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阅读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读了郑也夫的近著《吾国教育病理》,一些困惑破除了,但另一些疑惑又随之而生。
郑著里讲到一个学习的分流问题,他对德国教育进行过一些宏观的整理,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德国分流教育将一部分适合上大学的放在文科中学培养,而大部分是放在职业培训中发展,这个方式的好处是将人的自我定位早早确立,不用陪着别人一块上大学,但前提是社会形态必须是枣核型社会,而不是金字塔社会。前者里面的各种工作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发展程度最好的都会在社会中享有很好的物质回报的社会尊严,但后者却属于”赢者通吃”。中国大陆肯定是金字塔社会的典范,一个人只要成功了,什么都好,当然失败了,自然是什么都不好,一定会受到各种形式的践踏。这也是一个官员会有多种身份,不仅会成为某一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的专家,也甚至会有多种才艺,或者经常用外语讲话的重要原因。郑将不能分流的原因看成了独生子女带来的坏处,他举了一些传统家庭的例子,再富庶的家庭也不太可能将所有子弟都送上科举道路,因为风险大而且对家族发展不利。范进会有,但范进的哥哥弟弟不会再去挤科举的独木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职业体系其实是很适合于分流制的,也没有完全出现学历异化的情况。我父母都是做老师的,我家兄弟姐妹四人从小在教育资源上不存在问题,但后来在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分流不见得是“深谋远虑”的结果,但确实存在一些实际情况的考虑。先兄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一些机械技能方面却确实有天赋,当时也不觉得读技校有什么不好的,八十年代的技校培养目标确实很明确。虽然濡染当时的风气,哥哥是一个写诗的人,但并不妨碍他是一个不错的电工,我上高中的时候,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去给一些电站打打零工,赚点外快。而他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根本没有找工作的困难,毕业那天他们工厂里专门派车去学校将他们的行李物件拉到单位上。我后来大学毕业时,找过一阵工作,都很不理想,哥哥当时还有点不理解。现在很多大学提实践教学,其实是朝技工学校发展,只不过面子上要说是一种全民教育的新思路,是精英教育朝大众教育发展的趋势等等,这些连说的人都不太愿意相信。之所以要这么说,一来是套话,另外是自我安慰,毕竟教育在大众的心中已经缺乏基本的诚实和信誉。郑著中也提到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度,几乎是每周各三天,学校在市场上是一个服务的提供者,但这些放在中国的企业和学校中是基本没法操作的。
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再糟糕的变化便是等级制度像阴影一样附着在市场经济之上,八十年代是没有完全放开的市场,但一些内在的规则是有一定弹性。九十年代并非一个独生子女盛行的时代,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上同学是独生子女的并不是多数,但已经感觉到了大学教育的虚无。这种虚无感受是对大学丧失了必要的尊重,我现在还记得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来了一个党员书记对我们入学教育一番,故意板起本就不舒展的脸,讲了一通大道理,当时年纪小,忍耐力确实好,但都不免咬住下唇,生怕笑出来。再后来,上了几周课,最大感觉就是困,无边无际的困意随时随地蔓延而来,所有的课程都差不多,都是些知识,都是些记忆。前几天看到刚上大学的外甥女在微信上说,“高中的时候很充实,有目标,现在不知道是做什么”。其实这些感受我在二十年前也有过,时间经过了二十年,高等教育其实没什么进步,甚至有不小退步。一些基本的教育常识被忘记了,而大学也慢慢蜕变成成长阶段不能不过的一个迷惘时期。因为现在不读大学的人已经没有1995年前的从容了,肯定被残酷的社会所排斥所抵制。有时早上我从某管理干部学校经过(应该是一中专),看到不少学生在门口肃立,像宾馆服务员一样对老师鞠躬,觉得非常荒诞。在现在的学校等级中,中专、技校这些本来可以成为很好分流体系的教育已经被制度设计成为一些更低级别的社会分流形式,而不是教育分流形式。八十年代比较有效的分流可能带来的一种结果在哥哥那里面展示出来,就是最初的分流效果在社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时,职业发展是有前景的,至少不会对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一旦社会结构变化,等级体系发生调整,没有背景不喜欢钻营的人往往成为中国社会最先抛弃和践踏的人群,哥哥在九五年之后便陷入到一种惶恐当中,那种不适应几乎覆盖了跟他同时代同样发展路线的大多数人,他们都成为这个国家发展意志(这些意志没有缓冲余地,往往是几个老年领导人拍脑袋临时设计)的牺牲品。
而另一种分流情况在我两个姐姐那个也同样表现出来,大姐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当医生或者护士,理由很简单:喜欢白大褂。当时怎么说都要去读卫校,父母可能觉得这种理由无道理,便强制她去读了师范,结果却证明这样的选择是对了,用后知后觉的眼光看,如果她当时选择卫校,在九十年代末期职业生涯可能会碰到很大危机,当时医学院学生遍地是,我一初中同学从一医学院毕业,没有背景,本来学外科的,一开始便被弄到妇产科,他当时还没结婚,我们到医院找他玩都还会打趣他。如果大姐没有心思再去重新考试进修的话,又可能被学历文凭之类的东西排斥。二姐的发展轨迹跟大姐类似,本来二姐的成绩不错,但当时父母也不觉得有读高中的必要,这主要是出于性别的考虑,认为早点有合适的工作,有合适的生活是很好的,没有必要好高骛远。二姐开始的时候也对教师职业非常排斥,原因是有鼻窦炎,不喜欢粉笔灰,刚开始工作那阵老想改行,但后来也觉得在一个小城市做一小学教师也挺好的,收入稳定,工作体面,家庭和谐。应该说当时的这些选择并没有想的那么远,但兄姊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结果却属于社会结构带来的不同影响。我上高中上大学一直上完博士其实也有某种家庭分流的因素,因为作为最小的,需要我对家庭承担的责任是最少的,家长对我的期待也变成了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心态。好处自然是我能够不断发现我的兴趣,不断改换我的爱好,坏处便是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焦虑和不安,因为长此以往他们不太知道未来我能不能正常生活下去。因为看上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那么久,对习惯意义的生活还有多少了解几乎是个未知数。
郑著认为改变中国的生育政策能够使分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这样的缓解其实是很微弱的。学校的等级肯定无法回避,学校不安分的原因是在于政府的支持比较盲目,“马太效应”使得很多本来可以做点事的中专职校要升级变成浮夸的学院,本来有一定特点的小大学要变成五脏俱全什么都不是的大大学,而本来水平一般的大大学要吹气泡将自己变成国内一流大学,而曾经可能与国际大学有点竞争的大学经常从一些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里学一点皮毛不加区别地用,最后弄得四不像。最近”自主招生“引出的教育腐朽,权力寻租不过是这一趋势的简单注脚而已。
延伸阅读:
借口心理学读后感借口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每当我去学院图书馆的时候,总会去四楼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想起自己平时常常找一些借口,了解...
初中作文读后感400初中作文读后感400【1】 最开始拿到书,我很疑惑。 《骆驼祥子》它讲的是动物骆驼吗?然而翻开书看完整本书时,我的猜想得到了否定,内心也产生了一些复杂的心情。 骆驼祥子这只是...
回归真教育读后感拿起梁老师的书,就犹如阅读一个个轻松的小故事。一个个案例渗透着教育理念,启发我们的教育思考。它没有假大空的说教,更多的像是与朋友捧杯品茗,细细长谈。梁好老师用文字记录教...
绿山墙的安妮600字读后感三篇《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由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
帮妈妈做家务的读后感引帮妈妈做家务的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帮妈妈做家务的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帮妈妈做家务的读后感范文一 春节就要到了,鞭炮噼里啪啦,酒菜四处飘香,处处张...
孔子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由孔门弟子编纂而成。《下面是带来的读孔子论语有感心得范文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读孔子论语有感心得范文篇1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
《桃花心木》读后感三篇《桃花心木》读后感一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一篇文章《桃花心木》,是我受益匪浅。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家乡有种一种叫桃花心木的树,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种树人在种完树苗后,浇...
鲁迅呐喊读后感800字《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的含义是想要借由自己的呐喊来鼓舞当时有思想的进步青年。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初中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