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读后感]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为这样一个凝企...+阅读
巴菲特传读后感第一篇:“巴菲特的核心法则:专注公司的内在价值,决策对应内在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当寻找股票去投资时,巴菲特会寻求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企业,会探寻公司过去的业绩是否具有连续性?主业是否具有独特的优势?利润额额是否高?是否稳定可持续?如果如果这些探寻都有肯定的答案,而公司的股价又低于其未来增长预期,那么这只股票就有可能被巴菲特收入囊中。”我觉得这段文字才是最接近巴菲特的优选标的公司的原则——好前景+高增长+持续性+价格合适(当然他选时的能力就是另外的讨论范畴了。)实际上,这也是所有成功投资家所遵守的共同法则,不管他们是怎么说的,却都是这样做的。巴菲特传读后感第二篇: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在网上看完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蒂: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盯住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的成功的。而是要看到价格背后,投资对象的价值。巴菲特对于自己投资股票的秘诀常解释为:别人疯狂我害怕,别人害怕我疯狂。巴菲特的在成功正是在于他从不盲目从众、从不道听途说,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作出判断。他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专注工作和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他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道理,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因此,我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走向极--固执已见、盲目自大、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那些贪婪者本就应该受到惩罚;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价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他同时更加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凯瑟琳与墨菲都是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股票巴菲特始终不离不弃。他投资的了许多公司,可能不被人们看好,但他执意买进。那样静默的不为人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不与众人强争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总能独辟奚径,此谓“不与人争,而无不争”。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衣钵,但没有固守其理论,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这也是他比老师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炳富先生曾经送给学生的话:循门而入,破门而出,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只学我心,不学我手。水的精神,巴菲特的智慧,也给当下的我们另一个有关择业的启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都想站在高处而不愿隐于低谷,难在不能用智慧的头脑看到水终将归入大海的方向。也许,我们选择了一个目前很小的企业,一个起薪不高的岗位,一个偏远的就业地点。但小企业会成长,低薪会涨高,偏远也可以成为中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价值”点。如果将择业也看作是投资,那么我们要用价值投资的头脑,大隐于价值的洼地,也许正是聪明的选择。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
一、人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二、人要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论证、理智的分析,人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要盲从;
三、坚持诚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对了,就会做出正确的事,即使暂处危难也终将成功;
四、金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一个符号。我们追求它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人生乐趣与人生意义;
四、当你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终会使你因为这样的选择与长期坚持而获得成功;选择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将得到他们的尊敬。
五、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沉浸在喧哗扰嚷中,而在于洗尽铅华后的黙黙思考。巴菲特传读后感第三篇书中不仅展示了巴菲特的投资人生,更努力展现出他成功的本质,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过,“要赢得好的信誉需要20 年的时间,而要毁掉它,5 分钟足矣。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我想,在巴菲特看来,品行或许是成功人生的根本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往下读。当我读到他办报的部分时,让人更真实地感受到,巴菲特在他投资家的光环背后其实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位资本运营大师,比如他在参与《邮报》的管理过程中,提出了回购股份的措施,并明确了一切以股东的利益为终极目标的策略,结果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远超同行业的高增长水平,《邮报》也一跃成为第一大报。当有人提议加薪分红时,巴菲特只相信追求残酷却公平的资本家信条。“巴菲特——《新闻晚报》的老板在困境中冒了极大的风险,而雇员们却不分担损失,现在他们也不能分享成果。”这是他本人的原话。无论是巴菲特本人还是他所投资的公司的经理人,如默菲、B夫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节俭,这充分说明了“财富来源于赚得多花得少”内布拉斯加家具、翠珊珠宝这些都是奥马哈的当地企业,也是巴菲特本人非常熟悉的企业,同时也是在全美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企业,由此我想到的是在我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的企业?应当多关注。读到所罗门事件时我最大的感受是越是大生意越是和政治有关,政治家们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推手,巴菲特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一个政客。因此,我们普通小散如果有不切实际的盈利预期的话,结果将是可笑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巴菲特是一个严守法律的人,在他处理所罗门事件上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他要求他的下属不要打擦边球,甚至还要离边线更远一些。由此可见巴菲特的资产是阳光下的利润,这也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地位。“忠诚是买不来的”沃伦.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他长期持有的几个公司来看,从根本上说是他对朋友的忠诚,对企业的忠诚,更是对股东的忠诚。而忠诚是无价的,当然买不来。我想,巴菲特的用人标准也是如此。巴菲特为什么要控股他中意的公司,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希望公司按他的方式发展,这在多数投资人来说是做不到的,因为只有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才能拥有话语权,也才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股东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打擦边球、关键人事的任免权等得以贯彻落实。单就这一点,普通投资者是成不了巴菲特的,这是事实。反之如果巴菲特不能取得控股权或是没有话语权的话,他会放弃的,比如在中石油上的投资,关于油价什么的说法或许只是他卖出的一个理由而并非是全部?这只是我读到这里时的一个猜测而已。巴菲特最中意的公司是家族类公司,如内布拉斯家俱、翠珊珠宝、制鞋等公司,我理解他是找到了一种将股东的利益与管理者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方法,这很好理解,只有家族企业的管理者才有可能真正的为股东谋福利,更多的从股东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最大的股东往往就是他们自己,即使后来巴菲特成了大股东,他们也要为家族的声誉而奋斗。我们从买入股票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名股东,我们为什么不找能真心为我们服务的人呢?巴菲特在这个问题上想得非常清楚……“如果投资连与投资额相当的回报都得不到,那算什么投资?故意以高于股票计算价值的价格买入,希望能很快就以更高的价格脱手,那只能叫投机??”巴菲特的这段话是每个投资人应当牢记的,同时这或许也算是对内在价值打四折而不是打六折或八折的安全边际的另一种解释吧,既我们投入的资金是要回本的,这是底线,同时也要有至少多一成的最低的利润,因为我们承担了相应的风险。作者在全书的最后以这样的一句话结束全文“他获得巨大成功不是因为做出交易承诺,而是因为他坚守诺言。”这是对我们所理解的要长期投资、投资就是投企业、对人对企业都要忠诚等巴菲特的思想的高度概括。妥了,回顾全文,巴菲特是一个诚实、俭朴、好学、执著、睿智的人,他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此;他一生经历无数风浪,但帮助他穿越波涛的却不仅仅是他那丰富的专业知识,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站在未来看未来的智者,用中国的古语讲他是“君子”,当他以标准的阿当.史密斯的“一个子儿也不多给”的指导思想来运营资本的时候,却时时牢记着对股东的责任,这表面上看并没远离阿当,但正一步步走向卡尔.马克思的“全体都有”,因为在他看来,他对他的朋友们负有责任,对他们的财产负有责任。进一步发展为他对整个社会有责任,应当让他的财产回归到社会。于是后来,他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了出来,“知行合一”在巴菲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学习巴菲特,本意就是想学习他怎样从证券市场上赚到大钱的,现在看来,不仅要学他的专业技能,还要消化他的人生哲学,但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用查理.芒格的话说,“他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更有超越智慧本身的对商业企业对事物的超凡的感知能力,这点在他10岁时就体现出来了。”而这超凡的感知能力究竟是什么?本书的作者没能给出答案,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延伸阅读:
巴菲特传读书笔记1500字巴菲特在投资方面是个天才,在做人与生活态度上也是天才。青年时的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学识,但是却博得全班同学的崇拜,他不善与女性交往,所以每次派对时别人正和女伴跳舞时他总是一...
《巴菲特传》的读后感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一定要了解巴菲特。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