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应做好的十件事]朋友用email给我发来这篇东西,闲来看看,颇受启发。人到中年,已经走过了不短的人生历程,有顺意有坎坷,有付出有得到,有思索有感悟,有情感的丰沛有心灵的震撼。看着文章中列举的这十...+阅读
壹上周和几个朋友吃饭,席间一位朋友和我们聊起职场中年危机。他叫Tom,今年35岁。之前在4A 广告公司做了12年,年初出来和朋友开了一家创意公司。广告行业,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即使在客户月费越来越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依然有大批人逃离传统的大公司,出去自谋生路。你真以为是为了追求诗和远方?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近几年来,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冲击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过去十几年形成的方法论和知识认知,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与此同时,不断冒出的新概念新玩法,每天都在刷新大家的大脑。这对于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来说,就等于告诉他们: “游戏规则变了,你们以前学的东西不管用了。”举个例子,经典的营销学理论现在运用地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网红跑到人家演唱会上Diss 前男友,都能收获数以百倍的营销回报。这背后,是媒介环境和受众的变化,催生了营销手段的更新。对于经验丰富的职场中年人而言,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多年构建的知识体系,从根基上发生了变化,可偏偏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意识到这一点。嗅觉敏锐一点的,在大风刮来之前就提前下注了风口,深耕细作,只等风来;嗅觉迟钝一点的,看到周围的人纷纷或出逃或转型后,痛定思痛,积极求变;压根儿没嗅到的,享受着暂时的安逸,除非有一天对手打到家门口来了,才会惊慌失措;早已放弃治疗的,深感无力回天,不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然而嗅觉敏锐,不见得赌对了机会;努力转型,不见得一帆风顺;享受安逸,不见得能一直安逸下去;放弃治疗,更是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这大概就构成了职场中年危机的几种类型。广告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也八九不离十。所以说中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剧变。难怪Tom 跟我们说:“我现在去改变,说不定也会死。
但我如果不改变,肯定会死。”贰可改变有那么容易吗?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层面,机会成本的考量。用打游戏来做比喻, 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应该像一棵纵深发展的“技能树”。就像玩战士的人不可能把技能点用在法师天赋上一样,做编程的人不可能把精力花在财务管理上,做营销的人也不可能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产品开发上。这叫术业有专攻。
职业生涯初期一旦做了角色定型,大多数人就会沿着这条路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从初级慢慢成长到高级。然而这是过去,现在发生了什么呢?现在游戏里所有的Boss都升级变异了,以前你的战士砍五下能砍死对方,现在砍十下都不怎么掉血。想要打败Boss,你除了要会砍,还得会射,会补血,会丢魔法。这意味着你以前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练习的技能已经不实用了,你得重新分配技能点。
职场中年危机,就是一大批三四十级的精英战士们,面临职业技能重新洗牌的尴尬境遇。然而游戏里重新洗牌只用花人民币就好,现实中却阻力重重。抛开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这些看得见的压力不说,三四十岁的人在自身脑力和体力上的严重落后,让“重新学习”这件事变得异常艰难。去和刚毕业的年轻人比头脑反应和动作灵敏?现在的90后95后一上午就能想出三四个不同的鬼点子。
俯下身重新在一线战场上拼杀竞争?在狼性文化充斥的今天,市场开拓要的是拼刺刀杀红眼的体力和气势。放弃过去的经验和待遇从头开始?这意味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打了水漂,甚至还可能要接受晚辈的指挥。机会成本,成为横在他们求变道路上的一道重大关卡。想要改变,必须先舍弃一部分东西,可这就拦住了一大批人。叁但有勇气舍弃,有精力去拼命,就能成功转型吗?也不见得。
这涉及到职场中年危机的最后一层原因,企业战略调整和个人发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才是最致命的。我身边一位做市场总监的朋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十几年下来,一路履历光鲜亮丽。本以为可以继续升职到副总裁,可她最近和我说,自己很怕被公司裁掉。我很惊讶。因为在我印象里,她工作勤恳,业绩突出,在部门里声望也很高。
就算裁员,怎么也不该轮到她。结果她说,因为公司最近的业务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所有的销售渠道全部转移到移动电商平台。过去帮公司打天下的这帮老将,没有一个人有相关经验, “公司说是说给我们一段缓冲期慢慢适应,最后十有八九会被变相裁员。”这样的故事在职场中年人里不在少数。之前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新闻,也是如此。
当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发生剧变,企业势必会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生存。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中高阶的管理层。和年轻人比起来,他们承担着更重的责任,拿着不菲的薪资,一旦有一天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被清算掉是必然。特别是遇到行业整合并购的情况。企业基于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利润最大化的考量,无论是对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随时撤换都只是一张纸的事情。
而年轻人可以马上转换赛道,重新开始。可三四十岁的人,在市场上的性价比是逐年下降的。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但这些人已经身居高位,不愿自降身价,委曲求全。虽然一心想出去,可少有企业愿意接受。肆说了这么多,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