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幅书法作品如《兰亭序》一般,能如此受到膜拜、研习、传承和辩析,蔚为千古奇观。历代书家努力从晋代墨迹中博览万方,汲取营养,书写传奇。
2011年11月底,在一生酷爱书法艺术的老父亲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故宫博物院,虔诚观览历代《兰亭序》之摹本、传记。此次兰亭展上读到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虽非王羲之亲笔所作,是唐太宗朝御用拓书人冯承素及虞世南、褚遂良、八大山人等人的摹本集,然而,冯承素的摹本笔墨之中透出晋风书法大家特有的清新气质,公认最为清澈逼真,几可视同原迹。
《兰亭序》是美文和美书的结合,史书上称,李世民对《兰亭序》推崇备至,最后竟携《兰亭序》原迹长眠于昭陵,留给后人一个千古未解之谜题。盛名之下的《兰亭序》,评说蜂起,自宋代姜白石始,就有人称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是王羲之本人所为,而是他的后人智永和尚的字和文,现如今,此事已无法考证,但是,对《兰亭序》的文化艺术价值,绝无疑义
今生有缘陪同父亲观看故宫《兰亭序》展,边看边听父亲娓娓道来,真是之兰的福气,感谢上天把我生在这样一个书香家庭。
八十高龄的父亲从小酷爱书艺,数十年潜心研学、临池不辍。他曾精研二王、孙过庭、于右任等历代大家书道墨迹,五体皆习、尤善行草。近年来,将其擅长的行草书法与藤蔓之自然韵味融合一体,书画合一,呈一派万千气象,及至炉火纯青之境地,江湖人称叶老藤。
草书《兰亭序》是父亲的创新力作。历代《兰亭序》多以行楷书写,而父亲的此幅《兰亭序》以其独到的叶老藤体书写,笔力柔美、圆润、雅致、委婉、又不失厚重。如云卷藤绕,颇具二王书法超然出尘之姿。既有王氏草书的清新笔力和气韵,又增加了率意自然之趣,可见他创作此作时恬淡的心境和诚挚的情操,运笔从容而娴熟,线条古秀温润,率意清真,追求一种质朴自然的内在之美。
叶老草书《兰亭序》浸润、传承了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文气韵,并有所发展和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首先,叶老的用笔极其练达,使转圆活流畅。他在运用弧线时的机智和敏锐,使线条流动准确到位,似乎就是轻轻滑了过去,又恰到好处的收住停笔。笔法多为中锋兼侧锋,藏锋露锋并用。书里弧形的大圆、小圆、大转、小转在不断地绕缠运动中承起、错开、勾连,化尖锐、方折为圆转,使通篇尽在圆融之中,和美浑穆。有些评家认为叶书比之王书多了一层丰腴,多了一种闲达之气,清秀喻之似不恰当,清润可以。
其次,叶老的书法气质率意但不随意,似乎笔一提起,必定要达到一种雍容大方、珠圆玉润的境地。完美的用笔、结体、章法使叶老草书《兰亭序》通篇恬静得如同月光下的湖面,个体又如同湖面倒影的藤蔓。可见叶老将书道与藤蔓之自然韵味完美融合,使得草书《兰亭序》更有一种古意和自然之气息。难怪江湖人称叶老的草书为叶老藤体,绝妙的比喻!
第
三、叶老的创作是充满个性的。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研习时,十月怀胎随母去;创作时,纵情挥洒任我意。他取法高妙,所见博广,融会贯通,把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叶老藤体的草书《兰亭序》笔墨之中淋漓尽致地表露无疑,让人有耳目一新。
通览叶老草书《兰亭序》全文,字字珠玑,气韵生动,超凡绝尘,如见其人,显现一种不随时俗、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之美! 叶之兰 2011年12月于北京道不尽的《兰亭序》—叶廷荣草书《兰亭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