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积极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最大限度地把劳动争议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阅读
从道德角度对医患冲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是:培育医患信任的理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患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医学伦理素养。
Abstract:From the ethic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ctor?patient conflict, and puts forward, on its basis, that the ethic notion of establishing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o foster the notion of doctor?patient trust, 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ethics and ethos, enhance the ability of doctor?patient munication and consciousness, and cultivate medical ethic and acplishment.
Key words: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stablish; ethic notion
自古以来,医生视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病人视医生为自身生命和健康的保护人。现代医院已成为社会医疗的主要方式,其服务宗旨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应该说在医患关系中有一些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但是,近年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扼杀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甚至引发医患间的道德冲突,这些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医患道德冲突的表现
第一 医患权利泛化,医患义务弱化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把人民赋予的诊治权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仿效商业推销的理念,为患者提供超过病情需要的过度治疗,赚取回扣。可以说以权谋利现象是医务人员权利泛化的典型表现。
这种医患关系的消费化是权利泛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它从理论上取消了医生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对生命伦理学的背离。医患权利的泛化使传统意义上出于职业神圣性的医生道德义务感世俗化,同时也会促使医生对自身权利的强调。医生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面对危机或疑难病患者时,因循守旧,不愿也不敢创新,取而代之的是所谓“防卫性治疗”的风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患者自身的道德义务感常被湮没在呼吁权利的声张里。例如在遇到纠纷时对医务人员的人身攻击,对医院设备的破坏,甚至于逃交医疗费用等等。“患者道德义务履行的下落,强化了医生对患者的不信任。这样的结果是医患双方诚信关系的流失,造成了患者不得不追求更具外在强制性的法律权利,而医生出于风险逃避,越来越满足限于法律义务的履行。”[1]
第二,医患信任不足,医患防备有余
医患双方权利的泛化和义务的弱化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往往对医生和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现实中失落就会产生心里不平衡,便出现审视诊疗过程的防备心理有余,信任态度不足,不遵医嘱和拒绝治疗合作的情况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加上某些媒体所谓关注 “弱势群体”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这也加剧了医患间的戒备和对峙。
第三,医患关系物化,医患情感淡化
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诊疗设备代替了医生的诊疗活动,仪器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倾诉,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显得无关紧要。患者失去了主体性进而也失去了倾诉的机会,医患情感逐渐淡漠。加之职业的风险压力、医疗技术的日益复杂、医疗文书的日益繁琐以及有关医疗事故恐惧的“告诫”,使医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淡漠,医患关系变得越来越刻板、冷漠和非人性化。
此外,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医疗纠纷升级进而演化为医疗暴力。众多事例有力地说明当今的医患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人们对医疗行业的神圣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病人就诊心存疑虑,医生行医如履薄冰。医患诚信缺失的警钟已经敲响,寻回和重构失落的医患诚信已刻不容缓。
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
正是由于在医患关系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弥合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道德矛盾冲突,寻回和重建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构建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医疗服务模式与观念,打破陈旧的医疗服务理念,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新理念。
第一,培育医患信任的理念
医患关系是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医务人员和病人都能处于良好的心态之下,医务人员可以发挥最佳水平,病人可获得较好的心理支持,可以从整体上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的融合,可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和满意程度,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疗机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现实情况是目前的医患关系不容乐观,各地时常发生医患纠纷,有的甚至酿成了恶性案件;社会和媒体经常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无论是官方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自我批评,还是学者对医患关系的研究,都提示人们,我们目前的医患关系正处在难以言说的复杂状态。病人群体对医生、医院不满意或指责,而医生群体自己也有数不清的苦衷……这种迹象表明,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实际上是医患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在医患关系中,有许多伦理问题,信任是核心问题。
那么,应怎样重建医患间的信任关系呢?
对于医患关系来说,医生和患者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在不平等的信息交流中维护双方平等的权利,来谋求相互关系的和谐,而作为医患关系中主导一方的医生和医院,承担着更具有决定性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
医患关系紧张是由于彼此缺乏信任,而信任的缺乏又在于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医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因此,改善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更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善医患双方的交流,实现信息交流的平等,增强互相理解,培养互相信任。要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诚信约束机制,加强医患之间心灵和感情的沟通,从感情和理智上强化对病人的关怀,打造医院的品牌,增进医生个人的信誉。医院还要主动探索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医生要用有效的办法将病因、用药和治疗状况与患者沟通,以使患者真正地“知情”。在这方面有的医院实行“医患道德双向承诺书”制度,要求每一位住院病人都要与医院签定道德承诺书,每一份病历都保存着这样一份承诺书,道德承诺在于沟通、重在自律,而这一制度实行后,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医患双方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道德承诺是争取社会对医院和医生信任理解的有效措施。
第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医风是医务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医德是本质,医风是表现。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具有高度思维和感情的人,医务工作者必须以人道主义精神和真心诚意的热忱对待患者,视患者为亲人,不能只关心疾病和技术,而忽视患者情感。因此,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端正行医动机,规范医疗行为,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不搞额外收入,严禁各种“开单提成”,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敬业、文明行医”的服务理念,努力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可以说,医德医风是医学与社会、医生与患者的“润滑剂”,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和内在需求。
第三,提高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相互尊重和信任是保障,但沟通是尊重和信任的桥梁。“医患关系和谐,互相信任,心情愉快,则药到病除;医患关系紧张,横眉立目,互相指责,则病上加病。”[2]因此,患者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医生也要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尽可能地多留时间与患者交流,设身处地了解患者的感受;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打消患者的顾虑,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健康,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果做到了这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便可“水到渠成”。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医患沟通呢?如开通热线电话,开设医疗服务文明窗口,开通急救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的患者接待部门,加大医务公开,接受社会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加大医疗各项收费的透明度,等等,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培养医学伦理素养
调查显示,对于医疗纠纷的发生,49.5%的人认为是因为“医院服务态度不好”, 40%以上医患纠纷与医护人员的情感、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有关。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养欠缺,需加强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养。医学伦理素养是从医者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认知、判断、价值抉择、情感、破解难题的能力。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养,包括医学伦理理论素养、医学伦理情感素养与医学伦理智慧素养等。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学伦理教育,可以做到把医学伦理素质的培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既解决医疗卫生改革,医德建设的实际问题,又解决医患关系和日常工作的实际问题。把解决这些问题与医学伦理素质培养互相贯通,使医务人员感受到医学伦理素养的多元价值和作用,并在心理上得到强化。
医学伦理素养培养的过程以他律为手段,以自律为目的。要重建医务人员的职业伦理,让医务人员面对患者,自然地有一种敬畏和敬重,也只有通过医务人员共同体的道德奖罚和激励机制,才能让医务人员培养出一定程度的医学职业伦理。
医患关系的现状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寻求医患之间共同的道德价值目标,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新理念。
基金项目:广东省卫生厅委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研究项目“和谐医患关系建设”
试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理念论文
延伸阅读:
竞争与竞争力整合系统构建□作者: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永强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5Z43 内容摘要:关于竞争与竞争力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迄今为止仍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现有研究...
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和谐就业从要素分析的角度来说,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各方主要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政府等。其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高校负责培养输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
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这部涉及千千万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法...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支持体系研究内容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积极财税政策支持。在对税收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
大专业多专门化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自建院以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新型教学管理与...
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构建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伴随着社会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三十多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年...
会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构建摘要:会计可持续发展,是会计随着客观事物的持续发展而相应不断地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
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企业战略并购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战略并购已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战略并购过程中战略风险、交易风险和整合风险的存在及相互影响,为企业并购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诸多的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