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是本站都比较关心的事,那么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只争朝夕》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描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在一天内的生活遭遇。他的遭遇无不透着父与子、悬挂、流浪、受难等犹太文化母题,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的核心思想。威尔赫姆对生活的希望,突显了犹太教鲜明的责任伦理特性,唤起了人们对美国社会的强烈思考。关键词:索尔贝娄;《只争朝夕》;犹太母题《只争朝夕》(Seize the Day,又译作《勿失良辰》,1956年)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创作的最杰出的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工作,与妻儿分居,被父亲抛弃,被朋友欺骗的中年男子汤米威尔赫姆(Tommy Wilhelm)在一天内的生活遭遇。这一天里,威尔赫姆一生的苦难达到了顶点。一大早他和父亲共进早餐,希望能从父亲那得到资助,却遭到父亲的拒绝。而后,他与特莫金医生碰面,希望能依靠他在期货市场的投资解决经济困境,然而,当投入商品交易市场的仅剩的七百美金也化为乌有,而特莫金医生却突然神秘失踪,父亲又袖手不管之时,感情与金钱损失殆尽的威尔赫姆在一个陌生人的葬礼上放声大哭。文化母题是被认为在文化历史中具有恒定意义的品质结构,这种品质结构是由一个民族的历史遭遇、心理积淀、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了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业已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范式。[1]父与子、悬挂、流浪、受难等犹太文化母题在该部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父与子、夫与妻、朋友等人物之间形成一定的伦理关系,构成作品的基本冲突,体现出犹太宗教伦理犹太伦理与美国实用主义伦理之间的冲突。威尔赫姆对生活的希望,突显了犹太教鲜明的责任伦理特性,唤起了人们对美国社会的强烈思考。
一、父与子主题父与子的文化母题在犹太文化历史上有其恒定的结构品质,它贯穿于漫长的犹太文化史程,并以种种特定的方式呈现在文化的诸形态之中。美国犹太文学不仅在相当程度上遵循了这一文化母题并形成一种普遍化的主题模式,而且对这一母题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和生发。[2]贝娄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了父与子主题,其中在《只争朝夕》中颇具代表性。小说中出现了两个父亲,一个是生父,一个是精神上的父亲。小说描写了艾德勒医生(生父)和威尔赫姆(儿子)之间的冲突,威尔赫姆拒绝犹太传统,有书不读,改名换姓,去好莱坞报考电影演员。众所周知,姓名作为犹太教传统宗族延续的一种象征,在少不更事的威尔赫姆那却轻易地被改掉了,意味着对祖先的背叛,因此惹恼了父亲。而威尔赫姆的明星梦并没有成就,在婚姻和事业双重受挫失败后,渴望得到父亲的支持与理解,然而父亲表现出的漠不关心,使他备受打击。正当其精神无处寄托时,出现了第二个父亲特莫金,他于是把骗子特莫金当作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在威尔赫姆寻求身份认同而失败的过程中,艾德勒医生与威尔赫姆之间的父子亲伦关系在美国社会受到严峻的考验,其道德冲突的核心就是个人利益与亲情的较量。[3]120当儿子向他大喊我期求帮助时,他却说:我在这儿也见过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同他们那些没多大出息的子女生活在一起,供养他们,不遗余力地把他们扶养成人。但是我不打算犯同样的错误。你没有想过,在我死了以后一两年以后你还活着。我的确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情了。[3]67我不能给你钱。这种事一开头,就没完没了。我不愿意再做什么人的牛马。滚吧!而且,我想以同样的话劝告你,威尔基。不要做任何人的牛马。[4]67-68父亲面对儿子的求助,表现出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枯竭。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5]作为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艾德勒在成功寻求美国梦的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社会中人情的冷漠,而他也潜移默化的受到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当他儿子给他留下便条,祈求帮其支付房钱时,他会说对天发誓,我宁肯看着你死,也不会让你如愿以偿的。[4]128
二、悬挂主题悬挂主题作为犹太主要母题,集中反映了犹太历史境遇。犹太民族曾生活在隔都之中,长期处于被隔绝的边缘状态。而后来散居在各地的犹太移民也往往为主体社会所拒绝而成为典型的边缘人。贝娄在该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威尔赫姆这个悬挂者形象,悬挂是其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从辍学去好莱坞报考演员到明星梦的破灭,从在乐嘉芝供职十年之久到离职失业,从与不爱的玛格丽特结婚到分居闹离婚地步,从投资投机生意到破产,威尔赫姆一次又一次地被悬挂起来。而在此过程中,他一直遭遇孤立无援的境地,精神十分空虚苦闷。在他和父亲艾德勒医生共进早餐的一幕中,艾德勒医生发现他显得特别邋遢,心神不宁,而且由于吸烟过度,眼圈红肿。他在剥蛋壳后,手指在蛋白上留下了几个隐约可见的污斑。他这种不修边幅,对前途感到迷茫,其实充分地体现了其精神面貌。他渴望获得帮助,啊,上帝!他祷告苍天,让我摆脱种种烦恼吧!让我断绝一切私欲吧!让我有所作为吧!我为失去的时光而。让我逃出魔掌而走向新生吧!因为我已经被弄得昏头昏脑的了。可怜可怜我吧![4]36但是现实社会是残酷的,主人公对现实社会感到束手无策,失去自我,处在边缘化,他无法与外界交往,甚至无法从父亲那得到理解和帮助,陷入极度无助的悬挂状态。
三、流浪主题由于自身的家庭不断迁徙,父母先由俄国移居加拿大,而后又迁到美国芝加哥,使得贝娄在创作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犹太人的流浪意识。在《只争朝夕》中也不例外。小说中叙述了主人公威尔赫姆的流浪过程。流浪主题体现在他身上,有双重含义,既指他形体上的流浪,更突出他内心深处的精神流浪。这也是贝娄笔下流浪者与传统流浪汉小说的区别所在。《只争朝夕》的犹太母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