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明年推向全国有望拉动近万亿内需]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30日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实施范围扩大到14个省区市,并从明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四年。 据测算,连续...+阅读
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摘要:扩大内需战略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而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应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因此,要立足于改善民生地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论文关键词: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扩大内需首次在中国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已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笔者认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首先必须富民、改善民生,而也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
一、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
(一)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例如,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253元,加上社会保障不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因此,只有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国民消费率,才能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
(二)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应是改善民生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因此,我们提出的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而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内需,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要立足于改善民生地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我们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
(三)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等问题。因此,只有依靠改善民生,才能让民众有能力消费,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另外,突出的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大都涉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一)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马克思认为,分配制度不合理导致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从而社会消费力不足。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收入分配不公平,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据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在岗职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的低收入阶层接近就业大军的80%,他们只能分享GDP的40%左右,剩下的60%被高收入群体获得[1]。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低收入者的消费活动比高收入者的消费活动更能刺激经济的增长。而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居民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导致低收入者无力消费或消费很少。另外,目前我国垄断行业利润过高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涉足垄断行业的大都是国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大部分超额利润并没有纳入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留在企业部门内部用于经营发展,从而导致收入分配的天平更加向企业倾斜。过多的垄断也阻碍了其他企业的发展,减少了就业,侵蚀了劳动者的购买力,从而实质挤占了整个社会的劳动收入。
2、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根据近年来资金流量表核算:19922006年,政府收入增加2.02个百分点;企业收入增加5.01个百分点;而居民收入则下降7.08个百分点[2]。参照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分配份额双增加,而居民的分配份额有所下降。居民收入的增加赶不上政府财政和企业利润的增长,使广大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减少,随之也带来消费能力下降。
(二)居民收入预期不佳,即期消费减少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居民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也就是说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支出。未来预期收入上升会增加现期消费;反之,人们就会减少现期消费[3]。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现象,使得居民收入预期不佳。从1997年到2005年,我国连续9年出现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的现象。这9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2%,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只增长9%和6%。再加上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职业稳定性下降,下岗人员增多。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是多年来人口超经济增长积累起来的,新的就业需求压力原本就比较大,又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劳动力需求量相对减少,因而再就业的难度就更大,造成失业率提高,这些都助长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预期。
(三)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现阶段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6年世界经济年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参保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高,据统计,全国目前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而拥有养老保险的不超过3000万,拥有工伤、医疗保险的更是微乎其微,有60%的农民工看不起病。而这一群体的就业特征是失业率高、流动性大、就业风险大、受伤害的几率高。同时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给投保者的养老待遇也过低,国有企业老职工退休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三四百元,有些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而一般职工也只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45%-55%,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来说,差距则更大。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意识降低,储蓄意识增强,这正是不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下居民的普遍消费心态。扩大内需的根本在于改善民生论文
延伸阅读:
非户籍人员来穗居住3天内需登记近日,市区政府官方的网站发布通告,规定来穗人员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所在街道(镇)或者社区(村)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