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启蒙]本文通过对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进行分析,发现《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与影响。摘 要: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通过作曲家的精心创作与音乐表演者...+阅读
本科毕业医学论文怎么写?大家都在犯愁这个事,那么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下吧!摘要: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本文通过对中古医书文献及其研究概况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从语言文字角度对中古医书文献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同时由于年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与偏颇之处,因此中古医书文献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关键词:中古医书 ;文献 ;语言文字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间跨度从上古、中古直到近代。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历史也是由来已久,那么中古医书包括哪些典籍呢?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中古指的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中古医书就应该限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现存的医书文献,对于成书年代有争议的文献,则不属于中古医书范围。比如如《颅囟经》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
(一说东汉卫汛撰),其真正成书年代是宋代,因此不属于中古医书范围内;再如《灵剑子》、《华氏中藏经》二书,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其成书年代很难界定,因此也不应该划归为中古医书范围内。我们参考依据了《中国医学书目》、《续中国医学书目》、《中医文献学》、《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通考》等一些权威性的医学工具书,认为中古医书应包括以下几种文献:一是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二是东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三是晋王叔和著《脉经》;四是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五是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上述五本中古医书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之间也存在很多出入之处。如《伤寒论》的主要版本有敦煌本、康治本、康平本、高继冲本、唐本、宋本、《金匮玉函经》、;金成无巳注本、《注解伤寒论》等诸多版本。《金匮要略》的主要版本有邓珍本、赵开美本、明仿宋本、俞桥本等。《脉经》的主要版本有广本、吴本、何本、宛本、朱本、钱本、黄本、周本等数十种之多。《肘后备急方》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间刊本;明万历二年李栻刻本;明万历年间岳州刘自化刊本;明嘉靖甲寅襄阳知府李容刊本;程永培刊六醴斋医书本;道藏本;道光戊申瓶花屋刊本等。《诸病源候论》的主要版本有宋本、汪本、周本、湖本;、正保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等诸多版本。除去许多学者从医学角度对上述五种文献进行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如远在宋代、金代就有林亿、成无巳为《伤寒论》作注;清代则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对中古医书也都有所涉及,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就征引了《脉经》、《伤寒论》、《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等诸多内容。但由于年代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缺憾之处,如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还局限于对中古医书的局部涉及,并未形成一定的体系,涉及的研究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等。真正从语言文献角度把对中古医书的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高度,则是到了现当代,现当代的一些学者对中古医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校注或译注。如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
1、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
2、沈炎南的《脉经校注》
3、丁光迪的《诸病源候论校注》4等。这些校注充分利用中古医书的诸多版本,对这些医籍做了系统深入的注释,其中的精彩之处令人称赞。这些校注或译注的成果对我们准确深入地研究中古医书文献有很大的启发帮助。二是医学工具书。如艾华主编的《金匮要略辞典》
5、傅延玲主编的《伤寒论研究大辞典》
6、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辞典》
7、王付主编的《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8等。这些优秀的工具书不但是对古医书语词的解释,同时也是对中古医书词语研究的集大成,书中有很多的精彩解释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研究。三是对中古医书的语词或版本的研究。如张显成著《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9《先秦两汉医学用语汇释》10两本书是对中古医书词语研究的优秀代表作。这两本著作不但对中古医书文献有所涉及研究,同时还包含了上古医书文献的研究成果,从医书文献的传承角度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纵向的参考视角。再如钱超尘著《中医古籍训诂研究》
11、吉文辉、王大妹主编《中医古籍版本学》12等,则是中古医书文献研究的优秀成果。四是单篇论文和硕博论文。单篇论文如陈增岳的《〈诸病源候论校注〉补商》
13、王云路师的《〈诸病源候论〉释词》14等,硕士论文如艾贵金的《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15等、博士论文如郭颖的《〈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16等。这些成果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由于中古医书距今年代久远,传抄的版本又纷繁芜杂,书中难免会存在很多的出入之处,其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虽然学术界对中古医书词语及文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学问是无止境的,这些研究成果中当然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古代汉语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因为复音词结构的不稳定性,复音词中语素的顺序不稳固。中古医书中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不明白这种现象的话,在给医书作注的时候就会出现偏颇。比如衄血、血衄二词经常见于中古医书中。《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衂候》:诊其寸口微芤者,衂血。《诸病源候论热病诸候热病候》:七曰,咳血衂血,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至而搏,血衂身热者死,脉耒悬钩浮为常脉。《针灸甲乙经脉经第一下》:血衂不止脉大者,是三逆也。《说文血部》:鼻出血也。可见衄的本义指鼻子出血。衄血为动宾结构,血衄为主谓结构,二者同义,实为出血义。《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下伤寒衄血候》:伤寒衄血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丁光迪注:衄血,原作血衄,倒文,据本候标题及《外台》卷二伤寒衄血方移正。实则血衄不烦改。中古医书文献及研究概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