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研究现状

12月10日 编辑 fanwen51.com

马上就是一轮毕业生,但是好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知道该怎么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本科毕业医学论文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摘要】 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中风偏瘫的现代康复治疗强调分期治疗,中医对偏瘫分期的机理值得探讨,而中医治疗偏瘫方法多种,分期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效果肯定。【关键词】 偏瘫分期;中医治疗;研究现状中风遗留偏瘫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偏瘫肢体的康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对中风偏瘫有着丰富的认识,其中对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属于中医学偏枯范畴,中医学在偏瘫的康复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认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运用多样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己被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并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现将中医学在偏瘫分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 中风偏瘫的分期特点中风偏瘫系由运动系统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导致患肢肌群之间功能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从而造成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有着其自身特有的恢复方式,根据偏瘫后机体的特殊病理过程及运动功能评价,瑞典物理治疗师Brunnstrom提出了6阶段康复理论[1]。I期为起病约数天到14天,表现为完全性瘫。Ⅱ期为起病约14天后,此期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增高,出现联合运动反应且轻度痉挛。Ⅲ期肌张力明显亢进,肢体痉挛明显,出现共同运动模式。Ⅳ、Ⅴ期则见痉挛开始减轻,并出现分离运动。Ⅵ期肢体功能接近或基本正常。

偏瘫的康复的关键在于打破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软瘫和痉挛等异常运动模式,促使肌体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的过程。2 偏瘫分期的中医研究中医学对偏瘫康复过程软瘫阶段中医学称为瘫缓。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曰: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论及偏瘫软瘫阶段病变为阳气虚所致。《景岳全书非风》谓:非风麻木不仁等证,因其血气不至,所以不知痛痒,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则偏枯痿废,渐至日增。

其对中风偏瘫出现肢体弛缓与痉挛之病因病机解释为: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故筋缓者,当责其无气,筋急者,当责其无血。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气虚。又气虚不能周身流行,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故血必瘀滞,即王清任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之谓。由此可知,脉道气血不通之气虚血瘀证为偏瘫软瘫期的主要表现。

痉挛和连带运动阶段中医多称为拘挛或不得屈伸等,此时以肝肾亏损,血气虚而经脉不充,肢体失养而枯废为主要病机。《诸病源候论》中云足厥阴肝之经也,肝通主诸筋,王在春,其经络虚,遇风邪则伤于筋,使四肢拘挛,不得屈伸。《圣济总录》亦云:论曰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筋为肝所养,筋得其养,则俯仰屈伸。或莫乖戾,若经络偏虚,风邪侵乘,客于机关,则筋脉缩急,干于阳络,则肩背从而拘挛,此皆邪气内胜,正气不能荣养诸筋。

指出拘挛为肝不养筋,筋脉失养所致。由此可见,偏瘫痉挛系在肝肾不足的基础上,以血气亏虚为主,或痰浊阻滞,或瘀阻经络而见偏瘫痉挛,故肝肾精津不足,血气亏虚是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病之本。3 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中医对偏瘫的病程特点已有丰富论述,但目前仍以研究中风急性期为主,对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未能深入挖掘而形成统一的规律总结。同时亦有许多医家结合现代理运用中医分期治疗中风偏瘫,摸索出众多疗效确切的方法。

3.1 内服方药内服方药一直为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对中风偏瘫的分期及辨证尚无统一认识,有关中风偏瘫的疗效评价要长达数月,而治疗方案相应调整亦未达成共识。任成升[2]根据中风各期的临床表现,运用化痰活血,泄热通腑治疗急性期,补肾活血,化痰兼益气通络为恢复期的治疗大法,后遗症期以补气活血化瘀治疗。周仕明教授[3]应用扶正法分期论治缺血中风病,以三参地芪汤为基础方,急性期可合用化痰通腑法;恢复期,重用黄芪大补元气;遗症期,加养阴血柔筋,舒筋活络为主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郑国庆[4]治疗中风急性期重通腑醒神、化瘀涤痰,中风恢复期重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中风后遗症期治痉挛重滋阴养血、柔筋活络。郑友丽[5]把中风病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后遗症期探索不同阶段的病机特征,确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张智龙[6]以阳气虚衰,湿阻血瘀为中风偏瘫状态的基本病机,运用温阳益气,祛湿化瘀是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45例,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总有效率91.1%,收到满意疗效。

孙西庆[7]利用温阳熄风化瘀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结果治疗组肌张力降低,痉挛好转,明显改善率55.5%。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45%,显效率30%。艾绍军[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三阴柔筋汤治疗中风后偏瘫肌痉挛共60例,其中治疗疗组肱二头肌痉挛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股四头肌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两组肌肉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良好。

3.2 针灸治疗现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多数结合Brunnstrom理论,按弛缓和痉挛不同状态进行治疗[9],而针灸疗法具整体性和双向性调节作用,使其治疗中风偏瘫有着独到之处。研究表明[10]使用巨刺法针刺健侧肢体可诱导中风后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通过健侧肢体肌肉收缩或针刺刺激,能引起患侧肌张力的提高。软瘫期取穴以上肢阴经、下肢阳经为主,如选用偏瘫侧尺泽、曲泽、郄门、内关、环跳、伏兔、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上下肢各取3~4穴,行强刺激手法,使患肢张力提高,以缩短软瘫期[11]。

刘悦[12]经过研究认为偏瘫软瘫期采用醒脑开窍法进行针刺治疗,可以增加脑血流量,可使脑缺血及灌注的损伤面积减少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功能重组。 痉挛状态则以优势肌群的肌张力亢进而导致异常运动模式,即肌体痉挛,此时的治疗应以抑制异常模式为主,使向分离运动模式转化。此期选穴以上肢阳经、下肢阴经穴为主,如选用患侧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每次各选取3~4穴[11]。

曹辰虹等[13]在以醒脑开窍为基础治疗,在锥体交叉区玉枕穴至天柱穴的连线上等距依次直刺4针,与单纯醒脑开窍治疗组对照,治疗组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40.0%。刘维红等[14]治疗中风后遗手指痉挛患者60例,采用手三阳经穴针刺治疗,与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治疗后两组手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三阳经穴针刺治疗能使手功能明显改善。

张闻东等[15]选取督脉上的穴位为主,配合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遗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组作临床疗效观察对比。两组张力评分评定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均升高(P0.01)。但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李新红等[16]亦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总有效率达88.6%。何圣三等[17]使用项腹针分别取风府、风池、天柱、大椎、天枢、外陵、中脘、关元穴等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总有效率91.1%。

刘希茹[18]选取阴阳经穴合用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48例进行临床观察,临床总有效率达98.0%,明显高于传统针灸治疗组的81.2%(P0.05)。中风偏瘫的中医分期治疗研究现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