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论文]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阅读
摘 要:宋代都城汴京富庶繁荣,各种普天同庆的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都对宋词的创作产生了的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节序词。节序词创作的繁荣也为我们今天了解盛极一时的宋代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中,七夕作为古代表达爱情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宋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宋代词坛抹上了含情脉脉的一笔。关键词:节序词 七夕 乞巧 七夕词王国维曾经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的创作在宋代大兴,成为一代之文学,被宋代文士们认为是任情山水,流连光景,传情达意,怀古咏物的一种主要途径。作为一种抒情文学样式,宋词很适合表达岁时欢庆的场景。在宋词中,抒发节日的喜怒哀乐成为必不可少的主题之一,于是逐渐形成了以岁时节令为题材的重要类别节序词。所谓节序词就是以时令节日、民俗风景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词作,或抒情、或感怀、或睹物思人、或寄托遥深。《全宋词》中的节序词数量众多,可见节日在宋人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其中,以表现爱情为主题的七夕词更为引人注目。其感情的丰沛真挚都使我们感受到了爱(狭义的男女之爱而非普遍的爱)作为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具有的璀璨夺目的光辉。
一、 七夕由来在我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还有很多好听的名字,如女儿节、兰夜、乞巧、巧夕等。每逢七月初七,夏日的芳美还未褪尽,秋日的簌簌又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清爽,空气中飘浮着果实成熟的芬香,到处都是爱情的味道,正适合爱情故事的上演。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就是牛郎和织女。在中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无数版本,而流传最广的,就是下面的这个:勤劳纯朴的牛郎,父母双亡,被兄嫂赶出了家门,只得到了家中的一头老黄牛。在这头老黄牛的帮助下,牛郎娶了下凡的织女为妻。夫妻俩你耕田来我织布,生活过得宁静而幸福,还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后来,织女下凡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了,派了天兵天将将织女抓回了天庭。老黄牛就让牛郎披着它的皮,带着两个孩子飞到了天庭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从头上拔下了一个簪子,在天空中一划,就形成了一条天河,阻隔了牛郎和织女。两个有情人被无法跨越的天河所阻断,再也无法在一起,于是情人的眼泪就随着天河的水流淌起来。两个小儿女看见父母不能相见,也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们的哭声被玉帝听见,玉帝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于是命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了一座鹊桥,并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都可以沿着鹊桥,与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团聚。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都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故事充满了重农的气息,老黄牛在故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也被凸显出来,这些都鲜明地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的家庭观和爱情观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充满了劳动气息和生活气息。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社会里无数人的婚姻爱情模式。古人以劳动为乐,享受着平凡而又怡然自得的生活。他们对于劳动一直持着歌颂的态度。像故事中的织女一样织得美丽的云锦,能够拥有这样的手艺是对女人妇工的具体要求。古代的妇女没有读书做官的权利,对她们才能的判定并不是以读书识字为标准。女红成为她们需要拥有的技能,并且成为一种美德被发扬光大。女红对于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出嫁前是闺中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出嫁之后,女红的手艺优劣甚至决定了女子在夫家的地位。汉乐府诗中就有这样的展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嫌,故人工织素。织嫌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嫌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这是一首弃妇诗,弃妇问前夫新娶的女子怎么样呢,前夫将新妇和弃妇做了一番比较,比较主要集中地女红上面。可知妇工对于女性而言的重要性。再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对于儿媳妇刘兰芝的不满,刘兰芝说: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可以看出,焦母对于织作迟也曾经抱怨过。正因为女红的手艺对于古代的妇女如此的重要,所以七夕节乞巧的风俗逐渐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的活动。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织女与她心爱的男子相见的日子,尘世间的女子在这一天可以向好心情的织女讨教织补的工艺,好提高自己的水平。七夕乞巧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穿针引线。据汉代刘歆《西京杂记》所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气孔针于开襟楼,可见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七夕乞巧的风俗。宋代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七夕》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可见,乞巧作为七夕节中的重要活动,已经形成规模,独具特色。另外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乞巧》中亦有:妇人女子,至夜对月穿针,饾饤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的记载。
二、宋代以前的七夕作品七夕见诸于文学作品,最早是在《诗经大雅大东》中,其中载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的诗句。著名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梁时刘孝威作《七夕穿针诗》: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唐时王湾亦有《闰月七日织女》: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唐代崔颢有首《七夕》更是将七夕乞巧的风俗融入诗句当中,他是这样写的: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可见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广为流传,并且已经成型。连诗人都在为牛郎织女可以相见而感到高兴。为爱言情——浅谈宋代七夕词
延伸阅读:
宋代绘画中的“理”初探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内容摘要 :宋代是1个理学集大成的时期,作为文化1部分的绘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
最新七夕节毕业祝福语大全1【毕业季,再见】再见,每天斑驳的黑板;再见,角落里的扫把;再见,没有送出去的玫瑰花;再见,篮球场上的汗水;再见,食堂饭菜里的小强……再见,这些年相伴的时光;再见,有你们的青春;再见,...
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词的美吧!摘 要:宋代艳词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审美特质,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