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

12月20日 编辑 fanwen51.com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真菌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观察和分析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并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策略:按常规策略培养,对360株真菌标本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策略进行鉴定。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6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35株,占93.06%;真菌(丝状菌)25株,占6.94%;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54%(310/335)、两性霉素B 97.01%(325/335)、伊曲康唑94.93%(318/335)、5-氟胞嘧啶88.06%(295/335)。结论:血液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通过药敏分析,可以为血液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药敏分析;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有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等。白假丝酵母菌可引起机体皮肤、黏膜和内脏的感染,即念珠菌病。白假丝酵母菌能够发酵和利用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不还原硝酸钾,不产生脲酶。新生隐球菌是隐球菌属中唯一对人类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菌种[1]。按常规策略培养,本研究对360株真菌标本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并进行临床药敏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策略1.1一般资料 按常规策略培养,对360株血液病深部真菌标本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均为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男性238例,占女66.11%,女性122例,占33.89%。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8岁。1.2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由辉瑞公司提供)、两性霉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1.3培养基 血平板、中国蓝、萨布罗培养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科玛嘉)。2讨论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us infection)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侵犯到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的真菌感染。

(1)致病性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支菌和孢子丝菌属等[2]。此类真菌所致感染多呈地区性流行;(2)条件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等。这些真菌的毒力低,仅使免疫功能低下者患病。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深部真菌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致病性真菌广泛地分布于土壤、腐烂食品、水果中。当人们吸入带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真菌孢子的灰尘后,可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

如果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感染可自愈,不出珊临床症状;如果吸入的真菌孢子数量多而人体的抵抗力低下,可引起有症状的肺部感染,并可能经淋巴或血行播散至其它脏器,引起败血症、心内膜炎、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3]。着色真菌、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一般通过皮肤损伤(尤其是昆虫可咬、刺伤)部位的直接感染。病灶局限,很少累及其它脏器。

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地存在于周围环境(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和人体口腔、咽喉、皮肤、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处[4]。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在下列情况下可致病:①器官移植;②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感染药物;③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④骨髓移植;⑤糖尿病、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⑥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⑦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⑧艾滋病患者;⑨气管切开、深静脉留置导管、保留导尿或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了足分枝菌病局限于人侵部位外,其他致病真菌均可感染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其中以呼吸系统最常受累[5]。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仍然为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两性霉素B用量一般为0.5~1.0mg/kg体重,总剂量应达到0.5~1g。由于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较大,若病人经济条件允许,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结合物,其剂量宜从1mg/kg体重始,渐增加至3~5mg/kg体重,疗程应不短于2周。

对于严重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可以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或5-FC联合用药。非白色其他念珠菌由于多存在对氟康唑耐药,一般首选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治疗。近年研发的抑制真菌细胞壁1,3--葡聚糖合成的棘球白素类药物,如cancidas(caspofungin,科赛斯),由于不良反应小,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新出现的唑类药物如voriconazole、posaconazole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伴随着AIDS患者的增加,新生隐球菌感染应受到足够重视,其颅内和肺部感染一般仍首选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等唑类药物。

voriconazole和caspofungin的出现为原本仅有的两性霉素B壮大了队伍,使得临床上对于曲霉菌感染的治疗增加了可以选择的武器。本组资料显示,血液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通过药敏分析,可以为血液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参考文献:[1]徐立琴,程建萍,黄海雄.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14:71-73.[2]张传玲,刘雯,王若静. 131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2549-2550.[3]张欣. 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01:59-61.[4]吴春芳,林养,林荣华,等. 285株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8:57-59.[5]赵辉,王群,赵冰,等. 深部真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08:52-54。

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