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生态审美

01月04日 编辑 fanwen51.com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阅读

山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生态审美就是小编为各位古代文学毕业的同学推荐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洋溢着深厚的生态美学观,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生态审学的视角审视其山水诗,可以引发我们对诗意栖居的深层思考,这对改变人类当前的生存状态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生态意蕴;尊生贵神;友于情怀;栖居林泉

古人在认识、改造自然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精粹,它是最富启迪意义的古代生态精神代表之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诗,是山水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诗意表达,也是诗人与山水自然亲和关系的一种物化形式。章尚正说:一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就是中国人自然亲和心理发展的艺术化剪影。此言确矣!这些山水诗中既有体证生生以宇宙生命为依归的生态审美观念,又有取之有度用之以时的生态价值观念,还有亲亲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念。谢灵运生性酷爱自然山水,他的山水诗体现了诗人审美的人生与绿色的人生,真实地呈现了他的精神世界和生存际遇。

一、尊生贵神:对自然生命的珍视

谢灵运山水诗中表现的尊生贵神,是源于对自然生命的珍视。因为生命是神圣的,所有生命是休戚与共的整体,所有生命具有生存的愿望,我们要尊重这种愿望,我们要把保护、繁荣和增进生命的价值看做是道德的根据(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同胞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谢灵运的尊生,就是尊重自然的生命,所谓贵神,是要看重生命中的精神。谢灵运的尊生贵神思想是一种合理、积极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的山水诗呈现出人与自然结成友好,水天一色,山岚和声的面貌。

谢灵运很早就形成了珍爱自然生命的意识,他曾说:顾弱龄而涉道,悟好生之咸宜,自注曰:自弱龄奉法,故得免杀生之事。苟此悟万物好生之理。又说:好生之笃,以我而观。惧命之尽,吝景之欢。这都是好生的行为,如果人类没有伤害自然生命的想法,那么,很多生命都可以自由的生存,达到谢灵运所说的率所由以及物,谅不远之在斯。抚鸥攸而悦豫,杜机心于林池。事实上,只要人类对自然生命有情有爱,自然生命才会给人以美的回报。江山自由自在,花鸟无私,只有对自然有情有爱,自然才会成就其华章,这就是所谓的得江山之助。还有我见青山多妩媚,如果我有没有一颗爱好自然的心,也没有一双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那么,面对自然山水便不是有情有爱之人。谢灵运山水诗中描写的那些多姿多彩的自然山水,如清泉、高山、飞鸟等,一切都是生命的自然活动,它们都受自然规律而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体现了他对自然生命习性的了解和对自然生命的珍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界中的生命,应该让其在各自的生态位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地万物都沦为技术改造的对象和被技术加工的原料。在技术时代中,尽管人类获得了利用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但地球却日渐萎缩,在无限的宇宙中,它有可能成为一颗迷失了自我的星球。

山水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山水诗是自然的艺术杰作,那种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奇景能陶冶人的性情,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说人类在物质欲望驱使下而不断掠夺自然是破坏自然的低级生存方式的话,那么,承认生态优于一切,关爱自然生命的生存方式就是一种高级的生存方式。关爱自然生命是生态保护的重点。

的确,人类只有对自然万物展示其生命的爱,自己也才获得充满活力,人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在生命共同体中孕聚着勃勃的生机,才能富有创造性。人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在生命共同体中其生存才是可能的,其生命的精神及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得到展示。应该说,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关爱自然生命,还是从人类自身整体和长远的利益来考虑,如果过份强调人的主体性,发挥工具理性的作用,其结果只会割裂人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依照谢灵运山水诗倡导的生态意识,人类要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视为人的附属物,应该对自然生命加以珍视。我们需要以山水诗的生态观催发人类观点的转变,并反思自我,克服在物质欲望驱使下而不断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生存方式。

二、友于情怀:对生态高于一切的彰显

友于就是兄弟的意思。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谢灵运认为花卉草木都有生命,都有灵性,把人间的仁爱之心推及自然生物,将山林中的花与鸟都视为兄弟姐妹,化入自我心胸。由此可将谢灵运的这种情怀称为友于情怀。这在谢灵运的作品中很多,如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游南亭》),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自然山水作为自己的朋友。还有江山共闲旷,云日相照媚,在这里,诗人用共字表现了诗人把自然视为知己的朋友。此外,还经常用媚字,如白云抱幽石,绿媚清涟、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媚字无一不透出自然具有人的妩媚。这种友于情怀正好彰显了环保主义认为生态高于一切的观点。

从古到今,人与自然山水就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尽管人在不同的时代对自然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在中国文化空间里,人与自然一直保持着一种互相感应交流的关系。古代文人通过对古道西风,夕阳西下,烟雨苍凉,青山依旧,泰山秋水,纵浪天化,鱼跃鸟飞,荒天古木,风日流丽,风花之缘,听泉眠云等主题的吟咏,表达了人对自然的依。在古书中很多描绘了人类与自然和谐、温馨的图画: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夫至德之世,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并,会而聚之,无以相异。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山博大、巍峨、恢宏水深邃、悠长、清澄、明净山水相依,便静中寓动,动中含静。山本刚,水本柔,山水相依,便刚柔相济,和谐自如。山水的相互依存,孕育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清纯逼人的境界。诗人将绿树与山泉当作有情之物,展现了它们的生机之美,这是他山水诗所蕴含的最动人的生态特征,因为山水诗呈现了山水的自性本态。

自然山水曾是人类亲密的伙伴,它为人类的存在提供很多资源,如人所需要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吃的食物来源于土地、海洋,喝的水来源于生物水体,用的资源来源于地质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的贮藏所提供。林木含英吐华,自身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组合价值,并在组合中形成更高的审美价值,它还生秀丽,集审美创造和审美保护于一身,美学意义可谓多矣、大矣。然而,工业革命让自然失去生机,人类的文明出现了偏颇。在强大的技术力量统治下,社会的精神生活与情感生活被大大简化,日渐富裕的时代却又成了一个日趋贫乏的时代。

现代的工业革命破坏了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工业革命没有给人带来精神充足与幸福生活,反而带给人的只是改变人对自然的感情。在工业革命时代里,其时代带有明显的技术化、科学化和市场化的特征。现代技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以技术工业化方式同自然打交道,这使人也成为了一种单纯的物质,也就是说,技术化具有机械化的特点,它使人变成一种工具,机械性特征使人失去了精神的自发性和精神性,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日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技术化一方面使人变得抽象,另一方面,自然也变成了纯粹的材料与物质,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和人都成了机械之物,结果导致了人对自然审美感情的匮乏与缺失,人和自然的感情陷入了困境,彼此之间缺乏了交流与沟通的共鸣。其次,在科学化统治的时代,自然界的奥妙不再神秘,科学使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消弱直至退化,数字式的精确使自然变得僵硬,自然只是精确描述的对象而没有了自身的韵律。实证论、唯物论或任何其他维理论的世界观一旦盛行,大自然就封了口;大自然的许多代理者与形象都不再向人说话。人背弃自然,他决定什么都不听,只听由自己双手捏造的东西所不断发出空洞、狭窄的声音。在科学化指导下,人与自然都失去了丰富性与生动性。最后,市场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市场化以交换和竞争为根基,在现代生活中,人类普遍都具有了一种市场占有心理,这种市场占有的心理对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弗罗姆曾说:市场占有的心理会使主体与对象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活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生存方式使主体和对象都成为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在市场化状态下,人们用价格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自然就成为一种商品,自然的美就不会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既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这样的矛盾,所以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要倡导生态高于一切,肯定自然的价值,而这恰好是谢灵运山水诗中所提倡的。这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克服现代化技术化和市场化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恢复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栖居林泉:对理想生态环境的营造

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self―inplace)。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事实上,这种创作追求古人已有之,如庄子与麋鹿共处,孟子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这都体现了人对自然亲和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体现在一些诗歌中,李白所谓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世说新语》的所谓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辛弃疾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水还由于它的灿烂的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这些都与谢灵运山水诗所表现的主旨一致,即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默契和谐。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自然风景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态环境的营造。如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就体现了他把自然山水看作是与人内在生命息息相通的朋友,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体现了物我不分的境界。从这些山水诗句,折射出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给人在物我浑融的精神中寻觅到一处精神的家园。什么是家园,家园不是物理的住所,不是房屋、住所,这些都只是家园的外表,只是一种装饰,家园的核心还在家里,在于家里成员中那种温暖与宽慰的情感,没有这种温暖情感,就没有家的感觉。家从骨子里不单是个外在环境的问题,也不单是人在家里的行为与活动问题,家是个心灵与灵魂的感觉问题。家代表着人类的一种寻求宽慰与寄托的情思,而且这种情思具有永恒的性质,家代表着一种精神的永远的故乡,它唤起我们美好的归属感,同时也使我们因为与之分离而产生了无尽的离愁。谢灵运山水诗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诠释着人类家园问题,主要包括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想关系,诸如热爱自然、热爱宇宙、对自然要有珍爱之心,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内容已经不仅局限在文学的范围,也走进了生态伦理学的范畴,从而使其山水诗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当然,为了能寻找到人类栖居的家园,很多人都在用一种质朴而优美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例如,在工业文明发展初期,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木屋,花大量时间沉思漫步、享受自然,并以种豆子和钓鱼谋生,他从自然中获得了最丰富的精神馈赠。梭罗的例子也让我们找到了自然山水与人类生存的内在关联,其核心就要人对自然怀有家园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聆听鸟儿的歌唱,去闻飘飞的花香,去感受新雨过后的清新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如何对待自然万物,如何按照生态理想去建设人类家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份责任。谢灵运寄情于山水,用审美的态度面对自然,其要义在于,尊重物类的存在,维护生命的权利,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谋求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正常流通和动态平衡。

谢灵运的山水诗为人类营造出一种绿色的、诗意化的生存方式,对于建设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家园有着启迪作用。诗歌能有力地帮助人们恢复在 20 世纪在同自然和宇宙异化的世界中无心地追逐物质产品和权力中丧失的整体意识。今天我们重读这些山水诗作品,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有利于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同时对现代社会盛行的绿色写作,对消解生态危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提供了宝贵可借鉴的生态资源。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陪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盖光.文艺生态审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李陪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南昌:江西人们出版社,2001.

[5]高建新.山水风景审美[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6]袁鼎生.美海观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上海:上海书店,1994.

[9](德)埃里希弗罗姆.占有还是生存[M].上海:上海书店,1988.

[10]程虹.寻归荒野[M].上海:书店,2001.

[11](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12]姚文放.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相关阅读:

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

《战国策》中的语言艺术

《诗经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古今情感沟通

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生态审美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