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唐诗艺术形式探微

02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唐诗中梅花“气格”的表现及意象寄托]摘要: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太多的内涵。梅花是四君子之一,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在诗中往往别有寄托。梅花傲雪斗霜、品格高洁、气质孤独,体味容易写来难。本文分...+阅读

唐诗艺术形式探微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成就的唐诗,无论从其形式、内容还是思想上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是后世诗歌创作鉴赏的典范。

本文从唐诗艺术形式入手,分析其在整齐划一字数下有着并不单一结构的形式美,其中有行云流水般的顺流而下;有神来之笔的突兀斜出;有有序或无序的交综;有单句、多句的翻叠;有画面空间的变换,在诗歌情感、思想等意脉的推进过程中,与诗歌情感张力的增强,意蕴容量的加大等方面相辅相成,并就唐诗的结构形式与宋词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对比,虽不能涵盖唐诗艺术形式的全部美学风貌,亦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关键词:唐诗 形式 艺术美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时不仅有众多的优美诗篇,还有众多的优秀诗人;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多样的题材和体裁,还有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带有时代特征的诗歌风貌。

诗歌发展到唐朝,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珍品的唐诗,体制基本定型为古风、律诗、绝句,各种艺术技巧被广泛尝试,各种写作手法被普遍运用,其结构形式有独到的美感,或行云流水,或疏密相间,或曲折往复,或突兀奇绝,诵之琅琅上口,赏之耐人寻味。

一般说来,唐诗每句字数大抵相同,或五言,或七言,而在这表面的整齐划一中有着并不单一的结构美:行云流水般的顺流而下;神来之笔的突兀斜出;有序或无序的交综;单句、多句的翻叠;画面空间的变换,等等,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学风格,下文将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美学意味略作探微。

唐诗中多见的是笔触行云流水,感情一泻而下的诗句结构,读之流畅自然,水到渠成。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写诗人听闻安史之乱即将结束的好消息时,惊喜莫名,激动落泪;颔联进一步描述自己与家人悲尽喜来的欢喜若狂;于是颈联决定纵酒还乡;尾联则预拟了返乡路线。

整首诗层层推进,时间线索清晰,感情的画面从现在推至不远的将来,随着诗人的感情发展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全诗诗句层次分明,有情有景,流畅自然又浑然一体。

杜甫曾以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的诗句表达他对诗歌形象描写艺术和结构艺术的追求,在他不少的诗歌中,多都以波澜起伏的意脉和情感流程取胜。

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就曾指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语或似无伦次, 而意若贯珠,所谓意若贯珠是指内在意绪的连接流贯。

唐诗中这样的佳作也有很多,又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景象明净秀美,情感畅达,具有气韵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有的诗作中,诗人在诗句顺叙过程中插入看上去与前面诗句并无时间、空间联系的诗句,造成了结构上的突兀中断,使诗作具有了一种峭拔奇绝的奇趣美感。

如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日重相见,樽酒慰离颜。诗人先写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而在颈联处插入江上,与其前所写的并无直接联系,然而这正是诗人有意宕开一笔,思绪飞到遥远的长江下游,意谓友人你现在东归江上,那儿还有什么故人吗?表现出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深沉,为最后的情感抒发作了铺垫。

可见,突兀斜出的诗句与前后的诗句是有内在的感情逻辑联系的,正可谓是语不接而意接。

有的时候,这种突兀断绝正是全诗的关键及感情基点所在,是起承转合中的转。

如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在描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后,笔势突地一转,转而描写自身孤寂凄凉的遭遇,抚今追昔,雄浑的景象对比出个人际遇的凄清,使凭轩涕泗流来得自然而感人,这样的诗作就有了顿挫的美感。

一些唐诗讲求遥相呼应,具有交综的特点。

有序的交综是前呼后应,无序的交综是以一情一景贯穿全篇,情景交融,使诗歌浑然一体。

杜甫的《铜瓶》可见有序交综的特点。

乱后碧井废,时清遥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悲寒秋沉。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首句言战乱后从旧宫废井中拾得铜瓶,次句言太平时期铜瓶存于宫中。

中间四句承次句,诗人想象铜瓶未失于井中的情景,后两句应首句,言乱后失落废井的铜瓶上的图案已有所缺损。

清人仇兆鳌注杜甫此诗时说:突起一句,随手撇开,至结尾方绾合,乃古文遥相徐应之法。无序的交综没有齐整的一一呼应,而是全诗交错呼应于一点上,情景融为一体。

刘长卿《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全诗以远贯穿全篇,寺庙深藏竹林深处,钟声从远处传来,斜阳中渐行渐远的背影,最后画面归结于远方矗立着的青山,呈现出一种苍茫浑然的意境。

有的诗句不一定呼应诗中某个字、词,而是呼应诗句所表现的某种情感,这在唐诗中较为多见。

如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从三四句中我们知道诗人心中回荡着的是离愁别绪,故一二句中草亦留人,云无心而遮楼,全诗前后呼应,形象而完整地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翻叠亦是唐诗结构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其打破思维定势,使读者在意外中体会新颖奇特的诗境、诗趣,看似反常,实则合乎情理,正如苏轼所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试看杜甫《述怀》一诗: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何所有?诗人离别亲人已很久了,彼此生死未卜,音讯不知尚有重逢希望,音讯一来很有可能就是绝望,使人矛盾的心理及悲慨忧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来。

沈德潜评此诗: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反畏消息来,斗觉惊心动魄矣。类似的诗句又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回到家乡应该高兴才是,而诗人心中却是怯,怕的是别去经年之后面对物是人非,这种看似反常的情感表达却更显真切动人。

翻叠有当句翻叠,上下句翻叠,上下篇翻叠及无序的翻叠,使诗歌意象之间的矛盾对立有了一种奇绝别致的美感,耐人寻味。

诗人们写诗时常常用散点透视法观照周围景物,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由远及近,由小及大;或由近及远,由大而小,所描述景物在画面的变换中呈现出与中国画异曲同工的空间美感。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四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阳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由山外向山中行进,随着行程的变换,分别写了仰视终南远景,平视终南近景,俯视群山远景以及诗人下山后近景的展示,画面由群山云海的大视角转入水边一樵夫的一个点上,由远而近,由大及小。

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视角由阔大苍茫集中到一舟一人上,画面的对比与留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有的诗则将空间景物并列,相互依存,彼此协调,同样呈现出和谐的空间美感。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独歌五柳前。诗中柴门外、渡头、墟里、五柳前,诸多景物共现于一个画面中,空间包容度很大,画面丰富,意蕴相近的各意象渲染出一幅宁静淡远、自由随意的秋日乡居图。

有的诗景物虽然不多,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描摹,使诗作也有精心构图的美感。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期《夜宿气盘岭》)画面的点线结合,景物的位置分割,无不勾勒出鲜明生动、意境深远的图画,正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还有诗句则体现出虚拟的空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在虚拟空间中,诗人往往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在空间画面的腾挪变换中表达意味深长的情感。

唐诗多以户、窗、庭、阶、山、湖等作为取景框或立脚点,而所写空间并不限于此,而是随着诗人视角方向、行踪的转变而转变现实空间深度,取得虚实相间的效果,结构上的空间美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充分,更丰富,诗歌意蕴的传达更能落到实处。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与意境》中说:空间在这里并不是一个透视法的近向空间,以作为布置景物的虚空间架,而是它自己也参与进全幅节奏,受全幅音乐支配着波动。

正是抟虚成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这段话说明了空间美的实质与作用,唐诗艺术形式的空间美也正合于此。

与宋词相比,唐诗的结构单一,篇幅短小。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每首词的字数多少依词牌名而定,因其是合乐而歌,故长短交错,内容容量更大,在迂回曲折中将情感缓缓道出。

而唐诗除歌行体有较长的篇幅外,大多数诗歌是五言、七言的整齐划一,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分别为七句、四句。

虽然篇幅不同,形式不同,然二者在表达情感上各具特点,各有所长。

如写羁旅,柳永词《八声甘州》中,从天气写起,将渐紧的霜河,冷落的关河,夕阳残照中的楼台,无语东流的长江水缓缓道来,再写自己心中苦于他乡淹留,假想远方佳人思念自己,多方描写,渲染烘托,将一个游子的羁旅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体现出词一唱三叹、繁复叠沓的结构特点。

而对同样题材,唐诗的表达就简单明快得多。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寥寥四句,首句点明处境,次句直抒胸臆,后两句选择一个典型场景,表达思乡之情。

又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全诗仅从简短的对话,一个小场面小细节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话语虽少,却同样真切动人。

可见唐诗宋词不同的起承转合,在表达情感、意境上各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唐诗卷帙繁多,不同的诗人诗风不同,诗作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的疏密相间,有的繁管急弦,有的铺陈舒缓,有的奇绝突兀,有的横生奇趣,等等,不一而足。

除本文谈及的几种特点外,尚有不少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可总结归纳。

总的来说,唐诗结构有一般规律,而不同诗人的才情、才力不同,也使他们的诗作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当可作具体分析。

可以说,唐诗艺术形式上的成就是唐诗整体美学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肖驰. 中国诗歌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 李泽厚唐诗艺术形式探微由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禹克坤.中国诗歌的审美境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5] 陆凌霄.诗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6] 张秉戍.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7] 陈世明.诗美学论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8] 韩成武,张国伟.唐诗三百首鉴赏[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9]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唐诗艺术形式探微

延伸阅读:

艺术形式中的丑艺术类论文摘要: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范畴。丑对人而言拥有一种否定性的价值。文章针对艺术形式中的丑进行研究,对审美活动历史上丑的观念进行研究,这既包括一般审美意...

中国古代文学之唐诗唐诗,不用说大家也清楚,那么就直接来吧!小编就是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唐诗风格的论文哦!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一直以诗文为正宗,言情抒志性作品占文学主流。小说、戏剧与诗文比较,既产...

论隋炀帝在隋唐诗风嬗变中的历史作用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论文关键词:隋炀帝 诗歌 历史作用 论文摘要:对于隋炀帝在历史...

浅析语言学中排斥形式并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眼看毕业在即,大学生们都在着急写论文,那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呢?如何在一大堆论文中脱颖而出?小编直接为您展示优秀毕业论文一篇,欢迎毕业生们阅读参考!论文关键词:...

关良京剧人物画在艺术形式上对中外艺术的吸收很多学生第一次写毕业论文往往有盲目性和轻视心理。不知道如何入手写论文,也不清楚格式要求。加之临近毕业都在忙着找工作或者到处找实习单位,而无暇顾及编写论文,最后往往导致...

合同违约的责任形式及违约处理合同违约的概念 合同违约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亦称为合同债务不履行。这里的合同债务,既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又包括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还包括根据法律原则和精神...

试论人像在当代绘画中的形式意味大四了,现在该考虑一下自己毕业论文怎么写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过不了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论文关键词:当代绘画...

Flash短片《童梦》的艺术表现形式今天,数字化信息科技高度发达,艺术手段也因为技术的原因变得丰富而多样。数码动画短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而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和有别于其它影...

论郑板桥绘画风格及形式表现特色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兰竹画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自幼经历许多磨难,这对他以后从政和绘画艺术均起到了重大作用。郑板桥在官场上虽说是败阵之人,但在艺术上却达到了登峰...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