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 企业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阅读
孔子之道论文【1】
摘要:孔子所提倡的儒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代表,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而道的问题又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之道可分为天道、人道和道理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孔子;儒家;道
一、天道之不可违
《论语》中90次提到道字, 道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如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里的道指的是人所行走的道路。孔子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即是指天命。
《论语八佾》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朱熹注曰:愚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己当祭之时,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八佾》这一记载,说明孔子对祖先神灵的祭祀不仅持赞同态度,而且十分虔诚。
但同时他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从这里看出,孔子不仅淡化了天的人格神的意义,也反对各种鬼神观念。可见,孔子对于天道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理解。一方面,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这一说法源于他所承袭的古代宗教情感。
孔子承认并尊重天之至上神的地位,并将之作为人的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用一句话代表就是知我者其天乎!另一方面,孔子又发现天地宇宙中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天地中存在的客观规律是人的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春秋早期,反映天、人关系的人道与天道已经分离,但天命意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作用。天命是人的命运的规定者,因此人要敬畏天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中的知命、畏天命皆是天道的重要内容。
二、人道
人道即是人所走的道路,人道可能合乎天道,也可能不合乎天道。同时,不同的人可能走不同的道路。人道最集中地体现为一个国家的道路,也就是天下之道。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通过对邦有道与邦无道言论的对比和论述,揭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好坏的标准也是道。
如果一个国家有道,就会谷(《宪问》),有正直的言行,有合乎道的富贵;如果一个国家无道,却兴盛,富且贵,则是可耻的(《泰伯》)。可见,道是一个国家运行的至高准则,治理邦国,要遵道而行。
而且,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季氏》)这里论述了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时社会政治的具体表现,可见,道是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保证。。
不仅如此,孔子在评论人物是,也是以他们在有道、无道情况下的表现,是否合乎道作为依据和标准。他称赞蘧伯玉君子哉(《卫灵公》),也是因其遵道的行为。
所以,道是评价从政人物的准则。有道是孔子所追求向往的理想境界,他很少用有道来称赞现世时君,相反,经常用无道来批评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遇的君王,如他批评卫灵公之无道(《宪问》)。由此可见,对于天下大势、邦国政局、君主的贤愚以及仕者的行为,孔子在作总体评判时,所运用的基本标准就是道。
三、道理
这里的道指的是思想、学说和各种主张,是关于天道和人道的思考,并且把它们表达出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里仁》),这表明了孔子也有自己的道,而且贯穿他整个思想的始终。这个思想就是仁道。仁道可谓是孔子学术体系的核心,也是其思想中最恒久生命力的内容。
仁是由人与二构成的,表明了仁在根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它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关系。孔子所言仁者,爱人,这里的人既是指人的生命,也是指人的本性。这也就是说,首先,仁作为人的本性的规定,使人成为人。
仁甚至可以说就是善,不是恶,苟志於仁矣,无恶也。(《里仁》)仁是生命的意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其次,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打交道,人要承认他人的存在,而且要理解他人的存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总的来说,孔子认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人们都应该相亲相爱,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团结,人类群体才能得到繁衍和发展。离开了它,社会就不能称其为社会,人类也与禽兽无异。因此,爱人是孔子的仁道之本,也是人道顺应天道的必然表现。
孔子的道的思想是在阐明一种引导人的宏大且高尚的人生哲学。他穷其一生都在探求一种最本源、最完美的社会模式。在他的观念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才能充分发扬人道,完全顺应天道,从而最终总结出仁这一统摄全局的根本的人生哲学原则,并由此形成了他的整个的仁道体系,作为指引世人,匡时济世的良方。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
孔子的道【2】
【摘 要】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中,道是去建立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模式。孔子之道是建立在仁的现实基础上。孔子的君子之道包括修己安人和人格独立两方面。
【关键词】孔子;士大夫;道
西周末年,贵族等级秩序瓦解,新产生的士阶层,利用他们所具有的的文化传统,立足于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对天道、自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经》对道的理解。《尔雅》中有一达谓之道。《道德经》则认为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等等。这些道都强调了道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道可衍生万物并存于万物中。孔子作为先秦儒家的创始人,对道也有自己的认识。
一、孔子关于道的认识
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中,道不是《易经》和老庄学说的虚幻存在,他不注重建立某种外在的玄想信仰体系,而是去建立一种现实的伦理―心理模式。[1] 此道是君子人格的体现,是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是士的人生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
士志于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道是内在的精神修养,它与礼直接相关。礼是道的外在节度。正所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富与归,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孔子把礼的外在约束,认为是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僵硬的强制规定,提升为自觉理念,使道更具人性化。
道在孔子的思想中也是一种治平的状态。《礼记礼运》篇孔子曾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变乱的时期,他自己也经历了兴衰荣辱,13年的漂泊生涯,更使他向往祥和、稳定的局势。《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恭、宽、信、敏、惠。《学而》篇又载: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如此教化,才是包容和合的气象。
总的来说,孔子的道无非就四个字―内圣外王。至内圣就要修身,修身要用礼辅助,以此成为内心的自觉意识。外王就要厉行教化、行德政。
二、孔子道的核心
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道就是仁。《论语》中仁字共出现了109次,涉及的内容有为政、做人、处世等等。仁既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则,又是最高的道德境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可见,克己复礼、忠诚守信、慎言孝第等为仁。另外,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庄重可以不受侮辱,宽厚可以得到众人拥护,守信可以得到别人的任用,审时可以促使办事取得成功,顺人情则可以驱使别人为自己服役。[3]
同时,在孔子看来仁的至德是中庸,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温而厉,威而不猛是待人的中庸;和而不同是交友之中庸;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审美之中庸;礼用之,和为贵是治国之中庸;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做事之中庸。
此外,孔子认为为仁的精神支柱是有名称焉。他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可见,孔子把名看得很重,在《论语季氏》中,他就感叹: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一个人无论生前怎样,死后无名也枉为人。
由此可知,孔子之道是建立在仁的现实基础上。仁包罗万象,于国家、个人均有不同方面的要求,最终要成就的是一个合和的社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三、孔子的君子之道
无论是追求大同社会,还是希冀留得身后名,都离不开人的培养。个人才力足够的,就可以服务社会、服务政治、施行德政、留名青史。
孔子以仁为理想的人格价值取向,他自认为自己还达不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所以,转而求其次,孔子努力塑造君子人格。
《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们提出的人格理想范畴有志士仁人君子成人圣人等,其中以君子使用最多,就用君子人格代替这些范畴。[4] 孔子是先秦士精神的奠基者,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赋予了士两方面的君子人格。一是修己安人,二是人格独立。
1、修己安人
总的来说,所谓修己就是在内心深处去体认仁、义的基本原则,使自己乐观向上,君子坦荡荡的精神状态中。修己是君子的内在修养,安人是君子的躬行实践。孔子认为君子学道则爱人学而优则仕。真正的君子,不只是讲求修身养性,还要把所学之道用于爱人的实践中,学有余力则去做官,以达成内外兼修的完整人格。
但孔子在其言论中,不自觉的偏向了修己,安人如何施行,未做具体论述。修己的论述几乎遍及各篇,简要择录: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2、人格独立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当保持不为物所移,不为利所诱,不为权势所屈。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上述孔子认为,士之志不可夺,要保持志节,不为名利出卖人格,即使侍奉君主,也要以道干之,不助长君主行为的随意性,不仕无道之君。
综上所述,孔子追求的君子人格,无不体现他的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的忧患意识一方面表现在忧国忧民上,君子忧道不忧贫是最直接的写照,另一方面是忧患道之不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通过对孔子道的简单分析,可以知道:孔子的道是在先秦激烈动荡的变革中产生的,他带有强烈的经世和实践特点。孔子在继承和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文化传统,以道自任,坚持人格独立,忧国忧民,为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奔走呼号,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修己安人和忧民之忧成为后世士大夫不断追求的精神实践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1.
[2]康有为.论语注泰伯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2:112.
[3]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08.
[4]李振宏.圣人箴言录―论语与中国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65.
延伸阅读:
论文介绍信模板引想推荐论文,怎样写论文介绍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文介绍信模板,欢迎借鉴! 【论文介绍信模板一】 尊敬的编辑先生/女士: 您好! 本人受所有作者委托,在此提交完整的论文《论文题...
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总结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史研究,对新时期民族声乐中繁荣背后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剖析。对新时期民族时期的声乐萌芽发展到今天系统的"民族声乐...
电大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看看下面的电大论文开题报告吧! 电大论文开题报告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
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 为确保...
软件工程开发app论文开题报告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软件工程开发app论文开题报告1 1、本课题...
口译论文开题报告口译是译员把听到的源语信息通过脑记和笔记的结合,经过大脑分析处理转换成对等目标语的处理活动。口译在国际大型活动中起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的重要作用。 翻译专业的...
服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导语】 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下面关于服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祝您生活愉快! 一、选题依据 (一)...
小学体育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
2017德育论文开题报告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