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摘要:传统上,稳健性被认为是公允的对立因素。特别是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执行以来,关于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讨论日益增多,多数观点认为随着更多地引人公允价值计量,稳健性相对下降,更...+阅读
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论文[1]摘 要: 随着企业会计环境中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加,会计界愈来愈关注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对稳健性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次上进行。稳健性体现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全过程。当然,企业在运用稳健性过程中也存在诸如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发生矛盾时如何作出取舍、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财务报告目标、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对滥用稳健性进行有效监管。关键词: 会计信息 稳健性 问题 完善对策
一、稳健性的涵义及其内容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稳健性(亦称谨慎性)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事实上,稳健性的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次上理解。首先,稳健性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意识――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包括会计活动)时,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因素,要采取稳妥小心的态度。因为如果高估收益和资产,企业就可能提前按未实现收益计缴税收和派出利润,这必将削弱企业的财务实力,侵蚀企业资本,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其次,稳健性是一系列外在的会计处理方式,这是稳健性的外延。一般地,人们给稳健性原则所下的定义都属于这类描述性定义。
二、稳健性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稳健性在会计确认方面的应用。1.关于资产的定义。在新准则中,资产被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这一定义,企业那些预期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如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收回无望的债权等不良资产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列报,这提高了资产确认的稳健性。2.关于金融工具的确认。新会计准则从金融工具定义入手,将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在附注中进行充分披露。这既是财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健性运用的必然结果。通过定期(资产负债表日甚至每天营业结束时)反映金融工具的损益变动,进行全程监控从而有效杜绝因金融衍生交易失败而引起的企业经营恶化甚至破产,稳健性的运用能够改变金融工具长期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的尴尬局面,使得金融风险的控制有了依托,为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或是投机获利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3.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之所以如此规定,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稳健性的考虑,防范粉饰财务报表等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4.关于商誉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自创商誉不能确认,只有在发生企业合并的情况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才可以确认为商誉(外购商誉)。之所以对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区别对待,也是为了避免企业对自创商誉虚夸价值,虚增企业资产而作出的稳健性要求。
(二)稳健性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应用。1.公允价值的引入。会计计量包括两个方面,即计量属性和计量金额。在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要求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在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增加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不过,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较为谨慎。2.会计估计的选择。稳健性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另一重要体现在于新会计准则在对有关会计要素计量金额的确定方面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的计提方法及计提比例均由企业自主合理确定。这与过去规定单一的比例、界限等做法相比,有助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避免虚夸资产价值,从而防止账盈实亏等潜亏现象的出现。
三、稳健性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信息强调稳健性,主要缘于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因为稳健性可以防止股东(所有者)产生过于乐观的情绪,规避虚增利润而导致的利润分配侵蚀资本的风险。不过,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稳健性在具有化解不确定性的优点的同时,也具有随意性和概念抽象性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稳健性极易受到曲解和滥用,从而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和粉饰财务状况的工具。如上市公司蓄意扩大成本费用的计提范围、少报收入,则会产生少交或延迟交纳所得税的结果,使国家税收受到损失。同时,经粉饰的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从总体上看,稳健性原则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会计理论层面上看,如何避免和化解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在冲突;二是从会计实务层面上看,如何避免对稳健性的滥用。
四、完善会计稳健性的对策
(一)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发生冲突时的缓解对策。1.合理确定各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使用顺序。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可靠性和相关性应居于首要位置,稳健性必须在维护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2.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稳健性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也应有所不同,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冲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当然也有所区别。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稳健性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披露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冲突,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情况。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应用稳健性需要会计人员较多地运用职业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那么他们将很难把握稳健性概念的内涵和实质,难免受到自身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反映有失客观、公允。另外,在稳健性的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稳健会导致秘密准备和隐匿资产,不够稳健又会导致虚增资产和夸大所有者权益。如何把握这个平衡点,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稳健性适度应用的关键。
(三)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约束机制。稳健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稳健性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稳健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曲解稳健性。同时,应对稳健性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处罚,增大企业的违规成本,抑制企业滥用稳健性来进行盈余管理。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2]郭春生.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会计之友.[3]潘娜,朱卫东.对谨慎性原则的思考.财会月刊.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原则[2][摘 要] 通过对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发展曲线、与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和其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作一个粗浅的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它,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提供参考。[关键词 会计信息 稳健性原则
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前提1.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前提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客观前提。从宏观来看,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时期,资本市场才刚刚起步,很多制度尚未完善。加入WTO后要参与国际竞争经济不确定因素将会更大。从微观来看,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自身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企业内外的不确定经济环境使企业的经营同时存在风险与收益。人们不愿意遭受大的风险,因此,稳健原则就客观地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