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与《诗经》的诗学意义]楚辞、《诗经》,我国的文化瑰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楚辞与《诗经》的诗学意义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诗经》时代的诗言志与辞人的发愤以抒情,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前后相继的诗学...+阅读
诗经中的数词论文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大部分的篇章中运用到数词。通过对《诗经》中数词的统计,本文将从数词的分类,数词的组合形式两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运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关键词] 《诗经》;数词;运用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诗篇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诗歌内容与情感,也为我国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数词是汉语史上产生和发展相对较早的一类词汇,数词的运用对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起到很大的作用。
《诗经》中大部分篇章中运用到了数词。在《诗经》中,共出现数词470余处之多,使用数词的篇章多达146篇,几乎占了全书的一半。可见,在《诗经》中,数词的使用为篇章的内容及感情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诗经》中数词的分类
上古时期,数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诗经》中数词的运用涉及到大数、多位数、复数、约数、不定数、分数、倍数和序数几类。下面将举例说明《诗经》中各类数词的使用情况。
(一)大数。在甲骨卜辞中最大的数目单位是万,周代出现了亿以上的数词。《诗经》中,亿以上大数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万万为亿。万、亿、兆、垓、秭、穰、沟、涧、正、载,都是以万递进。
如《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亿兮? 第二种是万、亿、兆等都以十递进。如《魏风伐檀》郑笺:十万曰亿,三百亿,禾秉之数。在《诗经》中,随着数词的发展,由基数词发展而来的大数和多位数的存在与使用,虽使用数量不是很多,但仍为《诗经》等古代经典作品增色不少。
(二)多位数。上古时期,表示多位数时要在数位之间加连词有或又。如《鲁颂宫》: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用多位数的形式表达了对鲁僖公长寿的祝愿。这种在两位数之间加一个有的记数方式到了晚周时期逐渐减少,到了两汉就基本上不用了。
(三)复数。复数的使用在《诗经》当中相对较多。一般用诸、众、群等形容词来表示。诸表示人的多数,众和群既表示人的多数,也表示物的多数。如:
诸娣从之,祁祁如云。(《大雅韩奕》)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邶风柏舟》)
俟俟,或群或友。(《彤弓之什吉日》)
诸娣和群小中的诸和群表示是人的多数;或群或友中的群表示动物的多数。
此外,上古汉语往往用
三、
五、
七、
九、百、千、万、亿等泛指多数。这在《诗经》中也有所体现。如:
一发五,于嗟乎驺虞。(《召南驺虞》)
于粲洒埽,陈馈八簋。(《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九之鱼,鳟、鲂。(《豳风九》)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小雅祈父之什无羊》)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曹风鸠》)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生民之什假乐》)
以上例句中的
五、
八、
九、百、十千、万、千亿,都指的是所修饰的名词的数量多。
(四)约数。约数就是大概、大约的数。约数与实际的数目相差不是太远,是说话者只知其大致的数目而不能确定实数。如:
公徒三万,贝胄朱。(《鲁颂宫》)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周颂臣工之什噫嘻》)
三万是取约数,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宋代朱熹《诗集转》作出如下解释:周代诸侯国进行战争时出兵动用三军,三军包括:车三百七十五乘,士兵三万七千五百人,其中步兵二万七千人。因此,公徒三万是约数。
第二句中私是私田,三十里是取其约数,王力先生说三十里,指三十里见方,据郑玄的说法,每一万人所耕的地共三十三里多见方,这里说三十里,只是举其成数 。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约数的表达形式,就是用一表示约数,引申为一切、全部的意思。如《邶风北门》中: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和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这种表示方法在《诗经》中仅有这两处。
(五)不定数。不定数是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数目不定。数字连用,通常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如:
彼小星,三五在东。(《召南小星》)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卫风氓》)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豳风东山》)
三五在东,三和五连用,形容星星稀少;二三其德,二和三连用,形容三心二意,反复无常;九十其仪,九和十连用,表示九次、十次,形容次数之多。
(六)分数。分数的表示形式产生于周秦时期。在《诗经》中,分数的使用较少,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用数词表示,这种情况在所有篇章中有两处,均《召南有梅》中有梅,其实三兮和有梅,其实七兮 。
两句当中的三和七分别表示十分之三和十分之七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用其一或其他来表示,在《小雅小》中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七)倍数。倍是多出来的数跟原数相等的数,也就是某数一倍的数。倍数的出现也是始于周代。两倍单用一个倍字,三倍以上则加数词。
《诗经》中倍数的使用仅有一处,即《大雅荡之什瞻》中如贾三倍,君子是识。三倍即倍字前加数词,意思是三倍的利润。
(八)序数。在上古时期,序数和基数是没有分别的。到了周秦时期,仍沿用着甲骨卜辞中的表示形式。《诗经》中的序数词主要是以年、月、日来表示时间顺序的序数形式,序数词前均不加词缀第。
如《豳风七月》中的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是用基数与月相连表示时间顺序的月份。这种表现形式在《小雅六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四月》和《小雅小明》中均有体现。
《豳风七月》中还有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等序数词,所指的是豳历的记月方法。此外,还有《小雅采绿》中的五日为期,六日不詹中的五日、六日,这些都是直接用数词表示序数。
二、《诗经》中数词的组合形式
《诗经》中数词的大量使用为《诗经》增色不少,这些数词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组合形式,下面举例说明《诗经》中常用的几种数词的组合形式。
(一)数词+名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数词运用最为广泛的组合形式就是数词+名词的组合形式,数词表示后面事物的数量。如:
驷孔阜,六辔在手。(《秦风驷》)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小雅桑扈之什宾之初筵》)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祈父之什节南山》)
驷、六辔、百礼、万邦中的、辔、礼、邦分别指良马、马的缰绳、礼节、国家,均为名词。
(二)名词+数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也存在着数词在名词之后的组合形式。如:
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风干旄》)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曹风鸠》)
方叔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小雅彤弓之什采芑》)
(三)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诗经》中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表示方式,数词与量词连用,表示事物的数量。如: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召南鹊巢》)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王风采葛》)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魏风十亩之间》)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商颂玄鸟》)
(四)名词+数词+量词的组合形式。名词+数词+量词这种组合形式是数词和量词结合形成数量结构置于名词之后,这种形式在《诗经》中也有运用。如:
于粲洒埽,陈馈八簋。(《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祈父之什白驹》)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大雅荡之什韩奕》)
《诗经》中的数词除了这些组合形式之外,还运用了数词+形容词的组合形式,如《王风兔爰》中: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凶为形容词,表示祸的意思;数词+动词的组合形式,如《小雅大东》中:彼织女,终日七襄襄为动词,表示更动的意思,只是这数词的组合形式运用较少。
《诗经》中数词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诗篇的内容,通过对《诗经》中数词运用的统计与研究归类,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在当时文学作品中,对汉语中数词的使用规律,为后人对数词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向熹.简明汉语史(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王传德,尚庆栓.汉语史[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6.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王力.汉语史稿(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陈节.诗经注译[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