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面试笔试简历简介

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

05月06日 编辑 fanwen51.com

[浅谈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本科毕业医学论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本科毕业医学论文范文,欢迎参考与阅读! 【摘要】目的浅谈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人文关怀的作用。方法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应用...+阅读

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1】

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

方法:根据患儿入院后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个性化的护理,95%的患儿配合医生、护士的工作,哭闹、不合作等现象大大降低。

关键词:耳鼻喉;患儿;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到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2名患儿,其中年龄最小2岁, 最大15岁,平均年龄7.1岁。

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23例。

主要病种有:外耳道疖、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外伤、鼻出血、慢性扁桃体炎等。

2 方法

了解患儿病情特点及其心理特征。

将专科护理与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 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安抚患儿情绪,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

3 护理措施

3.1 专科护理

3.1.1 术前护理:对可能出现大出血等情况的手术,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安抚患儿情绪。

①术前学会用口呼吸,避免手术时及手术后因鼻咽部有异物感而产生呼吸不适。

②术前皮肤过敏试验。

③备皮、剪鼻毛、鼻腔冲洗及术前1-2天给予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护理操作轻柔,避免患儿产生不适感。

④咽部手术术前12小时禁食,防止术中误吸而窒息。

3.1.2 手术护理:①手术随时观察患儿呼吸情况,鼻插管给氧,放入气管镜时将氧气管接于气管镜上。

②注意随气管镜进去而改变头位,保持气管与支气管成直线,以利于夹持异物并可避免损伤气管支气管黏膜。

③保持正确的体位与头位,以减轻术中头面部充血肿胀。

④应备气管切开包,以便发生呼吸困难急救时用。

3.1.3 术后护理:①注意术后正确体位及头位,局麻者术后采取半卧位,减轻头面部充血,及时安抚患儿情绪,避免患儿动作幅度过大导致伤口崩裂出血。

②由于术后鼻腔阻塞等原因导致的鼻面部胀痛,影响患儿呼吸及睡眠,可以采取冷毛巾敷额部,消除肿胀及疼痛感,并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以利于患儿康复。

③观察患儿有无鼻咽部出血,出血时嘱患儿及时吐出,切勿咽下;观察患儿鼻面部肿胀是否消退。

④术后鼻腔阻塞,用口呼吸,可能导致口咽部干燥,应采取口漱,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咽清洁、湿润、舒适。

⑤及时清理局部血痂及分泌物。

⑥嘱患儿不要用力擤鼻及挖鼻孔。

⑦术后有眩晕的患儿,嘱其不要下地活动,发现术侧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等情况,可能是面神经受损,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 心理护理

3.2.1 安全感:6个月的患儿对母亲的依赖比较大,心理反应较小,因此护士因经常抚摸、轻拍、搂抱给予患儿一种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

3.2.2 恐惧感:患儿初次接触过多的穿白色隔离衣的护士及医生会产生恐惧感,心理反应非常明显,此时允许家长陪同,让患儿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安全感和认可感。

护士应多与患儿做游戏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帮助患儿克服对医院的恐惧感。

3.2.3 沟通:年龄较大的患儿,能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并可能与其他患儿建立伙伴关系,应鼓励患儿间的伙伴关系,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鼓励他们一起做游戏,护士应参与其中,取得患儿的信任与合作。

并鼓励患儿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经常表扬患儿的积极行为。

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3.2.4 异常行为:患儿生病后往往容易脾气暴躁、乱扔东西、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寻找母亲、拒绝饮食、消化紊乱、夜惊、尿床等,或者不肯吃药、打针,不配合治疗。

护士及家长面对这种异常行为时不能恼怒,也不能迁就,要耐心细致对待,因势利导。

通过好榜样和暗示教育的方式引导患儿配合治疗,当患儿有积极倾向时,应予以肯定,并给与适当奖励。

3.2.5 与患儿家属沟通: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担心,他们大都过分得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甚至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抵触,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应积极向患儿及其家属解释病情,包括运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依靠其与患儿亲密关系和对患儿情绪、行为的熟悉了解患儿心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因此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过程实际上是依赖于家长对其的心理支持。

家长的情绪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

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进行护理,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儿童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

4 讨论

耳鼻喉科患儿护理的特殊性在于小儿身体娇嫩,又处于无知状态,护士应根据各个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地为患儿做好每一项护理,可以在手术前后仔细为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自我护理重点、注意事项等。

同时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与患儿沟通,通过做游戏、爱抚等多种方式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患儿配合治疗。

同时,护理人员要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照顾患儿,与患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要掌握不同患儿面对疾病的情绪反应。

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患儿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使患儿有安全感,克服对医院的恐惧,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还可以为患儿家属提供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让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利文,张影,洪琦,等.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82

[2] 王桂芳.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36-4037

[3] 谭结梅.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0,3(8):152-154

[4] 霍世英,黄叶莉,杨桂娥,等.住院患儿过度心理反应的院内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 15-16

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2】

摘要:目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耳鼻喉科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行人性化护理。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使患儿的预后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耳鼻喉科手术;患儿;护理实践

患者年龄小、疾病特殊、手术类型多是耳鼻喉科手术的主要特点,对临床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关的研究指出[1],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预后,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儿为例进行论述。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耳鼻喉科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

主要病种有:鼻外伤、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鼻骨骨折、慢性中耳炎等。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6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岁。

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幼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

1.2.1入院教育

由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入院后大部分幼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甚至因此而抵触正常的治疗和护理。

对此,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幼儿心理状态的脆弱性,给予他们及时、专业的入院教育。

首要做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尽量疏导,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尽快熟知医院的环境,通过自我介绍让幼儿更加地了解我们护理人员,消除他们对环境、人事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安排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来照顾消极情绪严重的幼儿,或者把其与心态向上、性格活泼的幼儿安排在一个病房内,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尽快融入角色并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1.2.2术前教育

用幼儿能听懂的话向其介绍围手术期内容和专科知识,并详细介绍手术方式、麻醉配合方法以及各种检查通知,并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其尽快进入手术状态,做好术前准备。

此外,幼儿身体素质较弱,极容易治疗中出现突发情况。

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做到幼儿的身体状况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立刻进行处理,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和危害。

1.2.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幼儿的病情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除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还应耐心讲解,帮助幼儿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促进患儿睡眠。

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嘱咐幼儿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确保病症改善有足够的营养支撑。

1.3观察指标

病症完全消失,是为显效;病症明显改善,是为有效;病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统计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讨论

患儿年龄较小,知识有限,不能对疾病、治疗措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患儿的身体、心理均造成较大的压力,疾病本身以及各种治疗不单给其带来疼痛、创伤等,还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轻者使患儿意志消沉,排斥治疗,重者出现幻想、失眠、多梦,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展[2]。

比如输液不仅有穿刺的疼痛感,还会限制患儿的下床活动,而幼儿大多生性活泼好动,自由被限制后往往会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因此不配合治疗;陌生的医院环境使得患儿没有安全感,与熟悉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相比,生硬、尖锐的医疗器械,奇怪的病床和推车、复杂多样的注射液以及消毒水的气味无疑严重脱离了患儿的正常认知,处于一个未知、陌生的环境中,大多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焦虑[3-4]。

人性化护理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它更加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患儿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最佳值,以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上述观点一致。

总的来说,在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使患儿的预后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满芳.术前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26-27.

[2] 黄巧玲.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03-1304.

[3] 张蓉.耳鼻喉科护士专科培训的难点及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40-1341.

[4] 林晨珏,孙琼,冉冰等.眼科耳鼻喉科联合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42-244.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