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德育课程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探讨

11月11日 编辑 fanwen51.com

[新课改与学校德育创新研讨会学习总结]受学校的派遣,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我到北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新课改与学校德育创新研讨会。五天的时间内,先后聆听了北京陈经纶中学德育副校长朱洪秋、德育主任李荻、北京教育学院...+阅读

德育课程呼唤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校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创造奠定基础,而不应该成为隔离学生与他生活世界的屏障。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是生活化的。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是应该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学

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乐。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泛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周围环境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所以作为三大课程之一的环境课程,就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其目的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气息,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如三年级《我家的故事》(浙教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典型的故事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温馨,理解家长,爱自己的家。有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教室中安放了一幅很大的“房子”画作背景,在“房子”前又摆放了一棵硕大的“常青树”,并深情地说:“同学们,家庭就像一棵常青树,但每个家庭又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这家庭树下聊聊天,说说—《我家的故事》(示题)……。”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叙说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就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故事,显得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温馨的体会,特别是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环境。社会即课堂,把学生直接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亲临其境去感受,甚至去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接受环境的熏陶,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二、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

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指新课程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选取学习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把德育课程当作知识课程,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细嚼课文的做法。这是因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的,没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的学习内容,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前所述《我家的故事》教学,教材中虽有多幅关于家庭生活的插图,也反映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内容,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说图中的意思,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说说自己家庭成员中发生的一件事来感受家庭的温馨,并且让学生出示有关的实物,如父母用学生出生时的头发制成的“胎发笔”,父母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而挂在学生脖子上的“玉佩”等来叙说这些实物背后所蕴含着的父母的深情。学生所讲述的这些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一件件小事,它所引发出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得学生再次重温了家庭的温馨,加深了对自己父母的了解和热爱,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学中没有教师的说教和灌输,课前也没有教师过多的刻意准备,而只是学生积极的自主参与,实话实说,但父母对子女们的那份爱意与厚望,却都已写在了学生们的脸上,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不只是学生过去生活的机械重现和简单生活的翻版,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使之产生新的感受和经验,并用这种感受和经验来指导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学习的道德知识、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最终又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学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

如二年级《上超市》(浙教版)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去超市购12全文查看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初步学会自主购物,文明购物。教师在组织这一课的教学时,就把教学地点从教室移向了学校旁边的超市中。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最需要什么,并准备一定的购物经费;活动时,先请超市营业员介绍到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自主购物。在学生购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观察,发现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与纠正,

如提醒学生在购物时不要高声喧哗,购食品时要注意品牌与保质期,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到原来的货架上等,在活动的最后再让大家交流参加购物活动的体会,评一评谁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得最文明,购买的东西最合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校外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堂学习赋予了新的活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又合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当然,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每一节课都要带学生去校外活动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开展诸如辩论、竞赛、游戏、操作实践性活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或者选择学生喜欢的其它室内活动,让学生从中进行体验、感悟,同样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教学就可能难以顺利进行,也可能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也同样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这种评价与应试教学中的课堂学习评价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评价,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因为学生是生活中有生命、有尊严的个体,对小学生的学习评价更要考虑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不要经常用筛选、甄别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即使在学生的学习差异面前,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用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应该是:

1、注重过程。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不应是采用静态的方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衡量全体学生,搞评价上的一刀切,而应是采用动态的方法,尽量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即看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依次排队。因此这种评价能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满足,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如前所述《我家的故事》教学,课中让学生讲讲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并出示有关的物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看谁讲的故事最生动,谁出示物品的价值最昂贵,而是看学生能不能回忆起家庭成员间表示亲近的事例,有没有去准备有关涉及家庭生活温馨的物品,如是这样去做了,教师都应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因为学生在积极准备、参与的过程中,都会再一次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近,再一次带来激动,这正是本课学习的目的。

2、注重行为。当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建构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从重认知转向重行为。我们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主要不是看他的生活技能知道了多少,能背出多少条,而是看他掌握了多少,平时做得怎样,也着重看他纵向的提高。同样在《我家的故事》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讲述反映家庭温馨的故事,特别是讲到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家还一刻不停地操持家务,辅导子女学习,尤其当子女身体不好时,父母更是焦虑万分,彻夜不安……教师这时应该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在此刻有没有体悟到什么,要不断设问学生:父母这样关心、爱护你,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感,从而达到理解家长,爱自己的家的目标要求。

3、注重多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因此它呈现的表象或给他人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加德纳这个多元智力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没有差生的。所谓差生,其实是学生的某种潜能缺乏适当的情境而没有充分发展造成的差异,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用学习结果作为唯一标尺衡量出来的产物,这种衡量的方法,今天我们用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看它,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即多元评价。用这种方法去评价学生,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进步,就会赏识、悦纳自己的学生,即使学生在某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我们也会认识到,那只是暂时存在的差异,或者是自己评价的要求太高,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带着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去评价学生,学生就能从评价中得到鼓舞,也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以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些管窥之见,不尽正确,有望同行们指正。12全文查看德育课程呼唤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校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创造奠定基础,而不应该成为隔离学生与他生活世界的屏障。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是生活化的。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是应该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建构课堂学

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并能从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感受生活的快乐。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泛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周围环境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所以作为三大课程之一的环境课程,就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其目的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气息,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如三年级《我家的故事》(浙教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典型的故事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温馨,理解家长,爱自己的家。有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教室中安放了一幅很大的“房子”画作背景,在“房子”前又摆放了一棵硕大的“常青树”,并深情地说:“同学们,家庭就像一棵常青树,但每个家庭又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这家庭树下聊聊天,说说—《我家的故事》(示题)……。”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叙说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就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故事,显得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温馨的体会,特别是新课程把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主流时,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环境。社会即课堂,把学生直接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亲临其境去感受,甚至去直接参与各种活动,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接受环境的熏陶,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二、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

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指新课程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选取学习内容,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把德育课程当作知识课程,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细嚼课文的做法。这是因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的,没有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的学习内容,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前所述《我家的故事》教学,教材中虽有多幅关于家庭生活的插图,也反映着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内容,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说图中的意思,而是直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说说自己家庭成员中发生的一件事来感受家庭的温馨,并且让学生出示有关的实物,如父母用学生出生时的头发制成的“胎发笔”,父母希望孩子平平安安而挂在学生脖子上的“玉佩”等来叙说这些实物背后所蕴含着的父母的深情。学生所讲述的这些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一件件小事,它所引发出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使得学生再次重温了家庭的温馨,加深了对自己父母的了解和热爱,也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学中没有教师的说教和灌输,课前也没有教师过多的刻意准备,而只是学生积极的自主参与,实话实说,但父母对子女们的那份爱意与厚望,却都已写在了学生们的脸上,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并不只是学生过去生活的机械重现和简单生活的翻版,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使之产生新的感受和经验,并用这种感受和经验来指导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学习的道德知识、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最终又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学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

如二年级《上超市》(浙教版)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去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初步学会自主购物,文明购物。教师在组织这一课的教学时,就把教学地点从教室移向了学校旁边的超市中。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最需要什么,并准备一定的购物经费;活动时,先请超市营业员介绍到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自主购物。在学生购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观察,发现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与纠正,

如提醒学生在购物时不要高声喧哗,购食品时要注意品牌与保质期,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到原来的货架上等,在活动的最后再让大家交流参加购物活动的体会,评一评谁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表现得最文明,购买的东西最合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校外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堂学习赋予了新的活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又合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当然,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每一节课都要带学生去校外活动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开展诸如辩论、竞赛、游戏、操作实践性活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或者选择学生喜欢的其它室内活动,让学生从中进行体验、感悟,同样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评价,教学就可能难以顺利进行,也可能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也同样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这种评价与应试教学中的课堂学习评价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它首先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评价,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因为学生是生活中有生命、有尊严的个体,对小学生的学习评价更要考虑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不要经常用筛选、甄别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即使在学生的学习差异面前,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用评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应该是:

1、注重过程。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不应是采用静态的方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尺度去衡量全体学生,搞评价上的一刀切,而应是采用动态的方法,尽量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即看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依次排队。因此这种评价能给每一个学生带来满足,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如前所述《我家的故事》教学,课中让学生讲讲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并出示有关的物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看谁讲的故事最生动,谁出示物品的价值最昂贵,而是看学生能不能回忆起家庭成员间表示亲近的事例,有没有去准备有关涉及家庭生活温馨的物品,如是这样去做了,教师都应予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因为学生在积极准备、参与的过程中,都会再一次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近,再一次带来激动,这正是本课学习的目的。

2、注重行为。当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建构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从重认知转向重行为。我们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主要不是看他的生活技能知道了多少,能背出多少条,而是看他掌握了多少,平时做得怎样,也着重看他纵向的提高。同样在《我家的故事》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讲述反映家庭温馨的故事,特别是讲到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家还一刻不停地操持家务,辅导子女学习,尤其当子女身体不好时,父母更是焦虑万分,彻夜不安……教师这时应该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在此刻有没有体悟到什么,要不断设问学生:父母这样关心、爱护你,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怎么做的?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感,从而达到理解家长,爱自己的家的目标要求。

3、注重多元。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是多元的,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等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因此它呈现的表象或给他人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根据加德纳这个多元智力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没有差生的。所谓差生,其实是学生的某种潜能缺乏适当的情境而没有充分发展造成的差异,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用学习结果作为唯一标尺衡量出来的产物,这种衡量的方法,今天我们用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看它,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生的不同行为,即多元评价。用这种方法去评价学生,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与进步,就会赏识、悦纳自己的学生,即使学生在某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我们也会认识到,那只是暂时存在的差异,或者是自己评价的要求太高,学生并不就是“差生”。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带着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去评价学生,学生就能从评价中得到鼓舞,也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以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品德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些管窥之见,不尽正确,有望同行们指正。

延伸阅读:

德育教育主题班会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了。”这就把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爱岗敬业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开展...

个人德育学习总结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即将面临着大学毕业,在大学的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要首先感谢培育我们的母校和学院,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这...

小学教师德育总结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

小学德育学习心得体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听了韩校的一堂德育课,深受启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