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对2005年海峡两岸政党交往的回顾与思考

11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国外政党的执政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借鉴]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研究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全会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血缘历史脐带,两岸对和平的共同诉求,使得2005年两岸政党交往有了现实可能。从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党角度而言,两岸政党交往具有缅怀先烈、寻根祭祖、政党之间的政治和解、为了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等特点。两岸政党交往影响深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提

供了新枢纽;促进了两岸的经贸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添加了润滑剂。 [关键词]和平谈判政党交往两岸关系2005年

[中图分类号] D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6)02-0076-06

[作者简介]高旭红,讲师,西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710072。

2005年,海峡两岸的政党交往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人目不暇接。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相继访问大陆,成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历史性事件,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世纪海峡两岸政党交往的历史背景

中华民族的血缘历史脐带,两岸对和平的共同诉求,终于化解了海峡两岸几十年的隔阂,使两岸政党交往有了现实可能。

(一)海峡两岸进行和平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

海峡两岸尚未统一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早日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和谈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与我们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行商谈。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第一条就是建议举行国共两党的对等谈判。1983年,邓小平再次呼吁两岸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1995年,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讲话再次强调,海峡咫尺,殷殷相望,不能“老死不相往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1]

新世纪,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地位,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台独”“分裂势力千方百计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几乎陷入僵局。对此,胡锦涛多次强调“和为贵”、“和而不同”。2004年,在陈水扁准备“5·20”演说时,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5月17日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遏制“台独”,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阴谋。为改善两岸关系,声明明确提出了包括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等七条具体建议。[2]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遏制“台独”底线的同时,胡锦涛以务实的态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强调,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3]胡锦涛提出的反“台独”、要和平、政党之间要交往的主张,体现了中共在两岸关系上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灵活性与可行性。

(二)台湾岛内存在认同“九二共识”的政党,给两岸政党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的台湾政坛大致分为泛绿与泛蓝两大阵营。泛绿阵营包括民进党、台联党与建国党等。民进党于1986年成立,1991年通过了“台独党纲”,2000年上台执政后,陈水扁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与“台独”分子一起推动所谓“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蓄意挑起两岸的对立。

泛蓝阵营包括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等。国民党执政的长时期里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追求国家的统一,坚决反对与打击“台独”。但是李登辉时代逐渐偏离了一个中国立场,纵容与支持“台独”,使国民党丧失了在台的执政地位。与“台独”不同的是,新世纪的国民党坚持不独不武、互荣共利的路线。2000年成立的亲民党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政党,有着强烈12全文查看的“台湾意识”,也有着浓厚的华夏情怀。亲民党一贯强调,“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台独”从来不是亲民党和台湾应该有的选项。亲民党认同“两岸一中”。新党1993年成立时就提出了“政治改革、党内民主、反对金权、反对‘台独'”的四大主张,一贯旗帜鲜明地倡导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2001年,新党访问大陆时曾与中共

中央台办达成了“六点共识”,开创了两岸政党交往的先河。

2004年底台湾岛内的“立委”选举中,泛绿阵营得票率为43.51,泛蓝阵营得票率为46.85,“蓝大绿小”、“朝小野大”的政坛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各政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展开了新一轮的纵横捭阖,国、亲、新三党都选择在两岸互动的议题上出招。

(三)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是岛内的主流民意

20世纪20年代台湾有言:“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海峡两岸同文同脉同根,“两岸是一家人”不是政治判断,而是血脉使然。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彼此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逐步优化,两岸贸易额迭创新高。截至200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兴业64626个项目,台资合同金额799.35亿美元;两岸间接贸易达到780多亿美元以上,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每年有300多万人次往来于两岸,数十万台湾同胞在大陆工作、居住,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近十几年的台湾民意调查都显示,一直有80左右的民众希望维持现状。2004年的“立委”选举,泛蓝阵营以明确的反“台独”作为选举诉求,获得过半席位。2005年4月底,台湾《中国时报》网调显示,赞同连战“和平之旅”的为77.8,占压倒性多数。这些足以证明,“台独”不为广大台湾民众所认同。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求和平求稳定是岛内的主流民意,不可阻挡。

二、2005年海峡两岸政党交往的特点

2005年,受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于3月份率团进行了广州、南京与北京的“缅怀之旅”。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进行了南京、北京、西安与上海等地的“和平之旅”。5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进行了西安、南京、上海、长沙、湘潭与北京等地的“搭桥之旅”。7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60周年,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进行了广州、南京、大连与北京四地的“民族之旅”。9月,根据胡宋会谈公报的精神,首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为落实胡连会的共识,国民党台中市党部访问团抵达厦门,与中共厦门市委开展交流,两党基层交流正式启动。综观新世纪大陆主导、两岸参与的政党交往,从国、亲、新三党角度而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缅怀先烈

孙中山是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先行者。大陆认为,孙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位历史伟人,领导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剧变,我们继续的就是先生的事业。台湾认为,中山先生具有博爱精神,毕生追求的都是国家的统

一、民主与富强。广东是先生革命的发源地,南京是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所在地,也是其安葬之处。三党访问大陆时在黄花岗烈士墓或中山陵都举行了拜谒仪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缅怀先烈与饮水思源的情感。

为纪念孙中山逝世80周年,江丙坤率团先后祭奠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拜谒南京中山陵、北京中山先生衣冠冢。两岸分隔56年来,国民党主席连战首次亲临谒陵,追忆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及其为中华民族牺牲奉献、死而后已的精神,呼吁唯有和平、奋斗,中华民族才有前途、有出息。宋楚瑜拜谒中山陵时表示,中山先生精神不死,舍我辈其谁分担。富强尚未完成,两岸仍需努力;华夏一统尚未完成,两岸的兄弟们仍要加油。郁慕明在黄花岗烈士墓前替中国人“寻浩然之气”;在中山陵振臂六呼先生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须努力”,号召作为中国人和民族的一分子,务必追随中山先生的精神,永远奋斗。

(二)寻根祭祖

三党主席都出生于大陆,年幼时随父辈到台湾。大陆行期间,或从家族角度、或从民族角度祭祖寻根,有浓厚的民族认同感。

西安是连战的出生地,也是其祖母安息之地。连战祭拜祖母时非常伤感,多次强调“根在大陆”。宋楚瑜从祭祀民族祖先与个人祖先两个层面来张扬血脉的传承关联:大陆行第一站重点是拜谒黄帝陵,就是要为两岸寻找“最大公约数”———中华民族,更是凸显了两岸之间历史与文化的血源;湘潭祭祖时用乡音诵读祭文,更是心潮难平。他反复强调:“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新党则是把两岸共同的历史恩怨作为切入点,更多的是从民族角度去寻根。郁慕明强调:“回上海祭祖不如去东北有意义”,因为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抗日战争,东北饱受日本侵略者带来的深重灾难。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体验民族之痛时,题词“毋忘国耻”并撞响和平大钟;参观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时“一股悲愤力油然而生”;在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更是期盼中国人抬起头来写下历史。新党的行程证明了两岸在血脉与民族立场上同根同源。

(三)政党之间的政治和解

首先是宣扬台湾意识。“台湾意识”的形成有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性,但却被台湾当政者扭曲等同于“台独意识”,成为制约两岸关系互动的主要障碍。三党主席都生于大陆长于台湾,喝两岸水怀两岸情。访问大陆时,他们时刻不忘介绍台湾民众的想法。连战讲,台湾本来是一个很融合的地方,有原住民,有客家,有外省人,还有福佬人,是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但是,“去中国化”政策让人非常遗憾。宋楚瑜着重介绍了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脉络中自然形成的认同台湾的一种情感,这种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是“台独”意识,“台独”是要把台湾与中国大陆彻底割裂的一种企图。以自己为例,宋楚瑜自豪地说,我是一个骄傲的湖南人,我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也是一个爱台湾乡土的台湾人。两边都是我们的家,一边有我们的祖先,一边有我们的子孙,没有人会要去争取一边的认同而去放弃另外一边。郁慕明也讲到,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大多数台湾人是我们的同胞,是可爱的、勤劳的、纯朴的、爱好和平的。大陆和台湾都是我们的固有家园,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们希望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与快快乐乐的台湾人。但是有少数人“数典忘祖”,分裂我们的固有家园,他们是无法在中华民族的大熔炉里面生存的。

其次是进行政治和谈。继1945年重庆谈判的60年后,当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握手时,胡锦涛说,连战的大陆行已给两岸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春天的气息;连战则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善意为出发点,以信任为基础,以合作为依归,以民族长远利益为考虑?”通过会谈,两党一致同意,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基于此,两党共同促进以下工作:尽速恢复两岸谈判;终止敌对状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等。[4]共亲两党进行首次交流时,胡锦涛自信地讲,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间的矛盾与分歧,并感谢亲民党在双方存在政治分歧的情况下坚持大陆与台湾是一个中国的观点。两党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重要关键时刻,两党应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谋求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胡宋会达成“六点共识”:促进在“两岸一中”基础上两岸平等谈判;坚决反对“台独”;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两岸和平架构;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促进台湾参与国际活动;建立“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及台商服务机制等。[5]坚决反对“台独”、促进和平统一是共新两党共同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

两党会谈时,胡锦涛肯定了新党是台湾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对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新党则提出了十点建议:新党台商服务部与中台办台商投资服务及协调负责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新党将有关钓鱼岛列岛、东海油源和渔权等议题的调查资料与建议汇整后转呈中共中央;积极推动台湾水果销往大陆;大陆的农业实验区以优惠条件开放给台湾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大陆为台湾同胞往来和居住大陆提供方便;扩大开放大陆重点学校大学生及研究生名额给予台湾学生就读;让在大陆就学台籍生毕业后的考照、取证、就业获得同等待遇等。对此,胡锦涛表示赞同并提出四点看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全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切实照顾和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权益。[6]综上所述,两岸政党和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大陆2004年“5·17”声明中七项主张的具体内容。

(四)为了推动经贸合作

经贸关系是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党大陆行的重要目的就是保护台胞利益,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会谈公报与建议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宗旨。如何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胡连会谈的主要议题,双方还同意讨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问题。宋楚瑜在上海与台商代表座谈时说,两岸真正的敌人不是兄弟彼此,而是束缚中国数百年的落后和贫穷,让中国人挣脱落后和贫穷成为一个均富的社会,这才是海峡两岸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两岸问题上,亲民党与国民党的大方向、原则是一致的。9月,在以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首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上,与会人士就事关两岸经贸合作的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达成了四项共识:鼓励台商在大陆投资及保障其正当权益;积极推动两岸直接通航;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7]新党心中也始终装着2300万台湾同胞的福祉。考虑到东北是继长三角后最有开发前景的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郁慕明说,大连的台商很多,我们去关心一下大连的台商,进一步促进台商在辽宁的投资与合作。新党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提出了十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三、2005年海峡两岸政党交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笔者认为,对于祖国统一而言,两岸政党交往只是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但是,毕竟打开了一扇两岸和平的机会之窗,沟通了两岸的经贸合作。

(一)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对中华民族而言,维护祖国统一并非一般的政治选择和一时的政治诉求,而是在华夏历史长河积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至高无上的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两岸政党交往说明,中华文化是两岸切割不断的精神纽带。无论相隔多久,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感情不可隔断,这种情感因为历史的尘封与全球化的到来表现得更加急切。

但是,两岸长时间的分离造成了很多的隔阂与很多的不了解。台湾需要了解大陆。三党主席率团大陆行,亲身感受了大陆的诚心诚意与同胞骨肉之情,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表现出的诚意、宽容、和解与平等姿态,无疑是对岛内肆意诋毁中共与大陆人民、挑动两岸对抗言行的最好回答。同时,大陆也了解了台湾。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并不矛盾,可以兼容,尤其是三党主席演讲时频繁引用古诗佳词,祭拜时表现出的那种虔敬,都带有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总之,两岸政党交往加深了两岸民众相互之间的了解与理解,使其更清晰地认识到共同的根脉与未来。新党的“民族之旅”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带中华民族精神回台湾去。5月,台湾《中时电子报》最新民调显示,在身份认同上选择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者比2003年底上扬5,自认台湾人的则下跌了4。[8]“台独”党纲主要创意和起草者林浊水也指出,台湾社会认定大陆对台湾有敌意者降至历史最低点。[9]

(二)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枢纽

政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三党大陆行结束了两岸政党长期的敌对状态,实现了历史性和解,同时也缓和了两岸的紧张关系。胡连会建立了两党定期沟通的平台,半年一次的和平论坛与经贸文化论坛开辟了两岸沟通的新途径。胡宋会进一步提出了两岸民间菁英论坛和台商服务机制,使政党沟通融入菁英论坛之中。在台湾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的情况下,政党互动是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新枢纽。泛蓝阵营在12月的“三合一”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赢得了23个县市中的14个,这与其反对“台独”、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与合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0]

两岸政党交往也给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一定的政治压力。台湾民调显示,在野党大陆行的半个月内,民众对民进党的支持率由40降到23.6。岛内民众对陈水扁的个人满意度也迭创新低,由“3·26”闹剧前的41降至5月的34,再降到2005年年底的21;不满意比率则屡创新高,由37增到50,年底高达62。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中未能保住原有的10个席位,在23个席位中仅获得了6个席位,遭受重创。[11]

(三)促进了两岸经贸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添加了润滑剂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是祖国统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两岸政党的交往,为两岸经贸往来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两岸民间性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理应在既有基础上深化交流、扩大合作。大陆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与灵活,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5月,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7月,简化台湾居民出入境和居留手续;8月起,台湾水果准入品种扩大到18种,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措施;9月起,台湾与大陆学生统一收费标准,并设立了奖(助)学金;经批准,台湾4家航空公司飞往欧亚的客货运输定期航班可飞越大陆空域;国务院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开办了30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开发性贷款;10月起,实施修订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方便台胞在大陆就业;新近又积极推动两岸客货运包机商谈,等等。

从长远看,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深化和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合作机制建立后,两岸就可以互相协调,优化产业布局,求得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两岸经济互补互利。正像胡连会时达成的共识那样,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一加一大于二,会有如虎添翼的加乘效果。

12全文查看[摘要]中华民族的血缘历史脐带,两岸对和平的共同诉求,使得2005年两岸政党交往有了现实可能。从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党角度而言,两岸政党交往具有缅怀先烈、寻根祭祖、政党之间的政治和解、为了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等特点。两岸政党交往影响深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为两岸关系发展提

供了新枢纽;促进了两岸的经贸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添加了润滑剂。 [关键词]和平谈判政党交往两岸关系2005年

[中图分类号] D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6)02-0076-06

[作者简介]高旭红,讲师,西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710072。

2005年,海峡两岸的政党交往取得突破性进展,令人目不暇接。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相继访问大陆,成为两岸关系史上的历史性事件,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世纪海峡两岸政党交往的历史背景

中华民族的血缘历史脐带,两岸对和平的共同诉求,终于化解了海峡两岸几十年的隔阂,使两岸政党交往有了现实可能。

(一)海峡两岸进行和平谈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

海峡两岸尚未统一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早日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和谈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一贯主张。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与我们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行商谈。1981年,叶剑英提出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第一条就是建议举行国共两党的对等谈判。1983年,邓小平再次呼吁两岸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1995年,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讲话再次强调,海峡咫尺,殷殷相望,不能“老死不相往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1]

新世纪,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失去在台执政地位,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台独”“分裂势力千方百计阻挠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几乎陷入僵局。对此,胡锦涛多次强调“和为贵”、“和而不同”。2004年,在陈水扁准备“5·20”演说时,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5月17日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遏制“台独”,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阴谋。为改善两岸关系,声明明确提出了包括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等七条具体建议。[2]2005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明确遏制“台独”底线的同时,胡锦涛以务实的态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强调,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做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3]胡锦涛提出的反“台独”、要和平、政党之间要交往的主张,体现了中共在两岸关系上具有了更多的主动性、灵活性与可行性。

(二)台湾岛内存在认同“九二共识”的政党,给两岸政党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的台湾政坛大致分为泛绿与泛蓝两大阵营。泛绿阵营包括民进党、台联党与建国党等。民进党于1986年成立,1991年通过了“台独党纲”,2000年上台执政后,陈水扁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与“台独”分子一起推动所谓“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蓄意挑起两岸的对立。

泛蓝阵营包括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等。国民党执政的长时期里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追求国家的统一,坚决反对与打击“台独”。但是李登辉时代逐渐偏离了一个中国立场,纵容与支持“台独”,使国民党丧失了在台的执政地位。与“台独”不同的是,新世纪的国民党坚持不独不武、互荣共利的路线。2000年成立的亲民党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政党,有着强烈[]的“台湾意识”,也有着浓厚的华夏情怀。亲民党一贯强调,“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台独”从来不是亲民党和台湾应该有的选项。亲民党认同“两岸一中”。新党1993年成立时就提出了“政治改革、党内民主、反对金权、反对‘台独'”的四大主张,一贯旗帜鲜明地倡导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2001年,新党访问大陆时曾与中共

中央台办达成了“六点共识”,开创了两岸政党交往的先河。

2004年底台湾岛内的“立委”选举中,泛绿阵营得票率为43.51,泛蓝阵营得票率为46.85,“蓝大绿小”、“朝小野大”的政坛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各政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展开了新一轮的纵横捭阖,国、亲、新三党都选择在两岸互动的议题上出招。

(三)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是岛内的主流民意

20世纪20年代台湾有言:“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海峡两岸同文同脉同根,“两岸是一家人”不是政治判断,而是血脉使然。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彼此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展、产业

延伸阅读:

实提高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了共产党人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在不断总结经验、民主、求实、创新的基础上,适时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社...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这一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理应走在其他组织前面,把自身塑造成学习型的政党。加...

西方政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新变化政党最早出现在西方。在长期的政党政治实践中,西方国家的政党形成了一整套执政和自身建设的理念、规则、体制和机制,其中不乏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第一,执政党既全面掌控公共...

政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的清醒认知文章标题: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的清醒认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具有很强的...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