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委]《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知识问答 问:请介绍一下《规则》的主要内容。 答:《规则》共5章17条,包括“总则”、“组织与职责”、“学习内容、形式与要求”...+阅读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引发了宏观经济局部出现过热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自去年下半年
以来实施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措施。到目前为止,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
把目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争取取得此次宏观调控的更好成绩,为"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不懈努力。有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我们具备很好的条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种各样的挑战,争取在2004年和2005年中取得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新成绩。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4年和2005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据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上年,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如果200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上。在2004年和2005年这两年中,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的作用下,农业增长速度将较为明显地高于前几年,实现速度在4以上的增长;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呈略有减缓的趋势,这两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11.7和10.9,这两年中重工业增长仍将快于轻工业,但是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差距将减小到一个百分点左右;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4年和2005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明显提高,这两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分别为7.9和7.5,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达到68330亿元和7865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7.1和10.8,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4.0和15.1。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2004年投资增长速度虽然受到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有所减慢,但是名义增长率仍将高达24。如果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见效,2005年投资增速可望继续减慢,名义增长率降为15左右。我们必须注意,这样较高的投资增长使得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占GDP的比率持续攀升,预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将超过50,2005年将进一步超过51,这是一个必须立即引起我们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在2003年转负为正,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零售价格指数都将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趋势。虽然目前尚不会出现太大的通货膨胀,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能的价格上涨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预计2004年和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2.8和2.4,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4.0和3.2。
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2003年有所减慢,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增长8.4和7.5。由于2004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将明显加快。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将达到上世纪末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和2005年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到达6.5左右。
在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的拉动下,2004年和2005年我国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提高,消费将出现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这两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51760亿元和5803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8和9.5,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2.1。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3年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年的进出口增长势头仍十分强劲,预计2004年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都将达到30左右的水平;2005年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但是仍然有望保持在20左右。这两年对外贸易仍有可能保持一定数量的顺差,但是顺差数量将会有所下降。
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在2004年12全文查看和2005年两年中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超过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必须密切注视国内外各种尚存和新出现的不利因素可能对宏观经济调控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所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革
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的健康增长。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进行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次宏观调控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政策:(1)货币政策:两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扩大贷款浮息幅度;等等。(2)土地政策:国土资源部实行土地管理部门的省以下垂直领导,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和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对部分行业和城市实行了农用地转用停止审批半年的措施;等等。(3)行政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实行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银监会严查过热行业和地区的贷款,全面清理金融机构对在建、拟建项目已发放或已承诺的固定资产贷款的使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三行业投资的意见;严肃处理"铁本"事件;等等。(4)供给政策:国家推出了各种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保护收购价格;积极增加煤电油运的供给能力;等等。(5)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调减国债发行量;调整国债资金使用结构;等等。
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是必要的、及时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形势是在向趋好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2)货币信贷增势减缓;(3)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4)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效果;(5)消费市场稳中趋旺;(6)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快速增长;(7)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重要进展;(8)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宏观调控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应该说,目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基础还不是十分牢固,宏观调控目前只起到了抑制宏观经济过快增长的作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有缓解,但是投资增长过快和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呈现反弹的苗头;煤电油运的供求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货币供给和信贷增速虽明显回落,但是,一方面M2的增速已经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与价格上升速度之和,M1和M2的增速目前均已低于全年的调控目标,流动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外汇占款继续快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不减,信贷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各种价格仍呈现上升势头,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在加大。
宏观调控的三种可能结果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此次宏观调控,可能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三种可能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得当,如同1993-1996年那次宏观调控一样,使投资过热的部门和相关部门较好地实现"软着陆";二是经济增长受阻,出现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三是调控不到位,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我们既要避免调控过度,造成"硬着陆",也要防止宏观调控措施调整时机掌握不当,再次出现反弹,而要争取较好地缓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增长。
1、抑制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增长,较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此次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经济过热有着明显的不同。当时出现的问题是投资和消费的全面过热,而目前只是投资过热,同时有效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在投资的问题中,又不是全面的投资过热,而只是某些部门的投资过热,对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仍显不足。目前价格上升水平尚明显低于前几次过热时出现高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一方面,"过热"是局部性的,程度明显低于前几次;另一方面,面对的局面却更为复杂,人们的期望水平比以前要高得多。
要想实现宏观调控的较好效果,首先需要持以时日,切不可半途而废。是否进行宏观调控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的事情。因此,不到形势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决策者是不会下决心开始宏观调控的。宏观调控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不进行宏观调控,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宏观调控见成效,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期望在较短时期内即可结束宏观调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取得宏观调控的成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屡屡出现过热是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宏观调控的成功。1988-1989年的宏观调控证明,当政治环境出现问题的时候,宏观调控是难以顺利进行,难以产生理想效果的。1993-1994年的宏观调控证明,当我们明确改革目标,积极推进改革时,宏观调控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的大方向,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具体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为1993-1994年的宏观调控较好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根本保证。同样,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此次宏观调控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取得较好结果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完全能够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争取此次宏观调控的成功。
2、避免出现"硬着陆"。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的时期时,如果宏观调控力度掌握不当,过多地使用行政手段,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
目前有一些值得警惕的迹象:某些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下降过快;工业产成品库存明显增加;企业间债务欠款拖欠日益增多;银行出现新的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大;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都会是导致"硬着陆"的导火索。
3、防止回落后再次出现反弹。
目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出现反弹具有内在动力,这是出现反弹的制度条件。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调控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现在已经采取了的重大措施,虽然使许多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手续不全、违章违规的在建、拟建项目停了下来,但是由于目前投资仍在高位运行,价格仍呈上升趋势,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宏观调控一旦放松,相当数量的已经停止的项目就会重新上马,甚至出现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导致反弹。
目前国内蕴藏着相当数量的资金,具备着出现反弹的物质资金条件。首先,到目前为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盈余数量可观,上半年财政盈余接近2000亿,同时在紧缩政策下财政资金的使用又必须受到控制;其次,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一直快于贷款增加,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目前已接近6万亿元,银行存在着使用好这些资金的压力;再次,民间资本积聚,力量日益壮大,需要寻找出路。我们必须有效地引导好这些资金的使用,防止宏观经济回落后出现反弹。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出现反弹的可能。从一些有关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可能出现反弹的问题: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半年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
7、8月以来出现了停止下降、甚至略有回升的势态。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与GDP增长低于10相比,仍显过快。其次,8月份工业增加值一反此前五个月增速减缓的趋势,同比增长15.9,比7月增速提高了0.4个百分点。然而,最需要警惕的是,价格上升因素形成的压力越来越明显。
宏观调控要重视价格波动问题
在历次因经济过热而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对居民直接影响最大的,还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最大危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害宏观经济整体的效益,而且由于它对收入分配格局所产生的冲击而会导致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三次经济过热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宏观调控中,要十分重视价格波动问题。宏观调控时机和力度的掌握,不仅要关注眼前的价格波动水平,还要分析判断价格水平的可能变动趋势,做到未雨绸缪。价格波动水平不仅是是否需要宏观调控的信号,而且应该是宏观调控成效的判断标准。
在当前的这次宏观调控中,虽然目前价格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是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确实存在着多方面的价格上涨因素:
第一,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上游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必然要向下游产品传导,引起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第二,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表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企业商品价格来看,上游产品的价格仍然处于上升状态。
第三,由于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降,使我国粮食的生产与消费出现了缺口,粮食及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第四,目前行政性涨价密度和力度都较大,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料、交通运输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诱因之一。
第五,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生产成本提高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有分析表明,8月份我国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只上涨了5.3,与上月持平,但是,其中翘尾因素为3.7个百分点,比上月减少0.8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了0.8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价格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不超过3左右的水平上。
政策建议
1、宏观调控中要处理好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使用原则。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必然需要结合使用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往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在形势较为严重的时候,为了尽快扭转局面,适当地侧重使用一些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是在形势不是十分严重时,特别是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则应该更侧重于使用市场手段。过多地强调行政手段往往事与愿违:或者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出现反弹;或者由于"一刀切"而形成某种程度的"硬着陆",不仅对宏观经济增长造成损失,同时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中,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强市场性强的调控手段的使用,而减少行政性强的调控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手段的选取和使用中。
2、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提高银行存贷款利息率的必要性更为明显:
第一,提高利率是适应当前价格变动趋势、减弱各种可能引起价格上升因素的作用的需要。
综合各种因素的分析已经表明,目前各项价格水平处于上升状态,可能引起价格上升的因素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需要提高利率、未雨绸缪。目前的银行利率水平是在前一段存在通货紧缩问题时设定的,而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目前执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978年以来最低的水平,而且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利率差是1987年以来最大的。这种状况不适应当前价格变动的趋势,应该提高利率。
第二,提高利率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出现反弹的需要。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内,宏观调控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但是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增长率仍然偏高,宏观调控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在实现一定回落后再度出现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有效引导,而提高利率正是一种必要和有效的引导手段。
第三,提高利率是更好地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在货币政策工具中,调整银行准备金率更多地直接影响货币的供给,而较少地直接影响货币的需求。在当前的宏观调控工作中,成本较低的货币供给是出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条件之一,而抑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重要方面则是需要抑制货币需求。提高利率能够比较好地同时调控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第四,提高利率是当前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当局一般应该正常地维持适当的正利率状态,这样才能使储蓄者能够在限制当前消费、进行储蓄时,是有利可图至少是不致损失的;而借贷者进行借贷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项原则。不排除某段时期中、某些情况下出现负实际利率状态,但是货币当局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及时纠正负实际利率状态,理顺各方面经济关系,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五,提高利率是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成为社会可预期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需要。
宏观调控能够产生积极有效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公众对可能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理性预期,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是公众可预测的。调控政策只有建立在公众可预测的基础上,宏观调控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和积极的作用。当前多数宏观经济信号都预示着升息趋势,提高利率应该是宏观调控因势利导的必然结果。我们在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努力使宏观调控具体政策成为社会可预期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第六,提高利率是在当前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需要。
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抑制投资的总量和结构性过热,只有有效地抑制住这些问题,才能真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需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首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利率一方面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投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将经济波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弱,有利于在存在价格水平上升压力的情况下保护一般居民利益不受或少受影响,在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更好地体现"注重以人为本"和"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则。
3、对财政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2004年国家财政仍然在发行1000亿元以上的国债,财政政策仍然具有扩张性特点。虽然财政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但是总的政策方向与宏观调控仍有不相适应之处,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以使财政政策能够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目前财政政策的积极调整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大幅度地缩减国债发行规模,除了筹集十分必要的国债建设项目的后续资金,和必需的国债还本付息资金之外,要严格控制国债的发行。二是,继续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倾斜、向环境保护倾斜、向基础教育等社会事业倾斜。
4、宏观调控要将解决短期波动问题与长期结构调整问题结合起来
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基本上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问题。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特点,以及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的需要,我们应该注意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要将解决短期波动与长期结构调整问题结合起来,使宏观调控能够产生更大、更充分的效果。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投资率过高、投资增长速度偏快,以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目前的结构性过热也主要表现在某些部门的投资增长过猛上。宏观调控可以较快地解决某些部门投资增长过猛的问题,但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在宏观调控中争取解决或改善投资率长期过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次宏观调控便能够在解决当期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的同时,为长期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较好的基础了。
解决投资率长期过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压投资,而在于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不断扩大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关系趋于合理。
12全文查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特别是某些部门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引发了宏观经济局部出现过热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自去年下半年
以来实施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措施。到目前为止,此次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继续向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
把目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争取取得此次宏观调控的更好成绩,为"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不懈努力。有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我们具备很好的条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种各样的挑战,争取在2004年和2005年中取得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新成绩。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4年和2005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如果我们能够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据预测,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上年,GD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如果200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上。在2004年和2005年这两年中,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的作用下,农业增长速度将较为明显地高于前几年,实现速度在4以上的增长;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与2003年相比,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呈略有减缓的趋势,这两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11.7和10.9,这两年中重工业增长仍将快于轻工业,但是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差距将减小到一个百分点左右;在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2004年和2005年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明显提高,这两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将分别为7.9和7.5,缩小了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达到68330亿元和7865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7.1和10.8,名义增长率分别为24.0和15.1。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已经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2004年投资增长速度虽然受到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有所减慢,但是名义增长率仍将高达24。如果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见效,2005年投资增速可望继续减慢,名义增长率降为15左右。我们必须注意,这样较高的投资增长使得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占GD的比率持续攀升,预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的比率将超过50,2005年将进一步超过51,这是一个必须立即引起我们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缓解的问题。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在2003年转负为正,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零售价格指数都将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趋势。虽然目前尚不会出现太大的通货膨胀,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可能的价格上涨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预计2004年和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2.8和2.4,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率将分别为4.0和3.2。
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2003年有所减慢,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增长8.4和7.5。由于2004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将明显加快。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将达到上世纪末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2004年和2005年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将到达6.5左右。
在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的拉动下,2004年和2005年我国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提高,消费将出现较稳定的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这两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51760亿元和58030亿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8和9.5,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2.1。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3年我国进出口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年的
延伸阅读:
2017年最新中国共产党章程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章是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为指导,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而制定的党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有力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反映党的学说发展状况...
解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中国谜语大会题目中国谜语大会题目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 2:不知医药何来,忽然沉疴脱体。 (打一西汉人物) 谜底:霍去病 3: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宜在下。 (打一字)...
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 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 关于中国共产党××镇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 (x年x月x日中国共产党第x次代表大会...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班级: 姓名 (说明:竞赛时间为4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
“一国两制”是中国智慧央视网消息:见证历史的香港会展中心,美丽的维多利亚港,7月1日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别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天上午出席了在香港会展中...
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今年工作预期目标的指标之一,这一变化背后释放了三大信号。 信号一:感受真实“温度”精准制定政策 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人所熟知...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解读党的章程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大法,被誉为党内宪法,而其中的指导思想则是这个政党设立目标、制定政策、指导实践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础,通俗地讲就是政党执政的灵魂。下面是小编整理...
关于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 中国共产党××镇第×次党员代表大会 关于中国共产党××镇第×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 (x年x月x日中国共产党第x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