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小城镇建设计划]小城镇建设,坚持创建城市化示范镇为目标,以中心镇建设带动中心村建设,有效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为此,2011年小城镇建设计划如下: 一、坚持建设标准 对城镇的所有建设,一律...+阅读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程度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一、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
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了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小城镇是城乡共融的对接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小城镇是繁荣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是继续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小城镇的发展虽然有效弱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甚至一定时段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缩小城乡差距、改变二元格局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发展小城镇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城镇具有聚合辐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能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将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商品生产和流通,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小城镇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是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的基地,发挥着纽带作用,有效地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将城市与农村连接起来,把封闭和分散的农村市场纳入到以城市为中心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中。小城镇是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尽早改变我国城镇化滞后的状况,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而通过大中城市来吸纳农村人口,其潜力是不大的。如果以小城镇的人口占我国城镇总人口的比例作为小城镇对城镇化贡献率,可以看到小城镇对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发挥着重大作用;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内需12全文查看的需要。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带来农村人均占有资源的增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务农农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从而最终缓解我国内需不足的矛盾。发展小城镇是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居住,有利于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城镇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方式,打破了一村一族的居住格局,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小农意
识,树立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开放意识,养成讲卫生、爱清洁、讲公德的良好风尚。发展小城镇,拓宽了农民就业空间,有利于减少农村纠纷,净化社会空气,维护农村稳定。
二、东兴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历史回顾(3个发展阶段)
(二)现状分析(国际、国内城镇化水平发展,目前正进入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加速时期,如何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
东兴区1989年拆县建区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有进城求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东兴区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了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要“搞好小城镇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江泽民在十五届四中全会闭幕会讲话中又强调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拿出方案,加紧实施”。2000年,又颁布《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市、区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战略都高度重视,建立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他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搞好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对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一切都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经济结构调整,为东兴区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前提。在结构调整中,城市较小城镇而言,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高,于是就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农村小城镇;而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又到小城镇兴办企业,发展
二、三产业;一些传统的产业,也转向发展
二、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于是作为乡镇企业载体的小城镇就发展起来了。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东兴区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小城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为东兴区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到2001年底,东兴区共有建制镇(不包括三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区人口达万人,特别是中心镇发展较快,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心镇被区上作为发展重点,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住宅建设稳步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到2004年底,小城镇人均建设面积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建住宅中,楼房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到2004年达。住宅内部设施日益配套,功能趋于合理,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镇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到2004年底,小城镇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建制镇用上了自来水,全部建制镇通了电,部分小城镇建起了液化气供气站和有线电视。涌现出了一批规划合理、特色突出、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的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也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中国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战略的不竭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进城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由于政策鼓励,一些在农村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求在城市作更大的发展,有的在城市买房、买车,把子女送到城镇接受教育,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有的农民,由于农村耕地少,就业困难,就到城市打工,每年上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就反映了就种状况;还有农民自己起来建造城镇,广大农民这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城和造城,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三)存在问题
1、思想不解放。东兴区在小城镇建设上长期走一种固定保守的建设模式,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没有认识到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根本途径。
2、规划不严肃。东兴区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因时制宜地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深化,规划随意性大。
东兴区在小城镇建设中没有因时制宜地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深化,规划随意性大。规划在先,建设发展在后,作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镇,必须用成熟的思想指导其建设,以保证小城镇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镇布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级政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城镇干部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对城镇建设的规律不很熟悉;城镇干部更换频繁,由此带来的短期行为使规划执行丧失了连续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镇数量盲目扩张,布局分散,乡乡有镇,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小城镇规划单纯地就城镇论城镇,忽视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往往只从小城镇本身出发来考虑问题,忽略了其所在县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各个小城镇过分扩大各自的中心地位和对外所产生的吸引力,导致各个小城镇性质相似,毫无特色可言。并且,由于缺少宏观调控,小城镇内部基础设施呈现“小而全”的局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小城镇的盲目建设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质量难以保障。在目前我国西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地比较普遍。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马路经济”较为普遍。从我国西部现有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多数小城镇往往是沿过境公路两边逐渐形成的,形成了明显的“马路经济”。这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形下,公路与小城镇之间并不分设,也没有明确功能分工,过境公路既是小城镇内部的主要交通性道路,也是小城镇内部的主干道,逐渐形成了小城镇公路两侧商业服务业集中、行人密集、交通拥挤等混乱现象。究其原因,这些类型的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小城镇在建设中资金紧缺,而过境公路无疑是利用国家投资、搞活本地经济的切入点。这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沿过境公路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行为,在建设初期,无疑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小城镇的相关产业,为小城镇提供了商品交易机遇,传达了外界需求信息,使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轴向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过境车流的通达性,给小城镇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了资源的更多浪费。
过分强调小城镇的轴向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对小城镇核心区的建设,使商业、服务业集中于国境公路两侧,忽略了小城镇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到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这类建设用地多是夹公路建设,纵深不足,致使小城镇内部市政工程措施无法开展,各项市政工程也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
3、体制不健全。东兴区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机构及管理办法。
4、服务不到位。东兴区在小城镇建设上没有研究制定更多的有力有效举措,不能及时分析处理好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三、加快东兴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领导,突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依靠农业本身提高效益的思路不足以取,要坚持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高,针对个别基层干部在东兴区小城镇建设上的错误认识,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把发展经济作为小城镇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开放,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要大胆改革,大胆实践,坚持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要进一步强化对小城镇建设的领导,
2、因地制宜,突出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性
小城镇建设切忌“千城一面”。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但在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之中,不能忽视小城镇风格特点的研究,对小城镇自身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的把握。由于小城镇建设属于城市的范畴,所以规划工作者不能以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来指导小城镇的建设,不能以棋盘式道路为主、小城镇中心不宜设市场、民用建筑不能般高,不能套用大城市的建筑布局。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城镇外部交通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与心理因素的变化等因素也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规模。一般而言,当小城镇的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才能发挥集聚作用,而东兴区小城镇规模大多在1万人以内,小城镇内部的生存环境、就业状况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城市;同时,小城镇内部例如住房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社会公用设施水平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农村居民进城的门槛。因此,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目光由大中城市转向小城镇,首先要使小城镇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集聚效应。
对于小城镇发展中没有特色的问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应首先对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进行宏观分析,确定小城镇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小城镇的产业特色;其次要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小城镇小巧近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以强化小城镇的建设特色。一个城市,只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城市才有了自己的个性与灵魂,才有生命力。
3、科学布局,突出小城镇规划的严肃性
小城镇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陈怀录认为,在明确了这一点要求之后,解决目前我国西部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小城镇规划就城镇论城镇的问题,要重视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不可能脱离其所在区域而独自发展,而必须在大区域背景下,协调好“点”与“面”的关系,才能使之健康、合理地发展。所谓城镇体系规划,就是要通过区域人口、产业与城镇的合理布局,协调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方面的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体系整体利益的不断增长。同时,通过城镇体系规划,综合分析小城镇所处的特定环境与其所具备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资源状况等特殊条件,合理确定小城镇在区域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进一步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发展方向与规模,从而合理规划小城镇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使之更好地带动小城镇经济的发展。
对于小城镇沿马路轴向式发展的问题,应采取“近而不进,惠而不扰”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过境公路给小城镇带来的发展机会,又要将干扰程度降到最低,避免片面回避。在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首先优化小城镇内部的路网结构,突出小城镇核心区的吸引与辐射作用,尽量将小城镇沿过境公路一侧发展,合理组织小城镇内外交通。过境公路与小城镇内部道路要做到有效的衔接与组织,充分发挥过境公路的交通职能,合理规划小城镇内的生活性主干道,尽量减少小城镇内部道路与过境公路的平交道口,可适当采取局部立交的方式,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同时,可以通过对小城镇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各行业优势的分析,客观地评估小城镇的实际消费水平,从而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商业、服务业规模,使小城镇各功能分区趋于合理化。
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有深度。首先编制小城镇规划要搞好“五个结合”与东兴区区域规划体系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积极培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相结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其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其三要注意八个问题;①乡镇企业要相对集中;②居住区的按排要合理凑;③处理好交通和城镇的关系;④处理好公共设施与生活设施;⑤要注意绿化的配套;⑥要做好各专业规划的配合;⑦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彩民族特色;⑧总体规划批准后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要着眼全局,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要准确定位小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首先,要尽快编制县(市)域内城镇体系规划,尽快形成“县城(市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镇体系新格局。准确定位中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在体系中的职能、性质。在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搞好小城镇规划。这个规划,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小城镇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相结合;五是小城镇建设与调整社会结构相结合。规划要突出经济特色,突出社会发展,形成各自的特点。同时,力求从规划布局,从环境、绿化品位等方面反映出每个小城镇的个性与特色,形成自己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和建筑特色。
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既要坚持建设标准,又要防止贪大求洋和乱铺摊子。
规划中,要突出重点,重点就是中心镇。所谓中心镇,就是第二大县城,第三大县城,在一个县(市)区域内,不宜过多,两三个为宜。这些中心镇,一要地理位置适中,不能把中心镇靠近县城,也不能太边远,要分布均匀,便于群众进行商贸活动;二要在经济上能起到辐射作用,要在整个区域内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富裕;三要有示范作用,能产生经验,推动小城镇建设;四要交通便利,人们生产生活方便,有利于商品流通,最好靠近铁路、河流、公路。为了突出重点,湖北省撤消镇、乡办事处414个,在全省范围内对200个中心镇进行规划建设,效果比较好。
中心镇的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突出特色,适度超前。要从中心镇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出发,统一规划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贸区和休闲娱乐区,科学布局,综合配套,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湖北省建设厅总结出的中心镇要抓好“五个一”建设的经验,可资借鉴。即中心镇镇区要抓好建设一条样版街(山区镇一纵一横,平原镇两纵两横,每条街道不少于0.3公里,临街房屋造型新颖,有特色,各项设施配套),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居民小区(山区镇不少于30户,平原镇不少于50户),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商贸小区(集聚商户山区镇50户以上,平原镇80户以上),建设好一个工业(产业)园区,建设一个布局合理的绿化体系。
4、创新机制,突出小城镇工作的服务性
12全文查看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程度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一、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被放在了“五个统筹”
的首要位置,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中央还明确提出了小城镇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小城镇是城乡共融的对接平台。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量工业品积压,农村商品供应品种少,选择余地不大,同时随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镇成为城乡互通有无、完成市场对接的平台;小城镇是城乡人才流动的平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过剩,而另一方面农村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滞留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发挥在城乡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引导城乡人才有序合理流动。小城镇是深入农村腹地,传播城市文明和辐射农村经济的桥头堡。小城镇向处于广阔农村腹地的农民传播了城市的思想观念、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生活方式等,成为广大农民接触现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镇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的进城愿望变成现实,率先进城的农民以自己抚育文明的生活体验,向“后来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为城市化做着无声的宣传。而且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在资金方面对农村的“反哺”作用,使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镇涉农企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小城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首先,城镇是农村乡镇企业的最佳聚集地,这既可以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又可以资源、环保、规模效益、公共设施等综合优化理想效果,同时小城镇也是未来变动升级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从农业现代化内涵看,小城镇为农业环境现代化提供了空间环境,而空间环境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依托和载体,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其次,从农业产业方面看,小城镇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城镇发展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迁移并逐步实现“农转非”,这样可以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土地集中化、经营的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从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条件;第三,小城镇发展为农民现代化,即农民知识化、智能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可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文化、卫生、餐饮、娱乐、信息、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为进入小城镇的农民知识化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农民实现非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自身现代化步伐。
小城镇是繁荣农村市场
延伸阅读:
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一、小城镇建设开展情况 **镇地处**市东部**河畔,距离**市主城区约20千米,**公路和**高速沿镇区穿过,辖45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80.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
浅谈我县小城镇建设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
小城镇建设考查团考察情况的报告关于赴**等镇考察情况的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水平。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同志带队,率市农委、**等...
国内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综述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urism towns after 90s "convergen...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
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城镇建设工作汇报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范文_城镇建设工作汇报范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大通镇位于铜陵市南郊,古名澜溪,历史上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曾有小上海美誉...
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报告一、我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我县小城镇建设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下,切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
小城故事串词小城故事-串词 有那样一座小城,我们一起生活,共同享受每日的快乐时光;有那样一座小城,我们一起追逐,写下我们的故事,当然还包括你和我的幸福 小城故事串词 16:00-18:00客户来宾入...
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一、我省小城镇现状与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小城镇 近年来,陕西许多小城镇加强对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有产业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快、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