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公文写作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12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学校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一、适用条件:学校无传染病疑似病人。 二、处理原则:坚持以各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为主。 三、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㈠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经常开展爱...+阅读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xxxx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 突发性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1.4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1.5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2 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

由院领导组成,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指挥机构成员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

2.2 日常管理组织

由感染控制科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2.3 专家委员会

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调查和采取的治疗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2.4 应急处理机构

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3 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

感染控制科负责开展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苗头。

3.2 预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

3.3 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性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控制科核实后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4 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4.2 应急响应程序

4.2.1 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4.2.2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4.3 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4.4 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特别重大以下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 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5.2 奖励

院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参加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5.3 责任

对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4 抚恤和补助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5.5 恢复生产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恢复生产。

5.6 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后,服从上级行政部门指挥,做好向疫区提供的各项救援工作。

6 应急保障

6.1 技术保障

6.1.1成立突发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成员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6.1.2 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6.2 后勤保障

6.2.1 物资储备

建立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交通及通信工具等设施。

6.2.2 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所需资金,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6.3 培训

感染控制科要定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医务人员进行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系统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

6.4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参与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性传染病疫情。

7 附则

7.1 本预案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7.1.1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7.1.2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7.1.3 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7.1.4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7.1.5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7.1.6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7.1.7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7.1.8 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7.2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九象整理 编辑 应急预案

延伸阅读:

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制度...

幼儿园关于预防传染病告家长书幼儿园关于预防传染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春季天气开始转暖,各种病原体也开始蠢蠢欲动,成为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

传染病救治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 (一)就诊病人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送相应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对诊疗用品进行消毒、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按规定时限报...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园发生、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我园正常教育教学、科研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幼儿园预防传染病责任书甲方: 幼儿园法人代表: 乙方: 教师: 丙方: 家长: 幼儿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防传染病的发生,不断增强幼儿园和家长的安全责任意...

关于做好全乡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村民委员会、乡直各单位: 为加强我乡防疫防病工作,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结核病、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

传染病迟报漏报原因及管理策略传染病迟报漏报原因及管理策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目的:减少和防止传染病信息漏报的发生,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和管理质量。 策略...

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二、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涉及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 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 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