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与第一产业相比,农民在 二、三产业上增收的潜力更大,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和经营收入。 1、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打工”机会。##市充分挖掘本...+阅读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有二十多年。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最新一轮高速增长,已经有五年时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上半年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在1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是增长的。粮食连年增产,肉、蛋等副食品供给增长潜力很大。以长期的经济史视角观察,农产品价格有相对上涨的趋势,但目前所发生的猪肉和其他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是短期问题。整个经济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即使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常有的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趋势。从中长期观察,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为:
——中国具有比过去雄厚得多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原材料到机械设备,供应能力都是充分的。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将进口更多的商品。
——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劳动力比较便宜的优势短时期不会丧失。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制度在不断完善。
——中国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全国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给中国提供了比较好的外部条件。
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不是盲目乐观。中国经济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第一,资源和环境制约,土地和环境的成本在上升;第二,发展不平衡,包括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第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包括收入差距扩大和其他社会利益的冲突;第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五,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及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都是大问题,如果搞得不好,都是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提出实行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许多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国家发展的任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应地,采取五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政策:
第一,用推进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第二,实行协调发展战略,缓解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近30年来,中国各地区经济、城市和农村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总体上是扩大的趋势。这反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经济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2004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呈缩小趋势,全国省与省之间的差距随之缩小。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近期还难以形成地区差距稳定缩小的态势。作为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应该能够做到的。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协调发展战略,抑制差距继续扩大。当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特别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发展严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地区。
地区差距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反映。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中国在从两方面努力:一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一是农村的建设和改革。已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加强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在增加。
第三,实行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这种变革带来发展活力,也蕴含着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千百年来处于停滞状态的农民的生存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变化增加了就业的流动性。加上多年积累起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这就使人们感到,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也比过去突出和复杂。
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精神是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协调和稳定。新的政策,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注重民生,注重解决社会问题,包括实行更加积极的反贫困政策,扩大就业的政策,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保证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要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高的社会福利会降低竞争力,伤害经济活力,这也是要避免的。
第四,中国将进一步加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追求互利共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得到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中国对于世界,世界对于中国,有相互调整和适应的问题。
中国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贸易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现在中国对外投资数量还很少,但增长速度很快。中国对外投资不光考虑自身的利益,也充分考虑投资对象国的实际需要和利益。
中国支持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国际贸易磨擦和利益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完全可以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扩大各方面利益的汇合点,通过磋商与协作妥善解决,实现共同发展。
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中国实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过去四年职工工资总额呈两位数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反贫困等方面所采取的改善民生的政策,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在对外贸易中过去长期实行的“奖出限入”政策已经改变,最近又取消或者减少了2800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关税已经大幅度降低,将会进一步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其他重要商品的进口。人民币汇率是持续小幅升值的趋势,今后将继续根据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将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制度。这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将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的改革将会一如既往,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渐进式的策略。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总共不到10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困难可想而知,而且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就像一艘负载沉重的大船在大海风浪中前进,必须十分谨慎地驾驶。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情况,大家都承认是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是可以乐观的。(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作者在东亚投资论坛上的演讲)
延伸阅读:
正视现状科学调控实现我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适时提价。 经验证明,水价成倍增长时,其用水量会大幅度减少。当回用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比价合理时,才能提高人们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自觉性。因此,提高水价是实现...
某市水利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在新的历史时期,水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才能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
税务系统国税税收可持续增长调研报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税收持续增长,国税收入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幅,更是高位运行,完成各税收入8689万元,同比增收2322万元,增幅高达36.5%,创下超历史、超同期、超...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地处首都南大门的xx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超前化解、控制越级、减少群访、避免重访、严防激化为主要目标,探索推行了信访稳定“三个一”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
企业改制过程中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取向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巩固成效、分析问题、创新突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进共青...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171-03 DOI:10.13535/jki.11-4406/n.2016.22.084 1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及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解决以企...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1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的储备。 人才的储备是保持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具有动态分析人才需求、有计划的配备...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
为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