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就是衔接,也叫连接。它的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前后连贯起来,也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严谨。 大多数文章需要用过渡语言,或用过渡词,或用过渡句,或用过渡段,使文章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整体。 怎样运用过渡语言呢?这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一般来说,可以这样考虑。
(1)当文章上下层次的内容比较单一,两层的意思相近时,或者两层的意思转换、跳跃不大的地方,可用过渡词或词组。时间转换用时间词,地点转换用方位词,表示意思转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表示结论的用“由此可知”、“可见”等,表示因果关系的用“因为”、“所以”等,表示总结的用“综上所述”、“总之”等。
(2)当上下两个层次内容比较复杂,层次跟层次之间意思有较大转换或跳跃时,用过渡词语可能连接不起来,但用一个较简单的句子可以连接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过渡句。例如:有一篇文章,上一段写了广州的冬天,下段要写上海,就用设问句过渡:“广州的冬天是这样,上海呢?”又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前面写了中国提出用自己的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写了帝国主义的嘲笑和工程的艰巨,接着在第四自然段开头有一个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一句前半部分承接上文,下半句开启下文,即转入到勘测线路的叙述。
(3)当两个层次的意思相隔很远,有着很大的转换或跳跃时,就应该用过渡段。这种过渡段虽然自成段落,但都是句子不多的小段,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短句子。例如课文《伟大的友谊》中有这样一个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课文的前半部是写恩格斯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的事,后半部写两人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如何亲密合作,两部分的事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从生活转到事业跳跃很大,就用了过渡段,把不同内容的两个部分自然而严密地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