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事迹材料

安置帮教先进区县事迹材料

12月04日 编辑 fanwen51.com

[普法、民调、帮教中心户长事迹材料]普法、民调、帮教中心户长事迹材料 镇普法、民调、帮教中心户长事迹材料,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鸡犬之声相闻,和睦相处往来”,这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距现实十分遥远。然而来凤...+阅读

近年来,区帮教安置工作在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突出因人施教、实行长效管理”的举措,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网络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部分人的安置和帮教工作,每年年初都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三个文明考核和综合治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分析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并从抓组织网络入手,大力加强三级帮教组织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二是完善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网络建设,全区7个街道全部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每年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接待站人员名单。三是加强社区、村帮教小组网络建设,每个帮教对象都有3-5人组成的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二、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分等级管理

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帮教安置工作逐步社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加强衔接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是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区由于奥体中心建设和新城改造,拆迁量大,人口转移多,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给衔接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帮教人员主动到派出所调查核实,及时给住到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办理委托管理,做到回归一个月内建立帮教组织,保证回归一人,帮教落实一人。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街道帮教安置工作接待站、社区(村)帮教小组层层签订帮教安置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包片、包点、包人工作机制。对帮教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四项制度。即每月谈心制度,帮教小组每月与帮教对象谈心一次;每季汇报制度,帮教对象每季度向帮教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半年总结制度,帮教小组半年对帮教对象的表现进行一次总结;年终评鉴制度,年底对《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手册》统一收回进行检查和评鉴,评鉴结果年终纳入对司法所的考核。给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社区或村发放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的《帮教工作手册》,对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是我区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帮教安置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是定期排查梳理。

1、坚持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梳理。摸清人头底数,逐人补充完善有关档案材料。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犯罪类型和回归社会后的工作、生活、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列表造册,逐人登记,以便准确、及时地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为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组织各司法所对2004-2008年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排查,做到人员底数清、活动情况明、帮教组织落实、台帐资料齐全,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头一一制定了管控工作方案及具体工作措施,组织“三帮一”及“五帮一”帮教小组重点监控,确保管控到位。

四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每年帮教安置专项排查,进一步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档案,按市局要求对5年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行“一人一档”,确保每个帮教对象档案资料齐全。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青少年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登记造册,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五是进行分级管理。为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以及涉黑、涉毒、“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和帮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指导各司法所按照《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帮教对象等级管理测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对2007年以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分等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将刑释解教人员分为宽松管理、一般管理、重点管理三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帮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12全文查看、突出因人施教,热心解困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拓宽安置渠道,多途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引导、扶助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对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

、自留地;对城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对年老体弱,符合低保条件,协调民政部门积极为他们办理低保。如南苑街道国泰民安社区刑释人员张某,父母双亡,刑满释放后没有住处,身体又有病,帮教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既给他申请了低保,又把街道的门面房减让租金出租给他,张某深受感动。为了回报社会,张某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去年4月30日刑满释放的杨某某,回归后家人拒绝其进家门,致使其无处安身。得知情况后,区、街道、社区帮教人员多次上门做杨某某家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各方协调,妥善解决了杨某某的家庭矛盾,杨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写信给区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一定重新做人,决不辜负帮助过她的人。

二是注重真情帮扶,爱心感化困难刑释解教人员。

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帮教安置工作实践中,我们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其实施感化教育,用真心开启帮教对象心灵的锈锁,唤回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这样,不但让刑释解教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而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困难帮扶工作,区、街、社区(村)各级帮教组织每年年初对近年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走访,确定困难帮扶人员的名单。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带上米和油等生活用品,上门一一走访帮困。如滨湖街道解教人员陈某某,2008年春节前解教后生活遇到困难,当区、街帮教人员给他送去米和油等生活用品时陈某某深感意外。陈某某表示决不辜负政府和帮教人员对他的希望,今后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和所有关心他的人。

三是突出帮教重点,做好重点人头帮教转化工作。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除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重点人头排查外,在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都安排专人对具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防控,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上门帮教,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涉毒类回归人员,引导他们远离毒友,断其毒源,并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安置;对解教的原“法轮功”回归人员,进行跟踪帮教,随时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动态,熟悉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采取勤关心、不歧视的方法,把帮教工作与关心生活,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树立起他们生活的信心。南湖街道解教人员原“法轮功”练习者徐某某,回归后生活上遇到困难,帮教人员主动上门解决其实际困难,耐心做她的思想转化工作,徐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到学校、社区等场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其他人不要听信李洪志的谎言。

四、建立长效管理,扩大帮教成果

实行长效管理是帮教安置工作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帮教安置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深入各街道社区、村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现实表现,及时调整管控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帮教形式,把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开展延伸帮教活动,是我区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正在服刑和正在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工作,促使他们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2008年“三八”妇女节、2009年元宵节,区妇联、区司法局组织帮教人员到市看守所对**籍在押服刑人员进行现场帮教;2010年3月,区委常委、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洒荣涵,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荣率帮教人员到大连山劳教所对23名**籍在教人员进行现场帮教,从源头上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有关信息,形成“墙内墙外联手抓,社会家庭共同管”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树立典型,激励刑释解教人员自强自立。工作中注意发现帮教安置好的典型,为之推广,效果明显。刑释人员沈某,回归后从打工开始,到与他人合伙办企业,直到最后当上老板。我们抓住这一事例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沈某为回报社会,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企业作为区帮教安置基地。原吸毒人员衡某某,解教后通过帮教人员帮教,不仅自己远离了毒品,还用自己成功戒毒的经验真诚规劝其他吸毒人员远离毒品,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好的典型,我们都及时注重宣传,进一步弘扬正气,鼓励更多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到正道上来。四是健全安置帮教信息网,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组织网络化,提高了帮教安置工作效率。2008年下半年、2009年5月及2010年3月,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7个司法所帮教安置网络操作员统一进行培训,并按照市司法局的要求,将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自然情况、家庭详细情况以及帮教人员情况全部输入帮教安置管理信息网,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12全文查看近年来,区帮教安置工作在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突出因人施教、实行长效管理”的举措,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网络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部分人的安置和帮教工作,每年年初都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三个文明考核和综合治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分析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并从抓组织网络入手,大力加强三级帮教组织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二是完善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网络建设,全区7个街道全部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每年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接待站人员名单。三是加强社区、村帮教小组网络建设,每个帮教对象都有3-5人组成的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二、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分等级管理

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帮教安置工作逐步社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加强衔接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是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区由于奥体中心建设和新城改造,拆迁量大,人口转移多,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给衔接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帮教人员主动到派出所调查核实,及时给住到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办理委托管理,做到回归一个月内建立帮教组织,保证回归一人,帮教落实一人。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街道帮教安置工作接待站、社区(村)帮教小组层层签订帮教安置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包片、包点、包人工作机制。对帮教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四项制度。即每月谈心制度,帮教小组每月与帮教对象谈心一次;每季汇报制度,帮教对象每季度向帮教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半年总结制度,帮教小组半年对帮教对象的表现进行一次总结;年终评鉴制度,年底对《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手册》统一收回进行检查和评鉴,评鉴结果年终纳入对司法所的考核。给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社区或村发放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的《帮教工作手册》,对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是我区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帮教安置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是定期排查梳理。

1、坚持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梳理。摸清人头底数,逐人补充完善有关档案材料。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犯罪类型和回归社会后的工作、生活、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列表造册,逐人登记,以便准确、及时地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为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组织各司法所对2004-2008年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排查,做到人员底数清、活动情况明、帮教组织落实、台帐资料齐全,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头一一制定了管控工作方案及具体工作措施,组织“三帮一”及“五帮一”帮教小组重点监控,确保管控到位。

四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每年帮教安置专项排查,进一步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档案,按市局要求对5年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行“一人一档”,确保每个帮教对象档案资料齐全。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青少年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登记造册,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五是进行分级管理。为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以及涉黑、涉毒、“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和帮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指导各司法所按照《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帮教对象等级管理测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对2007年以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分等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将刑释解教人员分为宽松管理、一般管理、重点管理三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帮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突出因人施教,热心解困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拓宽安置渠道,多途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引导、扶助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对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

、自留地;对城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对年老体弱,符合低保条件,协调民政部门积极为他们办理低保。如南苑街道国泰民安社区刑释人员张某,父母双亡,刑满释放后没有住处,身体又有病,帮教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既给他申请了低保,又把街道的门面房减让租金出租给他,张某深受感动。为了回报社会,张某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去年4月30日刑满释放的杨某某,回归后家人拒绝其进家门,致使其无处安身。得知情况后,区、街道、社区帮教人员多次上门做杨某某家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各方协调,妥善解决了杨某某的家庭矛盾,杨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写信给区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一定重新做人,决不辜负帮助过她的人。

二是注重真情帮扶,爱心感化困难刑释解教人员。

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帮教安置工作实践中,我们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其实施感化教育,用真心开启帮教对象心灵的锈锁,唤回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这样,不但让刑释解教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而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困难帮扶工作,区、街、社区(村)各级帮教组织每年年初对近年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走访,确定困难帮扶人员的名单。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带上米和油等生活用品,上门一一走访帮困。如滨湖街道解教人员陈某某,2008年春节前解教后生活遇到困难,当区、街帮教人员给他送去米和油等生活用品时陈某某深感意外。陈某某表示决不辜负政府和帮教人员对他的希望,今后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和所有关心他的人。

三是突出帮教重点,做好重点人头帮教转化工作。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除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重点人头排查外,在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都安排专人对具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防控,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上门帮教,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涉毒类回归人员,引导他们远离毒友,断其毒源,并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安置;对解教的原“法轮功”回归人员,进行跟踪帮教,随时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动态,熟悉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采取勤关心、不歧视的方法,把帮教工作与关心生活,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树立起他们生活的信心。南湖街道解教人员原“法轮功”练习者徐某某,回归后生活上遇到困难,帮教人员主动上门解决其实际困难,耐心做她的思想转化工作,徐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到学校、社区等场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其他人不要听信李洪志的谎言。

四、建立长效管理,扩大帮教成果

实行长效管理是帮教安置工作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帮教安置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动态,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一方面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深入各街道社区、村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现实表现,及时调整管控措施,避免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帮教形式,把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开展延伸帮教活动,是我区多年来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正在服刑和正在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工作,促使他们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2008年“三八”妇女节、2009年元宵节,区妇联、区司法局组织帮教人员到市看守所对**籍在押服刑人员进行现场帮教;2010年3月,区委常委、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洒荣涵,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荣率帮教人员到大连山劳教所对23名**籍在教人员进行现场帮教,从源头上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有关信息,形成“墙内墙外联手抓,社会家庭共同管”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树立典型,激励刑释解教人员自强自立。工作中注意发现帮教安置好的典型,为之推广,效果明显。刑释人员沈某,回归后从打工开始,到与他人合伙办企业,直到最后当上老板。我们抓住这一事例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沈某为回报社会,主动提出把自己的企业作为区帮教安置基地。原吸毒人员衡某某,解教后通过帮教人员帮教,不仅自己远离了毒品,还用自己成功戒毒的经验真诚规劝其他吸毒人员远离毒品,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好的典型,我们都及时注重宣传,进一步弘扬正气,鼓励更多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到正道上来。四是健全安置帮教信息网,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组织网络化,提高了帮教安置工作效率。2008年下半年、2009年5月及2010年3月,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7个司法所帮教安置网络操作员统一进行培训,并按照市司法局的要求,将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自然情况、家庭详细情况以及帮教人员情况全部输入帮教安置管理信息网,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