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生于**年**月,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支持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扎根于**县**村辣椒育种、良繁、生产基地,紧扣我市线辣椒产业化发展,致力于外贸
辣椒新品种选育、良种保纯复壮、栽培制度更新、新兴产业创立及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这期间依据生产的不同时期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先后培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品种,闻名全国的理想株型“8819”品种,国内首创富含高生物钙线辣椒“陕椒2001”品种,以及干鲜两用型线辣椒“陕椒**”品种。同时,培育贮备了世界首例叶片专用型线辣椒20PF23新品系及适宜精加工专用的高色素线辣椒等新品系。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技进步
一、
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农业部科技成果
二、三等奖各一项,厅市级科技成果奖五项以及“创造发明科技之星奖”一项。
敬业爱岗,服务“三农”
回顾二十四年来,在我不平常的人生历程中,我也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曲折与艰辛。1979年我高中毕业,两次高考落榜后便回到了家乡**县青化镇孙家村,回村后方兴未艾的农村改革浪潮扫清了我心头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久村党支部选拔我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从此我又振奋精神,结合本村农业生产实际,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和多种经营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脱贫奉献自己的力量。线辣椒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群众作务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影响发展。为此,我围绕当地辣椒生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不少问题。在工作中,为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农和县上技术员请教,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后来村上又推荐我去培训进修学习,通过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基本掌握和了解了辣椒的生长规律和操作规程,初步达到了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父老乡亲的好评。1980年我得到前来**蹲点的省蔬菜所庄灿然老师的器重,便吸收我参加了“陕西省辣椒育种研究”课题组,从此我便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我被县农副公司聘请为半脱产辣椒技术员,1982年我首次受到团县委的表彰奖励,也就是这次表彰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从此,我骑着自行车,背上行李,带上学习、生活用品来到远离家乡的****村,开始了我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辣椒育种生涯。
离开家乡,来到异地,对我来讲是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我思绪万千,暗下决心,今后要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刻苦学习,严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点事情。从此我与庄老师一起调查了解当地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制订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白天坚持在育苗地和试验生产示范田耕作、管理、观察、记载,晚上加班学习,整理资料。为了使试验研究工作精益求精,确保大田生产万无一失,我们常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并溶入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基地村干部和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记得有一次晚上,在远离住地的另一个村庄技术培训,回来时已凌晨十二点,夜深人静,漆黑一团,走着不由得人思想紧张,十分恐惧,小步跑到了住地。类似这样的情境不知发生了多少次。结婚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1985年正月初二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正月初七我便告别了家人和新婚妻子来到**辣椒实验基地,开始了紧张的试验材料的脱粒、整理和生产指导、试验规划、安排布局及整地育苗等项工作,由于当年工作任务较重,一干就是三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为此,有人说我傻,也有人说我太认真,也曾受过父母多次指责和妻子的抱怨,但是令我特别高兴的是当年我们就选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8212”品种。大家得到了安慰,妻子同样也露出了一张笑脸,从此她更加支持、理解我的工作,使我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并全身心投身于育种研究工作之中。1987年春季,就在“8212”新品种迅速推广之时,单位要安排我去另一个乡镇蹲点。当时,庄老师和**村考虑到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留我在原基地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我便辞掉了原单位工作,继续留在了**辣椒基地,我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每月从村上领取70元的生活费维持着,但我仍没有放弃事业。由于长期奔波劳累,我患上了面神经麻痹,但我仍白天坚持在田间往返辣椒行间工作,晚上扎针、煎药治疗,直到深夜,长达四个多月,吃苦耐劳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县乡党组织和群众的好评。1987年1月我在基地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了团省委召开的“农村青年治穷致富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大会发言。1988年我又被县农业局聘请为县聘农技员,12全文查看在县农技中心继续从事辣椒育种、技术推广和**试验基点工作,使我渡过了难忘的1987年,也就是这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使迅速成长并在事业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照育种目标与要求,在连续试验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我又开始了辣椒育种的第二个阶段杂交育种,这项工作对育种者来讲,不仅要全面了解每份材料的特征特性,而且在配制杂交组合时还要考虑父母本
杂交时的亲和力以及F1代中所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互补特性,这不仅要有科学求实的认真态度,而且还要有顽强的毅力。7月初正是辣椒的盛花期和杂交授粉的黄金时期。我亲自带领工作人员穿梭于辣椒行间,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再安排好每个人的杂交组合和田间的位置,自己不仅要亲自操作,同时还要抽时间不停地检查指导,以及安排和准备好当日工作的方方面面。杂交工作必须像姑娘绣花一样精细,操作时用力过猛会损伤花器,工作不细致导致去雄不彻底,形成假杂果,因此工作期间必须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先对母本植株疏理,接着用镊子去掉雄蕊、套袋,对其消毒后再继续做第二朵花,第二天又去掉隔离袋,将父本花粉轻轻授予母本花朵的柱头上,再套上隔离袋或棉球,挂上标记,并注明组合、杂交日期等,如此反复进行。7月份的气温常常高达30℃以上,“三伏”天辣椒地里的酷热程度可想而知。高温及田间潮湿的环境,真像蒸笼一般,蹲在地里作业时间一和就会浑身淌汗,酷暑难耐,一般每天分中午和下午进行,完成当日预定工作量需要
七、八个小时。时间长了我感到腰酸腿疼,眼冒金星,口干舌燥,稍站一会,伸伸腰,松松气,透透风,接着又干,中暑了晚上挂点液体、吃点药,第二天照常工作。每年开花期仅此一项工作就是二十天左右。第一年由于高温干旱,杂交花朵1000多个,结果实际仅收获杂交果38个,经过连续六年选择、分离和纯化,1988年选育出了早熟、抗病、高产、优质“8819”线辣椒品种,实现了我省乃至全国理想株型辣椒新品种的愿望,使育种家渴望的紧凑型品种得到了实现,短短二年间“8819”辣椒品种便在全市推广普及,推广辐射到全国26个省、区和东南亚五个国家,同时引起了日本、韩国、台湾种子商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8819”辣椒新品种累计净增产值38亿元,创汇2.8亿美元,节约防治病虫害投入6亿元,从而使陕西线辣椒生产贸易由全国排名第八位,跃居第一位,种植面积由30多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年出口量由3000吨左右,增加到3.5万吨,真正使特色线辣椒生产形成了大气候、大产业、外贸的创汇产品和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我也曾多次被县农业局和单位评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我被国家正式录用为全民科技干部,结束了我长达11年的漂泊育种生涯,1993年晋升为农艺师。为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我在工作之余通过三年自学考试并取得“农技推广”专业中专学历,1997年被省人事厅、省农业厅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
回想这一段工作历程,我忘不了党组织和单位的关怀,忘不了老师的教导,忘不了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忘不了家庭的理解,忘不了同志们的帮助。记得1988年秋季,正当秋收秋播大忙之时,由于自己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同志一样回家帮忙,但我自己家里的责任田只能依靠年迈的父母和妻子操持,因不能回家致使单位平价供应给我的化肥不能按时运回,在秋播进入尾声,当单位领导在点上了解和调查生产时,看到我仍在基点坚持工作,当天下午派人将肥料运回我家,并对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表示感谢,这使我倍受鼓舞。1989年又是在秋收秋播期间,由于我的老师去北京开会,基点安排有5亩的试验田和100亩的种子田,我一人既要收获试验,又要带领采收良种,一亩地一万多株,一株株都需要仔细过目筛选,工作量非常大。为了不误农时,我与同志们不分晴天、雨天,坚持在辣椒试验田和种子田工作,中午顾不上吃饭,有时啃几口馍充充饥,感冒了吃点药,打一针继续干,衣服脏了顾不上洗。人们看见我脏兮兮的样子,开玩笑说“远看像挖碳的,近看才是务辣子的”。半月过去了辣椒采收工作仍紧张地进行着,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伸出了援助之手,派了本村五名村民开着拖拉机前去我家帮忙收种,尽管挖掉了剩余的1.3亩玉米,但我非常感动。1997年父亲病重,卧床不起,家里捎话让我回家一趟。回到家中看到已在弥留之际的父亲,我心里特别难受,为了行孝我在家里仅照顾了父亲三天,又回到**基点,第五天便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当我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不由得我痛哭一场,直到父亲入土我未掉一滴泪,但我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感到十分内疚,回想父亲在世时操持家务及在自己8亩责任田干活的情景,我更是心里不安。
无私奉献,勇于探索
1998年因工作需要,我从**县农技中心被特调到市农技中心工作,历经从村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三次变化,但是我仍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与同志们在**辣椒育种、良繁、生产基地长年蹲点。虽说地位和环境变了,但我为了辣椒研究和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变,我每年仍继续在基点工作200天左右,心系“三农”,心系辣椒产业的发展,并经常坚守在辣椒大田和试验田之中。育苗期围绕培育壮苗,指导农民精量播种,科学管理;定植期围绕早缓苗、早开花、早结果,推广四带定植技术;大田管理期围绕标准化生产,推广节水灌溉、以产配肥及无公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采收期围绕质量标准,精细收获记载考种和严格选择良种;烘烤期围绕提高椒干质量,指导农民运用“模拟自然阴干低温烘烤辣角”等技术,使广大辣农的生产技术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近年来**基点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工作条件较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育种研究中我们采取了杂交育种、人工和自然诱变、杂合资源利用、杂优利用、引种驯化和转基因育种等综合手段,使育种质量和速度显著提高。同时利用定向改变植物个体生态环境,调控植物个体发育以及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进行抗病、减灾、优质、高产、低耗栽培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了与世界辣椒科研接轨和不断发展提高,近年来我们还先后与6个国家和地区性研究机构进行了科技合作交流,并引进了一批辣椒及茄科类蔬菜种质资源,通过科技交流,正式参加了“国际辣椒试验圃”研究课题。“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育种研究再上质量、上水平,我同课题组同仁不论刮风下雨,天热天冷,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每年五
一、十一黄金周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基点度过的,占用星期天加班加点工作的次数根本无法计算,更谈不上对家庭的照顾和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关怀,始终如一在农村第一线和辣椒实验田忙碌着,弃小家而顾大家。仅2004年安排种植辣椒试验材料达1300多份,为确保试验研究的正确性,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结果的显著性,需要每天对每份材料系统观察比较记载,尤其在开花、绿熟、红熟等关键时期要详细正确地调查记录,晴天头顶着烈日,雨天靠一把雨伞,坚持在辣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虽然非常艰苦,但我们想到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奉献,心里却很高兴。在荣誉面前,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争不抢。1998年在申报“8819”辣椒品种选育成果时,尽管奖励等次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己也做了主要工作,放弃前位名次就意味放弃了一级工资,但是我还是主动提出将其他同志让在前位,自己名字排在后位;2000年市农业局将我和单位一名同志确定推荐为省“三五”人才候选人,在材料已上报市人事局后,我主动说明了理由,放弃了申报权,给其他同志创造了条件;2003年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在我市农业系统推荐一名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市农业局通知单位上报我的单行材料,并及时填表上报,在这种情况下我又主动给单位领导提出放弃推荐资格,让其他同志作为候选人推荐上报,使领导和大家非常感动。我认为这样做正体现了共产党员奉献在前、享受在后、不求名利的先进性,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事业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不久,我们依据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需要,2002年培育出了国内首例富含高生物钙线辣椒“陕椒2001”品种。在酱用辣椒产品急剧升温的情况下,2004年又培育出干鲜两用型辣椒“陕椒168”品种,其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辣椒产区。针对西北地区对早熟辣椒品种的需求,我们已选育出极早熟优质04N60辣椒新品系。在线椒育种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青(甜)椒和彩色椒以及加工专用型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现已选育出早熟、优质彩色椒新品系HV3和HV5,适宜保护地专用的青椒新品系青创105,以及国内首创叶片专用型辣椒新品系20PF23和适宜加工专用的高色素线辣椒新品系1个,并贮备辣椒种质资源1600份,同时利用杂种一代优势利用育种,现已测配出辣椒组合55个,有望短期内杂种一代辣椒新品种投入生产。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互助原理研究推广了“小麦、辣椒、玉米阶梯式套种新组合和新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农业发展中“粮经争地、两茬争时,有钱缺粮、有粮缺钱”的四大矛盾。在此,我还参与制定出我国首部蔬菜业综合标准《辣椒综合标准》,通过开展辣椒综合利用研究,实现了果实、茎枝和叶片的合理开发利用,拓宽了辣椒副产品的加工领域。因此,我们的工作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1年元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与省市领导一起亲临我市辣椒专家大院和**辣椒科技示范园视察时高兴地说:“不要小看这个地方,这是咱们国家最大的制干辣椒育种研究基地。”近几年来国家人事部、科技部、农业部、外国专家管理局、清华大学等单位领导、学者及兄弟省市同志也多次来我们基点考察指导工作,并给予了肯定。
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为了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与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坚持利用工作间隙在全市及全省主要辣椒生产区进行调研,利用村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辣椒生产实际和科研动态,撰写科技论文,先后在《中国蔬菜》、《辣椒杂志》、《中国辣椒》、《北方园艺》、《西北园艺》、《陕西农业科学》等省级以上杂志报刊上发表科技论文及科普文章81篇,其中6篇获市级以上优秀学术论文奖。我编写的《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已由省委组织部《陕西党员电教》拍摄制作成光盘在全省宣传推广。同时,合作编写出版《线辣椒抗病、减灾、高效栽培》技术专著一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农技推广和农科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却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被授予“**县首届青年科技之星”、“**县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县学雷锋标兵”、“**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学雷锋先进个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连续九次被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其工作业绩被收入《可爱的**》、《**年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集》、《中国专家大辞典》(13卷)和《中国劳模》等书籍之中,2002年12月被国家人事部、农业部破格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老师的辛勤指导、家庭的理解以及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我做的工作距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期盼差距甚远,这对我来说是更多的压力、责任和使命。我将以优秀共产党员和老农业科技工作者为楷模,学习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无限挚爱的赤子之心,学习他们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学习他们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攻关的坚强韧劲,学习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高尚风范,学习他们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努力钻研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品质先进、能力先进、行为先进。
我生在农村深知农民种田的艰辛,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贫穷,工作在农村深知农民的渴求。因此,我深感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其责任之重大、肩上担子之沉重,我将一如继往的视农民为亲人,视农村为战场,时刻用党员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真正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绝不辜负党组织和人民的培养,全心全意为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服务,为**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多做奉献。
谢谢大家!
12全文查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生于**年**月,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干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支持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扎根于**县**村辣椒育种、良繁、生产基地,紧扣我市线辣椒产业化发展,致力于外贸
辣椒新品种选育、良种保纯复壮、栽培制度更新、新兴产业创立及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这期间依据生产的不同时期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先后培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品种,闻名全国的理想株型“8819”品种,国内首创富含高生物钙线辣椒“陕椒2001”品种,以及干鲜两用型线辣椒“陕椒**”品种。同时,培育贮备了世界首例叶片专用型线辣椒20F23新品系及适宜精加工专用的高色素线辣椒等新品系。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政府科技进步
一、
二、三等奖各一项,国家农业部科技成果
二、三等奖各一项,厅市级科技成果奖五项以及“创造发明科技之星奖”一项。
敬业爱岗,服务“三农”
回顾二十四年来,在我不平常的人生历程中,我也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曲折与艰辛。1979年我高中毕业,两次高考落榜后便回到了家乡**县青化镇孙家村,回村后方兴未艾的农村改革浪潮扫清了我心头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不久村党支部选拔我担任了村团支部副书记,从此我又振奋精神,结合本村农业生产实际,带领团员青年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和多种经营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脱贫奉献自己的力量。线辣椒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群众作务技术落后,品种老化,影响发展。为此,我围绕当地辣椒生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了生产中的不少问题。在工作中,为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我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农和县上技术员请教,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后来村上又推荐我去培训进修学习,通过农业科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我基本掌握和了解了辣椒的生长规律和操作规程,初步达到了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父老乡亲的好评。1980年我得到前来**蹲点的省蔬菜所庄灿然老师的器重,便吸收我参加了“陕西省辣椒育种研究”课题组,从此我便与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1981年我被县农副公司聘请为半脱产辣椒技术员,1982年我首次受到团县委的表彰奖励,也就是这次表彰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从此,我骑着自行车,背上行李,带上学习、生活用品来到远离家乡的****村,开始了我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辣椒育种生涯。
离开家乡,来到异地,对我来讲是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我思绪万千,暗下决心,今后要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刻苦学习,严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点事情。从此我与庄老师一起调查了解当地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制订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同时期白天坚持在育苗地和试验生产示范田耕作、管理、观察、记载,晚上加班学习,整理资料。为了使试验研究工作精益求精,确保大田生产万无一失,我们常常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并溶入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基地村干部和群众的爱戴和尊敬。记得有一次晚上,在远离住地的另一个村庄技术培训,回来时已凌晨十二点,夜深人静,漆黑一团,走着不由得人思想紧张,十分恐惧,小步跑到了住地。类似这样的情境不知发生了多少次。结婚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大事,1985年正月初二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正月初七我便告别了家人和新婚妻子来到**辣椒实验基地,开始了紧张的试验材料的脱粒、整理和生产指导、试验规划、安排布局及整地育苗等项工作,由于当年工作任务较重,一干就是三个月,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为此,有人说我傻,也有人说我太认真,也曾受过父母多次指责和妻子的抱怨,但是令我特别高兴的是当年我们就选育出闻名三秦的线辣椒“8212”品种。大家得到了安慰,妻子同样也露出了一张笑脸,从此她更加支持、理解我的工作,使我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并全身心投身于育种研究工作之中。1987年春季,就在“8212”新品种迅速推广之时,单位要安排我去另一个乡镇蹲点。当时,庄老师和**村考虑到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留我在原基地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我便辞掉了原单位工作,继续留在了**辣椒基地,我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每月从村上领取70元的生活费维持着,但我仍没有放弃事业。由于长期奔波劳累,我患上了面神经麻痹,但我仍白天坚持在田间往返辣椒行间工作,晚上扎针、煎药治疗,直到深夜,长达四个多月,吃苦耐劳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县乡党组织和群众的好评。1987年1月我在基地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了团省委召开的“农村青年治穷致富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大会发言。1988年我又被县农业局聘请为县聘农技员,[]在县农技中心继续从事辣椒育种、技术推广和**试验基点工作,使我渡过了难忘的1987年,也就是这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使迅速成长并在事业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按照育种目标与要求,在连续试验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我又开始了辣椒育种的第二个阶段杂交育种,这项工作对育种者来讲,不仅要全面了解每份材料的特征特性,而且在配制杂交组合时还要考虑父母本
杂交时的亲和力以及F1代中所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互补特性,这不仅要有科学求实的认真态度,而且还要有顽强的毅力。7月初正是辣椒的盛花期和杂交授粉的黄金时期。我亲自带领工作人员穿梭于辣椒行间,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再安排好每个人的杂交组合和田间的位置,自己不仅要亲自操作,同时还要抽时间不停地检查指导,以及安排和准备好当日工作的方方面面。杂交工作必须像姑娘绣花一样精细,操作时用力过猛会损伤花器,工作不细致导致去雄不彻底,形成假杂果,因此工作期间必须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先对母本植株疏理,接着用镊子去掉雄蕊、套袋,对其消毒后再继续做第二朵花,第二天又去掉隔离袋,将父本花粉轻轻授予母本花朵的柱头上,再套上隔离袋或棉球,挂上标记,并注明组合、杂交日期等,如此反复进行。7月份的气温常常高达30℃以上,“三伏”天辣椒地里的酷热程度可想而知。高温及田间潮湿的环境,真像蒸笼一般,蹲在地里作业时间一和就会浑身淌汗,酷暑难耐,一般每天分中午和下午进行,完成当日预定工作量需要
七、八个小时。时间长了我感到腰酸腿疼,眼冒金星,口干舌燥,稍站一会,伸伸腰,松松气,透透风,接着又干,中暑了晚上挂点液体、吃点药,第二天照常工作。每年开花期仅此一项工作就是二十天左右。第一年由于高温干旱,杂交花朵1000多个,结果实际仅收获杂交果38个,经过连续六年选择、分离和纯化,1988年选育出了早熟、抗病、高产、优质“8819”线辣椒品种,实现了我省乃至全国理想株型辣椒新品种的愿望,使育种家渴望的紧凑型品种得到了实现,短短二年间“8819”辣椒品种便在全市推广普及,推广辐射到全国26个省、区和东南亚五个国家,同时引起了日本、韩国、台湾种子商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8819”辣椒新品种累计净增产值38亿元,创汇2.8亿美元,节约防治病虫害投入6亿元,从而使陕西线辣椒生产贸易由全国排名第八位,跃居第一位,种植面积由30多万亩,增加到100多万亩,年出口量由3000吨左右,增加到3.5万吨,真正使特色线辣椒生产形成了大气候、大产业、外贸的创汇产品和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我也曾多次被县农业局和单位评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我被国家正式录用为全民科技干部,结束了我长达11年的漂泊育种生涯,1993年晋升为农艺师。为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我在工作之余通过三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制梁场场长先进事迹材料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路自然就有了”。闯关东,走西口成了现在流行最广的一句话,而他却顶着冰雪来到了更偏远的内蒙古,他就是××制梁场场长、—优秀党员××。 ×...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先进个人主要事迹陈燕同志,男,中共党员,1958年4月出生,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76年参加工作,从事粮食工作30年,1998年任武威南仓库副主任、纪委书记,2003年2月起任武威南仓库主任、党委书记、纪委书记。...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