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后勤明星员工个人先进事迹]谢俐祥,男,1962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初中学历,2001年1月进入省华侨友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并兼做后勤事务。 虽然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该同志勤勤...+阅读
杨万涛,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2年11月被聘为吉林市中心粮库主任。
市中心粮库是吉林地区最大的工商合一粮食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杨万涛同志接任企业法人代表时,企业累计亏损已达1.9亿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职工工资无法保证,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之中。面对种种困难
和巨大压力,杨万涛同志凭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毅然挑起了振兴和发展企业的重担。三年来,他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无私奉献给了企业。他锐意创新搞改革,大刀阔斧抓管理,以诚为本铸市场,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沟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令人信服的骄人业绩。三年来收购原粮23.8万吨,经营量109万吨,销售量31万吨,销售收入3.9亿元,实现毛利3300万元,新增投资1200多万元,偿还往来帐款500多万元,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企业扭亏为盈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经济效益居吉林地区同行业榜首。企业的发展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杨万涛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乐章。
一、运筹帷幄,把握先机,驾驭市场的行家里手
粮食行业有句俗语叫:手中有粮,心里不慌。2002年底杨万涛上任后面对企业沉重的包袱和职工期盼的眼神,他决定从抓粮源入手,大力发展粮食业务。三年来,企业平均每年收购量都在十万吨左右,占吉林市属粮食企业收购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粮食质量在全地区最好,粮食成本全地区最低。为此,杨万涛同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他有很强的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他平常最关注粮油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大量的国际、国内信息资料,能敏锐准确的分析预测市场走向,把握住市场瞬息的变化,连续四年企业的收购价格的制定都完全准确及时。2002年是粮食市场完全放开的第一年,在大家都为粮食价格看不准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杨万涛同志果断决策,以每市斤高于往年近0.10元的价格收购水稻,在四十天的时间里收购水稻近4万吨。当大家反过神来相继开始收购的时候,水稻价格已涨到0.80元/市斤以上,当年仅水稻收购就为企业创造毛利超千万元。2003年、2004年两个收购年份杨万涛同志采取避实就虚原则,一方面避开大家竞相抢购水稻的矛盾,低价位收购玉米8万余吨,为企业创造毛利700多万元;另一方面组织人力深入黑龙江收购水稻做国内贸易。在粮源最为短缺,而全国粮食企业需求量又最多的2003年、2004年,市中心粮库共收购水稻8万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杨万涛同志针对粮食受灾,农民惜售,北方粮食企业需求量大的情况,高价位收购水稻6万吨,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所需。二是收购时机把握非常到位。什么时候开始收购水稻,什么时候收购玉米,价格何时调整,杨万涛同志总是把握自如而且科学合理。这几年在水稻收购工作中他把握一个“早”字,早筹备资金,早动手,看准了行情马上就办,从不沿袭别人的收购套路,总是在别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先走了一步,大家都说他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2005年大家都在忙于收购玉米,而他却决定暂不收购,在大家都不太理解的时候,许多企业收购的玉米由于水分大气温高,质量开始难以控制,不得不暂停收购的时候,中心粮库出台了玉米收购价格,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企业收购玉米3万余吨,大大降低了收购成本,大家都为他的远见卓识所折服。
二、诚信为本,拓展市场,开创了企业经营工作新局面
2003年之前,吉林市中心粮库经营工作濒临瘫痪,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杨万涛决定走诚信经营的路子。他认为珍视信誉是优秀企业的基本品质,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于是他经营企业就象做人一样,以真诚感动每一个客户,以信誉吸引每一个客户。2003年初企业与昆明市粮食局签约了2万吨的水稻收购合同。后期水稻市场价格较合同约定价格每吨上涨了400元左右,而且当时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如果按照市场价格销售这批水稻,企业可多实现利润近800万元。面对可观的效益,杨万涛同志未为所动,完全按照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批业务,对方颇为感动。随后两年昆明方与企业业务越做越大,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以至昆明市粮食局长和农发行行长承诺,吉林地区的业务全部交给中心粮库去做,往中心库汇多少款我们都放心。正是以诚信为本,吉林市中心粮库又先后与无锡、南京、成都等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往来。
吉林市中心粮库大米出口业务已有十多年历史,到2002年业务呈萎缩趋势。杨万涛上任后,从信誉着手,决心拓展这块市场。2003年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一批大米出口业务中标价格较低,一些合作过的企业由于没有利润都不愿接受该业务,当该公司找到杨万涛时,他以战略家的眼光,立足长远,爽快的答应了这批业务,而且产品质量、发运时间对方都非常12全文查看满意。虽然暂时亏了点,却赢得了一个信赖企业的客户,占领了一块市场。2004年到现在,吉林省的对日本大米出口业务全部交给了中心粮库去做,业务量由原来每年的5000吨上升到15000吨,每年大米出口创汇达400多万元。诚信经营开辟了广阔的市场,2005年,企业销售量实现12万吨,销售收入达1.6亿元。
三.锐意改革,稳
妥操作,企业人员分流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企业改革人员分流工作2004年底必须结束。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杨万涛同志为自已立下了军令状,改革只许成功,不准失败。这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考验。改革要想获得成功,谈何容易?因为吉林市中心粮库面临的改革形势太严峻了。一是企业人数庞大,截止到2003年底,企业在册职工2200人,占吉林市粮食职工人数25%。按照粮改政策,企业回聘员工只有140人,将有93.7%的职工解除关系后离企下岗。二是企业内欠数额巨大。截止到2004年底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金、供热费、医疗费、公积金等共计2013万元。三是企业人员成份复杂。有归并企业人员,有托管企业人员,有内部退养职工、放假职工、停薪职工等。四是企业地处市郊,家族式人员较多,再就业十分困难,给竞聘工作也带来一定难度。五是2004年底企业库存粮食25万吨,且大都为露天囤储存,改革稍有不慎,将给企业四防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等等。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万涛同志沉着应对,理性思考,以超人的毅力和不凡的睿智打了一场漂亮的改革攻坚仗。一是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每一条政策内涵。二是注重宣传,在全库形成了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了改革的必然性,紧迫性。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粮改方案。由于这次粮改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杨万涛同志在整个粮改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尤其是在制定企业人员分流方案和竞聘方案时,他在执行粮改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职工利益,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为制定企业粮改方案,他亲自主持召开企业改制领导小组会议20余次,对每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讨论和安排,对方案字斟句酌,亲自修改,使得企业人员分流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一次全票通过。四是“阳光”操作,增加透明度。在竞聘上岗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到位,即:公开竞聘岗位资格,公开竞聘岗位人数,公开竞聘程序和纪律,竞聘会场现场唱票,当时宣布结果,上岗职工一次聘岗到位。竞聘过程民主公正,得到了全库职工的满意和认可。吉林市中心粮库按照政策和时间要求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及竞聘上岗工作。企业稳定,职工满意,没有出现群访现象,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从严管理,注重科技,企业管理出现新局面
杨万涛同志接任时企业有两股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一股是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经常到企业索批物资,强进材料;另一股是当地地痞闲杂人员,扰乱企业收购秩序,掺杂使假,强行扒皮,坑企害农,一度给企业造成比较混乱的局面,职工意见很大。杨万涛同志上任后,决定刹住这两股歪风。上任后第一次与职工见面大会上他的一番讲话掷地有声,他说:我不怕威胁,也不怕武力,我已经把老婆孩子安顿好,你不怕死,我更不怕死,不信咱们就试试……。随后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几起不良人员的无礼要求,虽然人身受到了攻击,亲属面临着威胁,但他仍义无反顾。他的一身正气,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职工,也为企业赢得了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在粮食收购工作中,杨万涛同志狠刹了收购环节中的各种歪风邪气,为营造良好的收购氛围。收购期间,企业请公安巡警大队的一个中队进驻企业维持秩序,验粮实行了封闭管理,严肃执行收购工作纪律,使不法人员无机可承。由于严于管理,该企业每年粮食收购质量均得到保证,为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代储库的法人代表,杨万涛同志深知责任重大,他始终把储备粮管理工作当成一项光荣的政治使命来抓。为加强国储粮和省储粮管理工作,他倡导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储备管理机构,选拔了一批素质好、业务精的企业骨干充实到储备粮管理队伍中。在储备粮管理上严格执行管理条例,确保各项指标达到以至超过标准要求,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同时根据国家对储备粮调得出,用得上的要求,积极参与储备粮的轮换工作。不管轮入价格是否合理,不管轮换是否产生毛利,企业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粮食轮换任务。在他的领导下,企业连续三年被中央储备粮吉林分公司评为优秀企业,2005年还被评为中央储备粮管理示范单位。为保证储备粮的储存质量,2005年企业自行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仓容1.8万吨的两座高大平房仓,省级储备粮已实现房式储存管理。
由于储备粮管理规范,保管科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目前该企业中央储备粮数量已由2002年底的4.5万吨增加到6.5万吨,省级储备粮新增5万吨,这说明企业受到了国、地储粮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年来杨万涛同志在努力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不忘科技投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他的倡导下企业成立了科协,并研发出新型绿色的营养面粉——麦心粉。大米车间投入600万元装备了全套日本佐竹大米加工设备,从而确保了大米出口质量。烘干车间投入7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粮食烘后质量稳定,产量也大为提高。在商业储粮方面,2005年投入120万元对储粮老仓装备了地上笼通风、环流薰蒸、粮情监测系统等科学储粮设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几年来,杨万涛同志有再大的压力从不畏缩,再大的困难从不低头,再复杂的事情从不躲避,他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职工的尊重和信赖。他凡事从自身做起,舍小家为大家。他的爱人、弟弟和内弟都是本企业职工,而且改制前都有不错的岗位。在竞争上岗过程中,杨万涛同志力阻他们报名参加竞聘,硬是取消了他们的应有权力,全库职工为之动容。他为人正直,团结同志,善于集思广益,从不独断专行,办事公开、公平、公正,职工们都愿意和他交流。他视企业利益、职工利益高于一切,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勤想事、多干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上。节假日很少休息,头脑里装的全是企业的事。他廉洁自律,洁身自爱,痛恨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在他面前要想通过不正当手段办成事是不可能的。在他的感召下,从企业副职到中层干部全都以身作则,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班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三年被市局党委授予优秀企业领导班子。三年来,企业在杨万涛同志的带领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职工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所有历史陈欠,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对杨万涛同志所做的一切,全体职工铭记在心,2005年在企业召开的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当杨万涛同志步入会场时,全体职工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全体职工真情实感的迸发,是对他三年来辛勤劳作的最高奖赏,是全体职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鉴于杨万涛同志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杰出贡献,经吉林市粮食局党委讨论决定,推荐杨万涛同志为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
12全文查看杨万涛,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2年11月被聘为吉林市中心粮库主任。
市中心粮库是吉林地区最大的工商合一粮食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杨万涛同志接任企业法人代表时,企业累计亏损已达1.9亿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职工工资无法保证,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之中。面对种种困难
和巨大压力,杨万涛同志凭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毅然挑起了振兴和发展企业的重担。三年来,他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无私奉献给了企业。他锐意创新搞改革,大刀阔斧抓管理,以诚为本铸市场,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沟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令人信服的骄人业绩。三年来收购原粮23.8万吨,经营量109万吨,销售量31万吨,销售收入3.9亿元,实现毛利3300万元,新增投资1200多万元,偿还往来帐款500多万元,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企业扭亏为盈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经济效益居吉林地区同行业榜首。企业的发展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杨万涛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乐章。
一、运筹帷幄,把握先机,驾驭市场的行家里手
粮食行业有句俗语叫:手中有粮,心里不慌。2002年底杨万涛上任后面对企业沉重的包袱和职工期盼的眼神,他决定从抓粮源入手,大力发展粮食业务。三年来,企业平均每年收购量都在十万吨左右,占吉林市属粮食企业收购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粮食质量在全地区最好,粮食成本全地区最低。为此,杨万涛同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他有很强的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他平常最关注粮油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大量的国际、国内信息资料,能敏锐准确的分析预测市场走向,把握住市场瞬息的变化,连续四年企业的收购价格的制定都完全准确及时。2002年是粮食市场完全放开的第一年,在大家都为粮食价格看不准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杨万涛同志果断决策,以每市斤高于往年近0.10元的价格收购水稻,在四十天的时间里收购水稻近4万吨。当大家反过神来相继开始收购的时候,水稻价格已涨到0.80元/市斤以上,当年仅水稻收购就为企业创造毛利超千万元。2003年、2004年两个收购年份杨万涛同志采取避实就虚原则,一方面避开大家竞相抢购水稻的矛盾,低价位收购玉米8万余吨,为企业创造毛利700多万元;另一方面组织人力深入黑龙江收购水稻做国内贸易。在粮源最为短缺,而全国粮食企业需求量又最多的2003年、2004年,市中心粮库共收购水稻8万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杨万涛同志针对粮食受灾,农民惜售,北方粮食企业需求量大的情况,高价位收购水稻6万吨,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所需。二是收购时机把握非常到位。什么时候开始收购水稻,什么时候收购玉米,价格何时调整,杨万涛同志总是把握自如而且科学合理。这几年在水稻收购工作中他把握一个“早”字,早筹备资金,早动手,看准了行情马上就办,从不沿袭别人的收购套路,总是在别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先走了一步,大家都说他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2005年大家都在忙于收购玉米,而他却决定暂不收购,在大家都不太理解的时候,许多企业收购的玉米由于水分大气温高,质量开始难以控制,不得不暂停收购的时候,中心粮库出台了玉米收购价格,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企业收购玉米3万余吨,大大降低了收购成本,大家都为他的远见卓识所折服。
二、诚信为本,拓展市场,开创了企业经营工作新局面
2003年之前,吉林市中心粮库经营工作濒临瘫痪,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杨万涛决定走诚信经营的路子。他认为珍视信誉是优秀企业的基本品质,是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于是他经营企业就象做人一样,以真诚感动每一个客户,以信誉吸引每一个客户。2003年初企业与昆明市粮食局签约了2万吨的水稻收购合同。后期水稻市场价格较合同约定价格每吨上涨了400元左右,而且当时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如果按照市场价格销售这批水稻,企业可多实现利润近800万元。面对可观的效益,杨万涛同志未为所动,完全按照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该批业务,对方颇为感动。随后两年昆明方与企业业务越做越大,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以至昆明市粮食局长和农发行行长承诺,吉林地区的业务全部交给中心粮库去做,往中心库汇多少款我们都放心。正是以诚信为本,吉林市中心粮库又先后与无锡、南京、成都等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往来。
吉林市中心粮库大米出口业务已有十多年历史,到2002年业务呈萎缩趋势。杨万涛上任后,从信誉着手,决心拓展这块市场。2003年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一批大米出口业务中标价格较低,一些合作过的企业由于没有利润都不愿接受该业务,当该公司找到杨万涛时,他以战略家的眼光,立足长远,爽快的答应了这批业务,而且产品质量、发运时间对方都非常[]满意。虽然暂时亏了点,却赢得了一个信赖企业的客户,占领了一块市场。2004年到现在,吉林省的对日本大米出口业务全部交给了中心粮库去做,业务量由原来每年的5000吨上升到15000吨,每年大米出口创汇达400多万元。诚信经营开辟了广阔的市场,2005年,企业销售量实现12万吨,销售收入达1.6亿元。
三.锐意改革,稳
妥操作,企业人员分流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企业改革人员分流工作2004年底必须结束。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杨万涛同志为自已立下了军令状,改革只许成功,不准失败。这是他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考验。改革要想获得成功,谈何容易?因为吉林市中心粮库面临的改革形势太严峻了。一是企业人数庞大,截止到2003年底,企业在册职工2200人,占吉林市粮食职工人数25%。按照粮改政策,企业回聘员工只有140人,将有93.7%的职工解除关系后离企下岗。二是企业内欠数额巨大。截止到2004年底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失业金、供热费、医疗费、公积金等共计2013万元。三是企业人员成份复杂。有归并企业人员,有托管企业人员,有内部退养职工、放假职工、停薪职工等。四是企业地处市郊,家族式人员较多,再就业十分困难,给竞聘工作也带来一定难度。五是2004年底企业库存粮食25万吨,且大都为露天囤储存,改革稍有不慎,将给企业四防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等等。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杨万涛同志沉着应对,理性思考,以超人的毅力和不凡的睿智打了一场漂亮的改革攻坚仗。一是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每一条政策内涵。二是注重宣传,在全库形成了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了改革的必然性,紧迫性。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粮改方案。由于这次粮改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杨万涛同志在整个粮改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尤其是在制定企业人员分流方案和竞聘方案时,他在执行粮改政策的同时充分考虑职工利益,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为制定企业粮改方案,他亲自主持召开企业改制领导小组会议20余次,对每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讨论和安排,对方案字斟句酌,亲自修改,使得企业人员分流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一次全票通过。四是“阳光”操作,增加透明度。在竞聘上岗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到位,即:公开竞聘岗位资格,公开竞聘岗位人数,公开竞聘程序和纪律,竞聘会场现场唱票,当时宣布结果,上岗职工一次聘岗到位。竞聘过程民主公正,得到了全库职工的满意和认可。吉林市中心粮库按照政策和时间要求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及竞聘上岗工作。企业稳定,职工满意,没有出现群访现象,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
四、从严管理,注重科技,企业管理出现新局面
杨万涛同志接任时企业有两股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一股是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经常到企业索批物资,强进材料;另一股是当地地痞闲杂人员,扰乱企业收购秩序,掺杂使假,强行扒皮,坑企害农,一度给企业造成比较混乱的局面,职工意见很大。杨万涛同志上任后,决定刹住这两股歪风。上任后第一次与职工见面大会上他的一番讲话掷地有声,他说:我不怕威胁,也不怕武力,我已经把老婆孩子安顿好,你不怕死,我更不怕死,不信咱们就试试……。随后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几起不良人员的无礼要求,虽然人身受到了攻击,亲属面临着威胁,但他仍义无反顾。他的一身正气,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职工,也为企业赢得了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在粮食收购工作中,杨万涛同志狠刹了收购环节中的各种歪风邪气,为营造良好的收购氛围。收购期间,企业请公安巡警大队的一个中队进驻企业维持秩序,验粮实行了封闭管理,严肃执行收购工作纪律,使不法人员无机可承。由于严于管理,该企业每年粮食收购质量均得到保证,为企业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代储库的法人代表,杨万涛同志深知责任重大,他始终把储备粮管理工作当成一项光荣的政治使命来抓。为加强国储粮和省储粮管理工作,他倡导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储备管理机构,选拔了一批素质好、业务精的企业骨干充实到储备粮管理队伍中。在储备粮管理上严格执行管理条例,确保各项指标达到以至超过标准要求,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同时根据国家对储备粮调得出,用得上的要求,积极参与储备粮的轮换工作。不管轮入价格是否合理,不管轮换是否产生毛利,企业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粮食轮换任务。在他的领导下,企业连续三年被中央储备粮吉林分公司评为优秀企业,2005年还被评为中央储备粮管理示范单位。为保证储备粮的储存质量,2005年企业自行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仓容1.8万吨的两座高大平房仓,省级储备粮已实现房式储存管理。
由于储备粮管理规范,保管科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目前该企业中央储备粮数量已由2002年底的4.5万吨增加到6.5万吨,省级储备粮新增5万吨,这说明企业受到了国、地储粮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年来杨万涛同志在努力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不忘科技投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他的倡导下企业成立了科协,并研发出新型绿色的营养面粉——麦心粉。大米车间投入600万元装备了全套日本佐竹大米加工设备,从而确保了大米出口质量。烘干车间投入7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粮食烘后质量稳定,产量也大为提高。在商业储粮方面,2005年投入120万元对储粮老仓装备了地上笼通风、环流薰蒸、粮情监测系统等科学储粮设施,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几年来,杨万涛同志有再大的压力从不畏缩,再大的困难从不低头,再复杂的事情从不躲避,他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职工的尊重和信赖。他凡事从自身做起,舍小家为大家。他的爱人、弟弟和内弟都是本企业职工,而且改制前都有不错的岗位。在竞争上岗过程中,杨万涛同志力阻他们报名参加竞聘,硬是取消了他们的应有权力,全库职工为之动容。他为人正直,团结同志,善于集思广益,从不独断专行,办事公开、公平、公正,职工们都愿意和他交流。他视企业利益、职工利益高于一切,责任心强,勇于承担责任。勤想事、多干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上。节假日很少休息,头脑里装的全是企业的事。他廉洁自律,洁身自爱,痛恨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在他面前要想通过不正当手段办成事是不可能的。在他的感召下,从企业副职到中层干部全都以身作则,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班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三年被市局党委授予优秀企业领导班子。三年来,企业在杨万涛同志的带领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职工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所有历史陈欠,职工收入明显提高。对杨万涛同志所做的一切,全体职工铭记在心,2005年在企业召开的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当杨万涛同志步入会场时,全体职工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全体职工真情实感的迸发,是对他三年来辛勤劳作的最高奖赏,是全体职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鉴于杨万涛同志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杰出贡献,经吉林市粮食局党委讨论决定,推荐杨万涛同志为全国粮食系统劳动模范。
延伸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先进事迹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虽然和5位长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市**乡**村民**竭尽孝道,让他们安度晚年,用爱弹奏出一曲动人的敬老爱老之歌,成为三里五乡的佳话。 ■养父母疼爱有加的日...
乡综治办主任先进事迹**、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乡位于**县南部,东与本县的南江乡接壤,南邻乌当区羊昌镇、新场乡,西与修文县六屯...
文明经营户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初中文化,现年45岁,××镇××村人。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文明经营、照章纳税、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95年...
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同志,现年39,中共党员,工程师,××*人,现任××××局一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 他1995年7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来到了××××局一公司参加工作,转眼间...
电信公司营业班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事迹材料电信公司营业班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事迹材料 ××市电信分公司解放路营业班现有员工34人,其中女职工33人,平均年龄26岁,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人。该班组坚持将“女职工建功...
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先进事迹1983年10月我出生在**省**市。父亲是个体育爱好者,尤其擅长举重和摔跤,曾经夺得过**省少数民族运动会62公斤级的举重金牌。可能有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是个爱动的孩子,浑身有使...
职业学校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为了吸引用人单位每年在学校多招毕业生。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使用人单位来到学...
区粮食储备管理中心集体先进事迹从分散简陋的低矮粮仓到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粮库,从人员老化、素质较低到高效精干、朝气蓬勃的队伍,从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到扭亏为盈、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既...
铁路施工企业测量主管先进事迹材料4月19日中午,位于××××××市的××*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工地上,他趁着休息的空当,赶紧和10多名技术人员探讨起当天无碴轨道偏差控制等技术问题。这样的工地“切磋”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