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阅读
李清照(1084〜1156年),自号易安居士,祖籍济南,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爱国女词人,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一向被人与字为幼安的辛弃疾合称为“济南二安”。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充溢书香的官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作甚丰、名重一时的学者和文学家,曾任太学博士。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识书达理,诗词兼通。清照自幼受家庭的文化熏陶,加之生性聪慧,不拘闺阁,很早就在诗词上表现出非凡的禀赋和才华,在当地有“才女”之称。
nor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8岁的清照出嫁到京城,丈夫是时任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赵明诚。 婚后这一时期李清照写有不少诗词佳作,节奏明快活泼,意境浪漫,语言清丽生动,格调清新典雅,既有少女的纯真率直,又有少妇的羞娇含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反映婚后的甜蜜幸福,如熟为人知的《如梦令》。二是表达别离的相思之苦,如广为流传的《醉花荫》。
这些诗词甜美、哀婉,既表达了她不拘封建礼法的洒脱个性,也倾坼了一个青春少妇苦苦思夫的烦恼,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1127年(宋高宗建炎元年)12月,金兵攻破青州。,翌年2月举家迁往池阳(今安徽贵池)。5月,赵明诚奉召出任湖州知州,途中染病建康,不久身亡。 清照悲痛欲绝,强撑病弱之躯,携带其夫已,具规模的《金石录》,跋山涉水,在战乱中飘零,尝尽了国破^亡之苦。
最后寓居临安,开始系统整理赵明诚的遗稿,写成了著名的《金石录后序》,详尽记述了成书的经过,不仅展示了国难深重、政局动乱的时代特点,而且文笔清秀、感人至深,是一篇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的优秀散文。 同时,李清照又表奏朝廷,使《金石录》这部学术价值极高的巨著得以问世。 李清照的晚年不仅饱尝颠沛流离之苦,还经历过一次为期100多天短暂而失败的婚姻。
最后,终老金华。从她留下的诗词来看,南渡后的风格为之大变,或愤世嫉俗,慷慨悲歌;或沉郁低回,恻怆凄艳,再也见不到她那欢快清丽的文字了。 其内容也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抨击朝廷的软弱,表达个人的情操,如人所共赏的五绝表达了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爱国心态。她甚至还在《打马赋》中以木兰自律,说出了她“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将相过淮水”的复国壮志和衷心期盼。
其二,是悲叹自己的身世,。表达心中的凄凉和哀愁,如历来被人们高度赞誉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成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e时相识。 满地黄花椎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开头,作者独创性地连用了14个叠字,字字含情,没有任何雕凿织补的痕迹,而把自己晚年那种寂寞彷徨,心酸无奈的凄苦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之使人黯然神伤,又能体会出作者的沉郁坚强、傲世不屈的气质,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被后人千古传颂。
李清照是词坛婉约派的大家,她虽也善诗文。但成就最高、确定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她的词。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独树一帜。时人誉为“易安体”,清人称赞她为“词家大宗”。她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12卷、《易安词》6卷,可惜都已失传。流传下来的词章,被后人编为《漱玉词》、《李清照文集》等,影响颇为深远。
建国后,济南人民在趵突泉公园北部修建了李清照纪念堂,以示敬仰。